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菁 《航天》2009,(9):28-31
第一次截人探索火星的任务将由4名~7名航天员组成,具有数学和科学天赋是对航天员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还必须保证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除此之外,需要通过基因测试来排除候选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基因衰变。这些航天员必须敬业,而且获得世界著名大学的科学和工程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另外还需掌握必备的多种技能。  相似文献   

2.
一、航天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航天中,航天员会遇到各种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引起人体内生理系统的许多变化,从而使人的工作能力下降。航天员在飞行中要高效率地完成观察、搜索、控制、跟踪、操纵、进行科学实验等任务,这就要求航天员有良好的体质、耐力、工作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因此,选拔优秀的航天员是保证航天任务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航天员是从众多候选者中挑选出适于航天任务的人,这些人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航天员的医学检查和医学监督刘世红刘述运一、前言航天员的选拔是以预测候选者能够很好地经受住航天飞行为前提条件的。这种预测是基于对候选者健康状况、身体机能在飞行这样的特殊生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的研究,研究中必须考虑飞行时间的长短、轨道、工作程...  相似文献   

4.
进行长期太空飞行有骨质软化的危险。本文作者对这些问题和一些有用的监控技术及可能采取的对抗措施进行了综述。在没有现成的完整答案的情况下,作者提出选马拉松跑步看作为火星航天员的方案。NSAS最近发行的小册子-《人类对火星的探索》简要介绍了当前计划的情况。根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唐纳·谢里介绍,火星之旅仅在火星上插上旗子并留下足迹的想法已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3军往返飞行计划,航天员花3个月时间进行火星表面各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7,(1)
登陆火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无数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正在默默耕耘、积极探索,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而不懈努力。但是,通往火星的道路并不平坦,其艰巨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因为这意味着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突破大量关键技术,研制出可靠的火箭和飞船,还要保证火星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前往火星的发射窗口,大约每两年才有一次。从地球出发到达火星,单程需要半年的时间,从火星返回地球也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航天员执行一次火星任务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三年多的火星任务中,航天员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氧气和饮用水。如果乘组为6名航天员,每人每天消耗0.9千克氧气、0.6千克食品和2.5千克水,如此一来,仅此三项三年时间总消耗量就达26280千克。因此,火星飞船必须采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对水和氧气进行再生和循环,甚至应通过受控生态系统,实现食物的在轨生产。此外,前往火星,运载火箭必须要有足够推力,飞船等设备具有高可靠性、易于维修,以保证飞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航天员能对乘坐的飞船进行维修。登陆火星过程中,航天员会遇到上述的诸多技术挑战。然而,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与地球之间存在最多的相似之处,因此,火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火星有水和生命存在的问题,激发了人类火星探索的好奇心,成为人类持续探测火星的推动力。火星的起源和演化与太阳系形成过程的关系,火星与类地行星的共性和特性,是当代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火星可否改造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星球——这些是人类在火星探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科学问题。只有这些重大科学问题被一一解答,我们才能清晰地去思考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航天》2012,(8):9-9
作为永久殖民火星计划的第一步,荷兰火星一号公司打算在2023年4月把4名航天员送上火星,此后每隔两年向那里运送一批新成员。不过,这些火星殖民先遣者都将没有机会重返地球,是真正的有去无回。公司网站上的视频宣传片称,为支付项目的高昂费用,火星一号公司将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媒体事件,相当于一场星际真人秀,让全球所有人都能看到项目准备阶段和航天员在火星上的情况。该公司估计将首批4名航天员送上火星将耗资约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1,(10):F0002-F0002
9月15日,美国航宇局公布了一种新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可以把航天员送往火星或更远的目的地。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太空探索目标瞄向火星探索,而不是重登月球。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07,(1)
经历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预备航天员,还不能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们还要经过各种各样的严格训练,经过全面考核,获得"执照"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航天员,才有机会前往浩瀚的太空工作。从预备航天员到航天员,训练科目繁多、难度大、要求严,这些训练真的是魔鬼训练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04年招收的最新一批预备航天员,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他们成长为航天员的训练历程。航天员俱乐部栏目将以连载的形式,让读者分享他们独特的训练经历。  相似文献   

10.
贝舒 《航天员》2013,(3):26-29
在诸多有志于载人火星探索的私营机构当中,荷兰的“火星一号”毋庸置疑地成了最大亮点。它不仅已在全球启动了火星航天员的招募,而且在招募形式上采用了特别引人注目的方式。更抢世人眼球的是。他们的计划在不被航天界专家们看好的同时,还遭受着“作秀”、“涉嫌诈骗”的强烈质疑。那么,这到底是一项靠谱的“追梦”计划。还是一场吸引眼球的“作秀”方式,抑或是骗人钱财的诈骗手段呢?  相似文献   

11.
安德华 《航天员》2012,(3):36-37
近期,建立月球基地、登陆小行星、登陆火星等深空探测项目成为载人航天新的焦点。这些项目都对航天员的太空飞行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众所周知,骨脱矿、辐射、肌肉萎缩、暂时性肌肉疼痛在过去一直是航天员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然而从2011年9月至今,美国航天医学研究人员陆续发布报告称,一个月以上的太空飞行影响航天员的大脑和眼睛。  相似文献   

12.
于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6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可说是一个载人航天的高峰论坛,亦可说是一次关于"人在太空"的新想法、新概念、新思路的碰撞和融合。21世纪探月高潮即将来临,火星征途正在开启,我们的航天装备需要改进吗?航天员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该怎样解决,而他们自身应做出怎样的努力?在行星探险和地外生命探索的过程中,只有人类在到达某个地方之前,能够了解自己将会带来的生物污染并能加以控制,航天员的独特能力才是有益的。以此来看,太空环保是人类得以向外探索的道德基石和利益保证,这也是人类必须面临并思索的问题……有意思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航天员如何捆住小行星来进行太空行走,航天员可以有"第二皮肤"吗,太空游客的居住环境该如何设计?航天无疑最需要一个想象的殿堂。这次会议无疑带给我们思维一次强烈的冲击,就让我们站在各国航天专家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梦得更远,让我们儿时就憧憬的航天之梦沿着科学的轨迹飞翔……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3,(1):41-41
2013年1月9日,荷兰一家非盈利机构公布了2023年前往火星执行“火星一号”计划的航天员的条件要求,并将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过全球真人秀电视节目来挑选首批火星航天员。  相似文献   

14.
龙口 《航天员》2013,(3):30-32
人类想要移民火星。不论是官方组织的航天计划,还是私营机构的探索项目,实施起来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特别是那些在未来需正儿八经驾驶宇宙飞船经过长途跋涉前往火星的航天员,更是要冒着人类从未尝试过的风险,历经诸多艰难,才能到达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目的地——火星。这是人类探索宇宙征程上的一项极具开拓性的先驱事业,其中存有太多的未知,而且就人类目前对太空的了解和在太空探索上的经验来看,“火星航天员”这一伟大职业,并不是常人所能胜任的。必须要经过一系列严酷的选拔和培训,才有可能成为火星先遣队的一员,代表人类踏上那颗神秘的红色星球。并开始建造火星基地,为后续到来的大部队做好先期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5.
长期载人航天的医学和医学工程问题(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长期航天的辐射危害及防护航天员在飞往火星的途中以及在月球和火星基地上生活,都可能受到宇宙辐射的危害,特别是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往返飞行,遭受辐射的危险性最大。其原因是飞行时间长和防护问题极为复杂。因此,人类在开始火星飞行之前,必须妥善解决辐射危害问...  相似文献   

16.
火星载人探测中辐射防护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探测是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火星载人探测中航天员的辐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扼要介绍了美国/俄罗斯火星载人探测技术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探测中的辐射环境、辐射效应以及国外探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火星探测中的辐射剂量进行了预示,提出了辐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曼为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由冯仑和李海林共同创办,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2015年,冯仑拜访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并参观太空博物馆时受到了强烈震撼,在与航天员的交流中发现太空科技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2017年,埃隆·马斯克提出要把100万人移民到火星,这让冯仑与李海林的思考聚焦于火星移民。此次专访将探寻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18.
人们所预想的以及正在由美国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计划的未来去月球和火星的人类探险任务,将包括广泛的这些星体上进行的舱外活动(EVA)。为了月球和火星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和进行科学探险活动,航天员穿着防护性的航天服组件是必要的。在大量的舱外活动期间,首要考虑的就是在维持工作的有效性水平及航天员相对舒适的同时,需要提供加压航天服必要的适当的活动性特点。KC-135系列飞行器低重力飞行示范就是为了评价在模拟月球(1/6地球引力)和火星(0.37倍地球引力)环境下,阿波罗、航天飞机、MK-Ⅲ先进技术模型航天服和一般活动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19.
2005年9月19日,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美国最新的航天计划。根据计划,美国将于2018年前将4名航天员送上月球,此后逐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航天员常驻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送6名航天员登陆火星并在火星上常驻500d。鉴于航天飞机将于2010年退役,NASA已选定由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改装的运载火箭作为今后载人航天的运载工具,而航天员将乘坐载人探索飞行器(CEV)进入太空。其中,用于执行登月乃至登陆火星任务的CEV体积更大。目前,专家已着手设计月球着陆器,着陆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一个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四足着陆平台,上部则是将完成登月使命的航天员送回月球轨道的飞行舱。  相似文献   

20.
长期航天计划包括建立月球基地、火星以及更远星球的探索。这些长期任务要求食品系统提供丰富的食品以满足不同任务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未来航天员的食品系统组成:从地球带来的储备食品;混合型食品系统,即从地球带来的占主导地位的储备食品和半成品;利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对飞船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再生食品系统。希望对长期太空飞行食品系统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