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5月3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继续执行国际空间站组装任务。此次飞行代号STS-124.历时14天.主要任务是运送并安装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希望”实验舱的“增压舱”和“遥控操纵系统”机械臂,同时还携带了修理空间站损坏的厕所所急需的一台泵。机上乘有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日本宇航员星出彰彦。飞行期间.宇航员们出舱完成了3次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1,(6):47-47
俄罗斯联盟TMA20载人飞船5月24日载着俄、美和欧洲各一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飞船是在有美国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情况下离开空间站的.而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鉴于美航天飞机即将退役.为留下纪念.离站宇航员趁此机会专门对空间站和对接在站上的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了拍照。  相似文献   

3.
正俄罗斯联盟TMA18M载人飞船3月2日脱离国际空间站并安全返回地面。船上乘有一名美国宇航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其中美国宇航员凯利和俄罗斯宇航员科尔尼延科本次飞行共在站上生活了340天时间。以往国际空间站机组人员只在站上驻守约6个月。凯利和科尔尼延科  相似文献   

4.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6):48-48
俄联盟FG型运载火箭4月5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联盟TMA21载人飞船。飞船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他们将加入站上的第27长期考察组.使站上人数回到6人水平。飞船被命名为“加加林号”.以纪念世界首位宇航员加加林上天50周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6):48-48
俄联盟FG型运载火箭5月27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15载人飞船。船上乘有欧空局比利时宇航员德温内、加拿大宇航员瑟斯克和俄罗斯宇航员罗曼年科。飞船5月29日同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从而使站上长驻机组人数首次增加到6人.包括此前已在站上长驻的第19长期考察组成员俄罗斯宇航员帕达尔卡、美国宇航员巴拉特和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9,(4):45-45
国际空间站3月12日遭受一块太空垃圾的威胁.迫使站上3名宇航员不得不按指令进入俄联盟号飞船内暂避。确认危险已过后,宇航员们重返站内。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这块碎片据说并不大,宽约13厘米,来自一台星上发动机。它从距空间站约4.5公里处飞过。NASA发言人说.该局3月11日夜才收到警告.已来不及让空间站采取机动措施。为确保安全.该局让站内3名宇航员到担负救生艇使命的联盟号飞船中躲避。让宇航员躲进飞船是预防性措施.万一情况危急。可让飞船与空间站脱离。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9,(6):47-47
NASA任务控制中心5月20日通知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经站上新的水循环系统净化的水可以饮用。为庆贺这一决定.站上3名宇航员互相干杯。从5月底起,站上的环境与生命保障系统将需为6名机组人员提供支持。决定让他们饮用循环水是环境与生保系统建设方面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这将减少需从地面运送的水量,并试验载人飞往月球和火星等长时间飞行任务所需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0,(5):46-47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4月5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任务代号STS-131。机上乘有7名字航员,其中包括3位女性(美国两人,日本一人),是航天飞机首次执行有3位女性机组成员的任务。发现号于4月7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机上7人进入空间站后.包括4月4日刚乘俄联盟号进站的一名美国女宇航员.站上女宇航员人数首次达到4人。这也创下了在轨女宇航员人数的纪录。天上同时有两名日本宇航员也是首次。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1,(7):46-47
一块空间碎片6月28日飞到距国际空间站非常近的距离上.迫使站上6名字航员躲避到两艘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内,以防出现撞击。该碎片飞过空间站的最近距离不到260米。确定安全后,宇航员们在约半小时后回到站内。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8,(5):43
奋进号航天飞机3月1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建设任务。机上乘有7名宇航员,包括日本宇航员土井隆雄和站上长期考察组新成员赖斯曼(接替原在站上工作的埃亚尔茨)。此次飞行代号STS-123,历时16天,是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3月12日,奋进号与空间站对接。对接后,宇航员们完成了5次太空行走,安装了日本“希望”实验舱的第一部分和加拿大航天局“巧手”双臂机器人系统,并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其它活动,  相似文献   

11.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3,(6):43-45
国际空间站完成交接班 4月26日,俄罗斯联盟FG型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2载人飞船,将美籍华裔宇航员卢杰(爱德华·卢)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琴科送往国际空间站,以作为第7长期机组接替因哥伦比亚号失事而滞留在站上的3名第6长期机组宇航员。此次发射是今年2月哥伦比亚号失事后世界上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美国宇航员首次乘坐俄飞船上天(此前曾有美国人蒂托乘联盟号飞船上天旅游)。2天后,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卢杰和马连琴科将在空间站上进行15  相似文献   

12.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0,(6):48-48
俄联盟FG火箭4月2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联盟TMA18载入飞船。飞船4月4日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两名俄罗斯和一名美国女宇航员。他们进站后成为站上第23长期考察组成员.使站上长驻机组人数重回6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广毂 《中国航天》1999,(8):21-23
空间站远离地面,加上各种特殊环境因素,随时都会发生意外情况。在局面得不到控制或出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站上的宇航员需要迅速逃离险境或回到地面救治。这就需要在站上配备可随时启用的救生飞船。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担负这项重任的就是宇航员平时往返所用的联盟...  相似文献   

14.
宗河 《中国航天》2001,(1):24-29
太空"三剑客" 参加这次飞行的宇航员共有3名.他们分别是美国宇航员威廉·谢泼德以及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吉德津科和谢尔盖·克里卡廖夫,其中谢泼德是这个"国际空间站第一国际混合考察组"的组长(站上指令长),吉德津科是飞船的飞行指令长(也是驾驶员),克里卡廖夫是随船工程师.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4日同国际空间站上的女宇航员惠策恩进行了天地视频通话,祝贺她打破美国宇航员太空累计停留时间纪录。特朗普女儿伊万卡和女宇航员鲁宾斯在地面参加了通话。作为目前站上第51长期考察组指令长,惠策恩当天打破了由另一名宇航员威廉斯2016年创下的534天的美国宇航员累计太空停留时间纪录。目前累计太空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9,(1):44-44
欧空局去年11月21日宣布.该局比利时宇航员弗兰克·德温内今年将前往国际空间站,并成为该站首位欧洲指令长。他今年5月将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与俄宇航员罗曼年科和加拿大宇航员瑟斯克一同前往空间站。他们的到来将使站上机组人数由3人首次增至6人。驻站头4个月.德温内将首先作为第20长期考察组的成员担任飞行工程师。10月份对机组中的3人进行轮换时,他将接替离任的第20长考组指令长帕达尔卡,成为第21长考组指令长,直至11月份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7.
国际空间站计划参与国就国际空间站的常驻宇航员人数问题达成一致 ,决定在 2 0 0 6年或者 2 0 0 7年增加宇航员人数。经过几天的协商之后 ,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局领导人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指出 ,随着国际空间站性能的不断提高 ,将可以在空间站上实施更多的科研计划 ,同时常驻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人数也将会显著增加 ,但是具体增加的人数目前还没有确定。唯一确定的是宇航员人数将超过目前的3人。目前在危急时刻营救宇航员的任务主要通过联盟号乘员返回飞行器来完成 ,以后将最终由联盟号和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国际空间站开始住人航天史上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11月2日迎来了第一个长期居住机组,这标志着这座耗资600亿美元建造的长期载人空间基地开始长期有人居住。称为远征1号的第一个机组由站上指令长谢泼德(美)、联盟号飞船指令长吉德岑科(俄)和飞行工程师克里卡留夫(俄)组成,其中两名俄罗斯宇航员都曾到和平号空间站上飞行过,克里卡留夫还曾在1998年乘航天飞机到过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目前由恒星号服务舱、团结1号节  相似文献   

19.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8):48-48
俄联盟FG型火箭6月8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联盟TMA02M载人飞船。飞船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美、俄和日本各一名字航员。他们同站上已有的3名宇航员会合.组成站上第28长期考察组。联盟TMA02M是联盟号飞船最新数字化升级型号下的第二艘飞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0,(2):47-47
主管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的俄官员索罗维耶夫1月21日透露说,俄宇航员执行一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最多可得到15万美元的收入。他说,每位俄宁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6个月可拿到相当于13~15万美元的收入。他承认宇航员在轨工作从专业和身体角度说都不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