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9月19日,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美国最新的航天计划。根据计划,美国将于2018年前将4名航天员送上月球,此后逐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航天员常驻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送6名航天员登陆火星并在火星上常驻500d。鉴于航天飞机将于2010年退役,NASA已选定由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改装的运载火箭作为今后载人航天的运载工具,而航天员将乘坐载人探索飞行器(CEV)进入太空。其中,用于执行登月乃至登陆火星任务的CEV体积更大。目前,专家已着手设计月球着陆器,着陆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一个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四足着陆平台,上部则是将完成登月使命的航天员送回月球轨道的飞行舱。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14,(4):68-70
自发现火星以来,人类就一直梦想能够登陆火星。NASA已启动项目,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将航天员送上火星。但这一项目真的具有可行性吗?不久前。一批科学家、NASA的官员、私营太空公司及其它航天机构代表齐聚美国华盛顿,  相似文献   

3.
旨在为行星探索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的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于去年12月4日由麦道公司的德尔它2运载火箭送上征程,目前正在以11.4公里/秒的速度快速飞向火星这颗红色星球。这是自1976年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表面后ZO年来美国发射的第一个将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也是第一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13,(1):41-41
2013年1月9日,荷兰一家非盈利机构公布了2023年前往火星执行“火星一号”计划的航天员的条件要求,并将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过全球真人秀电视节目来挑选首批火星航天员。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4):444-444
据香港《星岛日报》7月4日报道,美国太空总署(NASA)展示了一架造价高达5亿美元的“猎户座”(Orion)宇宙飞船,外形和40多年前征月的“太阳神”太空舱相似,有望在将来送航天员上火星。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3,(10):3-6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刻。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2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也托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直刺蓝天,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12分钟后,飞船准确入轨,发射取得成功。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之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主着陆场上,航天员平安返回。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3,(12):12-15
核聚变火箭可用于载人火星探测 一些科学家称,用核聚变动力超快速飞船将航天员送往火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事该项技术研究的一个团队称,核聚变火箭的物理原理已得到实验室验证,很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用于送人开展90天的飞往火星之旅。现有化学推进系统往返火星约需500天。身处深空这么长的日寸间会让航天员遭受大量辐射,  相似文献   

8.
正太空探索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斯克9月27日在于墨西哥举办的2016年国际宇航大会上介绍了该公司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构想。这位富豪企业家此前就反复表示,他2002年创办太空探索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人类实现火星殖民。他说,虽然公司目前只动用了一小部分力量来从事这项工作,但该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马斯克在演讲中宣布了有关太空探索公司登陆和殖民火星目标的多条消息,重点介绍了该公司拟研制的巨型"行星际运输系统"(ITS)。该系统拟利用三个不同的可  相似文献   

9.
贝舒 《航天员》2013,(3):26-29
在诸多有志于载人火星探索的私营机构当中,荷兰的“火星一号”毋庸置疑地成了最大亮点。它不仅已在全球启动了火星航天员的招募,而且在招募形式上采用了特别引人注目的方式。更抢世人眼球的是。他们的计划在不被航天界专家们看好的同时,还遭受着“作秀”、“涉嫌诈骗”的强烈质疑。那么,这到底是一项靠谱的“追梦”计划。还是一场吸引眼球的“作秀”方式,抑或是骗人钱财的诈骗手段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15,(4):60
<正>荷兰火星一号公司首席执行官兰斯道普在3月19日发布的新视频中说,这家私营公司已将其火星移民项目首次送人前往火星的时间推迟两年,即推至2026年,原因是缺少投资经费,影响了原拟2018年发射的无人先期探测任务。该公司原打算在2018年发射一个着陆器和一个轨道器,以考核火星定居所需的技术。它已分别向洛马和萨里卫星技术公司签发了着陆器和轨道器论证合同。兰斯多普称,该公司2013年完成了一轮很成功的融资,2014年底又同一些投资者就更大规模的一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8-139
2008年10月29日,NASA在美国德来顿飞行研究中心首次公开展出下一代飞船——“猎户座”乘员探索飞行器,并特意展示了一个指令舱,它将在2020年把人类送上月球,而且最终前往火星。“猎户座”看起来与1969年往返于月球的“阿波罗”飞船惊人相似,但前者直径是16.5英尺,后者直径仅为12.8英尺。飞船通过扩大空间,可以携带6名航天员。模型重14000磅。制造完成后,  相似文献   

12.
荷勃 《中国航天》1996,(4):33-35
美航宇局新的火星探测计划1996年美国航宇局将进入火星探测的一个新纪元。这一年麦道公司的德尔它2运载火箭将发射火星探路者,以闯出通往这颗红色星球的一条新路。此后,美国航宇局计划每隔26个月进行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并可能最终在2005年将火星尘埃的样品送...  相似文献   

13.
徐菁 《航天》2009,(9):28-31
第一次截人探索火星的任务将由4名~7名航天员组成,具有数学和科学天赋是对航天员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还必须保证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除此之外,需要通过基因测试来排除候选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基因衰变。这些航天员必须敬业,而且获得世界著名大学的科学和工程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另外还需掌握必备的多种技能。  相似文献   

14.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9月29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国际宇航大会上演讲时表示,该公司打算明年开造有望在2024年就能送人登上火星的一种新火箭和飞船,对眼下正利用"猎鹰"9火箭家族来完善的技术进行拓展,以确保可靠性和复用性,并由此使成本降到切合实际的水平。马斯克去年在墨西哥国际宇航大会上首次推出了其探测并最终殖民火星的远期构想。他在本次演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9,(1):46-46
欧空局选定的参加火星飞行任务模拟的4名志愿者去年12月11日在巴黎与媒体见面。作为欧空局载人航天署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火星”500火星任务模拟项目的一部分,从2009年3月24日起,其中两人将与4名俄罗斯志愿者一起在设在莫斯科的一座隔离设施内生活和工作105天,以为将在2009年晚些时候开始的全面模拟做准备。全面模拟也将由6人参加,但封闭时间将达到执行载人火星探测所需的520天。这4人是从5600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法国3人,德国1人。  相似文献   

16.
正40多年来,人类制造了40多个航天器来探索火星。从历史上第一个成功飞越火星的"水手"4探测器,到美国第7个火星着陆探测器"好奇"登陆火星后成功采样,人类都在为探索火星做着不懈的努力。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2016年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IAC)上公布了火星载人飞行计划,将于2024年送宇航员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17.
正马斯克手下以殖民火星为远期目标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4月27日宣布,它计划最早在2018年就在NASA支持下利用称为"红龙"的飞船开展首项私营火星探测任务。该公司称,高约6米、直径约3.6米的"红龙"飞船届时将不载人,但将降落到火星上,以展现其飞往太阳系各遥远地点的能力。马斯克打算于9月份在墨西哥瓜达拉  相似文献   

18.
回谷 《航天》2010,(9):56-5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欧美相继发射火星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6月 2日 ,欧空局 (ESA)第 1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由俄罗斯“联盟 FG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进入火星轨道之后 ,它将释放一个由英国制造的“小猎犬 2”着陆器。着陆器机械臂携带有摄像机、显微镜、X射线光谱仪和γ射线分析仪 ,其任务包括 :绘制火星地图 ;利用一部功能强大的雷达对火星表面进行探测 ,寻找火星上有水存在的证据等。6月 10日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用“德尔它 2”型火箭将“勇气号”火星车送上太空。此外 ,另一火星车“机遇号”…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07,(1)
登陆火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无数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正在默默耕耘、积极探索,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而不懈努力。但是,通往火星的道路并不平坦,其艰巨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因为这意味着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突破大量关键技术,研制出可靠的火箭和飞船,还要保证火星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前往火星的发射窗口,大约每两年才有一次。从地球出发到达火星,单程需要半年的时间,从火星返回地球也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航天员执行一次火星任务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三年多的火星任务中,航天员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氧气和饮用水。如果乘组为6名航天员,每人每天消耗0.9千克氧气、0.6千克食品和2.5千克水,如此一来,仅此三项三年时间总消耗量就达26280千克。因此,火星飞船必须采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对水和氧气进行再生和循环,甚至应通过受控生态系统,实现食物的在轨生产。此外,前往火星,运载火箭必须要有足够推力,飞船等设备具有高可靠性、易于维修,以保证飞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航天员能对乘坐的飞船进行维修。登陆火星过程中,航天员会遇到上述的诸多技术挑战。然而,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