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两极到多极,由对抗到对话,世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和发展新时期.世界的主流已从昔日的大规模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和科技为重点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各国特别是美国正大力削减国防经费,抽出大量资金投入国民经济建设.但世界局势仍有许多不安定因素,以各种形式的军备竞赛仍在继续.世界各主要国家,仍把加强国防建设,夺取并保持军事优势奉为基本国策.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处理“经济安全”与“军事优势”之间的关系,妥善调整航空工业基础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航空》2007,(2):1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竞争也日趋激烈,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基础研究及其所孕育的高新技术的原始创新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已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乃至国家间竞争成败的分水岭。航空工业在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巨大的牵引作用,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高层的共识,而航空航天技术所带来的丰厚社会和经济利益也是传统产业无法企及的。为此,如今无论是老牌的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有科  相似文献   

3.
在这世纪之交,由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往日大规模军备竞赛已转向以经济和科技为重点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安全的概念已从狭义的军事安全范畴扩大到经济安全,提高国家在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 可以预见,到21世纪,或者说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世界的主战场将不是昔日的军事冷战,而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市场的争夺。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众所周知,科技工作进入到80年代,对生产力的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了,它所占的比重也愈来愈愈大了。因之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工作放在首位。近20年来,生产的增长,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科学的因素从5%上升到50%。  相似文献   

5.
三、企业趋向联盟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实践,而在苏联解体、东欧国家发生巨变,促使东西方之间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建立全球市场的阶段。因为东西方各国都奉行建立市场经济的政策,尽管各国建立的市场经济间存在差异,有的还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范围、领域扩大,并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多边经贸体制,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快全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工业面临严峻挑战在冷战结束后的新世界形势下,西方各国都大幅度调整了其军事战略思想,核心是由原来的全球对抗战略调整为对付区域冲突的战略。由此引起的武器发展和采购计划大幅度削减,给世界防御工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军用直升机的研制和采购计划自然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但是,由于在新的军事战略思想中强调了快速反应能力的建设,而直升机是快速机动极为重要的手段,因而直升机工业没有受到像高速歼击机工业那样严重的伤害。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7.
西方资本主义传统市场经济理论不提倡国家干预市场,认为竞争纯粹是企业之间的事情,企业需要通过自身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质量以赢得市场竞争。但是,现代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行为变成国家行为,竞争的结果将决定本国的命运。为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果断放弃不干预政策,制定了大量政策法律推动本国科技创新,力图以新技术不断促进本国产品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因此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发达国家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具有共同特点,普遍强调要重视科学基础研究,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搞好产学研结合,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以科技促发展。我国政府科技政策的制定也应借鉴这些良好经验,赶上世界科技创新工作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航空工业     
冷战后,由于国防经费的大规模削减、欧洲实施国防工业一体化和美欧在航空领域竞争的加剧,欧洲航空航天工业展开了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欧洲航空航天工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组织结构调整是提高欧洲航空航天工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结构调整概况欧洲航空航天工业的组织结构调整正在从各国国内调整向欧洲跨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各国科技竞争的主阵地,为了占领制高点,各国都制定了详细的国家发展战略.本文对“工业4.0”的内涵、标志特征、社会经济效益、对传统制造业的挑战、典型企业代表及发展现状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快了科技立国的战略步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美国欲保持其技术第一超级强国的地位;日本将实施"科技立国战略";欧盟则提出了科技发展六大战略目标;俄罗斯要再造一流科技大国;韩国的目标是进入世界科技八强和经济十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的发展环境,以及国家科技政策和国防科技政策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冷战后美国的国防科技政策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场前所未有的全面改革的尝试正在向前推进。改革的中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质量问题。没有质量便不能形成生产力,不提高质量就不能发展生产力。所以质量问题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应用与发展研究所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做好质量工作呢?这是从事和关心质量工作的同志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树立四个观念 1.全面质量的观念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产品日趋复杂,竞争更加激烈。质量已经成为在竞争中获得成  相似文献   

13.
近代意义的国防科技工业诞生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以后,至今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国防科技工业的诞生;两次世界大战推进了国防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刺激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持续扩张;冷战结束后向军民一体化的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历经了这四个时期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最初只有兵器和舰船制造业,发展到今日拥有核工业、航天工业、航空工业、舰船工业、兵器工业、军事电子工业等行业,其产品既包括所有武器、武器系统及与之配套的其他军事技术装备等军用产品,也广泛涉及与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相关的民用产品。因此,国防科技工业不仅是各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和国家军事战略、保证国家军事实力和军事优势的重要科技和工业基础;而且,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带动国家科技进步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成立于1898年,是美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学术团体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由科学家们自愿组织起来的最大的科技标准发展组织,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该协会的总部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Philadephia PA)。该协会没有研究机构,只是一个组织联络机构,它与国内外很多政府组织、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密切广泛的联系。其工作范围不仅涉及到材料、建筑和石  相似文献   

15.
一、开展创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教学改革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界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国内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实质又是人才的竞争,确切的说是创造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实现2000年宏伟目标和2010年发展纲要,要在世界发展的浪潮里站稳脚跟,不断前进,就必须造就一大批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andReasonofWorldAvlationIndustryRestructure清醒地看待机遇和挑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回顾世界航空工业走过的近百年历程、可以看出,一部世界航空工业发展史就是航空企业调整重组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凋整重组的表现程度不同。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各国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现代经济的竞争,当然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国力竞争的基础,是企业间的竞争。只有深入了解国际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7.
英格索尔-英赛立式铣床的问世为世界机床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配之以富有特色的"交钥匙工程"服务后不断提升全球客户的生产力,英格索尔在这条通往科技高峰的阳光大道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出版前言     
随着全球冷战状态的结束以及空间和平利用事业的展开,许多国家都在调整航天政策,逐步改变传统的以航天高技术炫耀国家实力、由国家出钱、不计成本的发展模式,把重点投向更为实际、能为人民带来更多实惠的航天计划。近来各国政府又在逐步削减对航天事业的投资(美国NASA局到2003年的预算每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由于冷战的结束和各国国防预算的普遍削减,各国军方对航空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思路也会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发生重要的变化。从而使多年来军方在制订军用航空新产品发展计划时过分强调高性能水平,而置研制采购成本于次要地位的发展思路,向着更加审慎地提出合适的性能要求,并使之尽可能与产品的“可买得起”要求相平衡的新思路转变。这将使以往一直是受性能要求驱动的军用航空产品发展计划,在21世纪逐步走向由成本要求驱动的方向。面对这种在军品立项和采购“文化”上出现的“代沟”,对世纪新一代军用航空产品的研制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它本身也在进行着深刻的现代形态变革。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依此而构建,即实现由相对独存走向融入世界,由科学为主兼重人文培养,由道德教育引入科技伦理,从倚重专业进于综合适应,自共性约束转向个性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