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民用直升机工作卡的创作为例,阐述和分析了直升机维修手册的创作流程、技术要求、用语规范和图示要求,为今后直升机技术出版物的创作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螺旋桨和机翼对双螺旋桨推进构型复合式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影响,在已有的直升机飞行性能模型基础上耦合螺旋桨和机翼气动模型,建立了该型复合式直升机配平模型。以X-3构型直升机为样例,通过加装螺旋桨和机翼组成不同的配置,给出了直升机各操纵量和姿态角的变化,并通过控制气动部件为复合式直升机提供推力和升力的不同配比,分析直升机的需用功率和升阻比变化。结果表明:机翼对复合式直升机升阻比的提升较为明显,且能有效减小总距和横向周期变距;前飞速度大于一定速度后,螺旋桨对复合式直升机需用功率的降低和对升阻比的提高才开始显现;同时配置螺旋桨和机翼,并合理分配推力和升力,可有效降低整机的需用功率,进而提升复合式直升机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热管理与红外辐射特性耦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言青  宣益民 《航空学报》2021,42(3):124270-124270
未来高性能直升机面临提高能量利用率和抑制红外辐射特性的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协同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从整机层面探究热管理和红外辐射特性耦合机制,建立耦合分析方法。直升机红外辐射特性不仅受到旋翼下洗流场、前飞流场和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各子系统部件的工作状态、机身表面的散热口布置和红外抑制器的设计等热管理优化方法的影响。因此,直升机热管理问题和红外抑制问题是强相互耦合,必须统筹考虑。从直升机整机系统的结构特点、系统工作原理和能量平衡关系出发,基于热/质流产生、收集传输、储存利用和传热关系,分析直升机整机系统框架和传热平衡关系,建立以系统部件为内部边界条件、外环境为外部边界条件的整机耦合传热模型;通过对内外部热量的统筹调控与管理,提出热管理优化方法,实现既保障各系统安全高效工作、又提高整机能量利用率,优化红外辐射性能的目的。该模型和方法能为直升机综合热管理的方案设计和红外抑制方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驾驶舱人机功效的设计主要是指有人驾驶的直升机。人机功效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直升机的使用效能、驾乘安全性、可操纵性和可维修性。人机功效涉及面很广,在设计应用上它对整机及各个系统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因此人机功效设计是一个多学科、集成的综合应用技术。本文重点就直升机驾驶舱的人机功效设计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航空新闻     
《航空科学技术》2004,(5):41-42
Z-8通用运输型直升机首飞成功8月28日,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共同研制生产的我国Z-8通用运输型直升机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吕蒙机场成功实现首飞。这对于促进我国民用直升机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首飞成功的Z-8F型机是Z-8系列的又一改型机型,通过换装加拿大普·惠公司生产的性能先进的PT6B-67A发动机和采用复合材料桨叶,以满足高温、高原和结冰等复杂气候地区使用,提高整机的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和适航性。Z-8F型机为3发构型,其新装配的发动机能够提高功率储备、起动能力、寿命和可靠性,3台发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需求的标准视图建模原理,借助DoDAF方法分析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与产品研制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各类标准要求的关联路径,形成了标准视图建模的通用流程。结合通用型无人直升机的研制,研究了完整的标准视图建模方法,分析了标准视图建模工具的功能架构。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发动机舱通风、遮挡和隔热对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降低直升机发动机舱蒙皮的温度,减弱直升机红外辐射能量,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其处于悬停状态、考虑了旋翼下洗作用的发动机舱蒙皮温度场和直升机红外辐射特性.针对基准发动机舱结构提出了在舱内加设辐射遮挡套、增开通风百叶窗、排气管尾缘修型和蒙皮内侧敷设隔热层等改进方案,研究了上述改进方案对直升机发动机舱蒙皮温度场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①在发动机舱内加设辐射遮挡套后,整机侧向探测方位角内3~5μm红外辐射强度出现了约25%的增幅,8~14μm波段红外辐射与原始结构相当.②在发动机舱顶部增开通风百叶窗,直升机3~5μm红外辐射低于原始结构约12%,8~14μm波段红外辐射与原始结构相当.③在发动机舱顶部增开通风百叶窗的基础上,对排气管尾缘采取延伸遮挡以及在发动机舱蒙皮内侧敷设隔热层,整机3~5μm波段红外辐射的最大值下降约70%,8~14μm波段红外辐射的最大值下降约10%.   相似文献   

8.
舰面效应对直升机操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面效应对直升机的配平操纵和姿态角有很大的影响。基于三维面元法建立了直升机舰面效应模型,可有效用于分析部分地效和倾斜甲板。最后以某型机舰配合为例,分析了舰面效应对直升机配平操纵和姿态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航空科学技术》2004,(1):17-17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H425民用直升机于2003年12月30日在哈尔滨首飞成功。H425民用直升机进行了通场、盘旋、跃升、俯冲等试验飞行。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民用直升机工业从引进技术、部件生产、整机总装一跃攀升到整机研制的新高度。H425民用直升机是单旋翼、涵道尾桨、4  相似文献   

10.
在 2 0 0 0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 (集团 )有限公司的 16种直升机传动系统整机、零部件和一个燃机发电机组模型参加了展览。展品中 ,直 8主减速器是我国生产的最大吨位和最大功率的直升机主减速器。它体积大 ,精度高 ,传递的最大功率达到 30 0 0kW ;直 9型机传动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递功率大等特点 ,主减速器的总重量只有 182kg ;直 11型机传动系统结构精巧、可靠性高、便于维修 ;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各种零部件 (如 :直 8和直 9的主减机匣、固定齿圈、主旋翼轴等 )的铸造、齿轮加工和表面喷涂等技术在国内…  相似文献   

11.
旋翼变体技术对直升机性能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旋翼变体技术对直升机性能的提升作用,先建立旋翼模型,然后耦合机体模型,从而建立直升机需用功率计算模型.主要对比了几种不同旋翼变体技术,包括旋翼变直径、旋翼变转速、桨叶变弦长和桨叶变负扭转角在不同飞行状态时对直升机需用功率的影响.前飞速度为130km/h时,10%旋翼转速减小、10%旋翼直径减小、10%桨叶弦长减小和桨叶负扭转角由-12°变为-6°时,需用功率分别降低了15.7%,14.6%,5.8%和3.1%;前飞速度为250km/h时,10%旋翼转速减小和10%旋翼直径减小可分别降低14.5%和23.9%需用功率.结果表明,旋翼变转速明显优于桨叶变弦长和桨叶变负扭转角所取得的性能提升,高速前飞时旋翼变直径降低的需用功率大于旋翼变转速技术.   相似文献   

12.
邮购消息     
一.新出版物推介《现代军用飞机百科全书》(999年1月版)该书由英国的比尔·冈顿编著,由富砚博、许光翻译并授权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世界上250余种军用飞机,包括正在使用的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反潜机、电子战机、侦察机、教练机、运输机、隐身飞机、直升机等,并为每种飞机提供大量详实的资料,包括发展历史,动力装置在不同高度下使用性能、航程、重量、电子设备外形尺寸等各种技术数据。通过全彩色的实物图三面视图,近500幅彩色照片,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一本集每种飞机技术指标、发展史等资料的珍藏品;该书为彩色…  相似文献   

13.
谭文渊  曹义华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166-2175
为保证舰载直升机的安全,本文基于嵌套网格方法,针对CG-47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搭载UH-60“黑鹰”直升机的机舰组合进行了流场仿真。研究了此组合在不同风向角及风速下的着舰流场,并结合飞行力学模型计算了直升机操纵量和姿态角。根据安全着舰判据,绘制了此组合的理论风限图。结果表明:滚转角及周期变距操纵量均随来流速度增加,俯仰角则受到来流和舰上建筑的多重影响。风向角越小,最大着舰速度越大,且总体左侧大于右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型直升机适航取证的任务需求,在相应简化和配重基础上,对直升机进行全机柔性体建模。参照WG30整机水上砰击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LS-DYNA中的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 SPH)方法研究直升机在9 m/s垂直速度下水上砰击情况,选取驾驶舱底部、客舱中部、客舱后部三个位置为测量点,得到直升机触水后的整体运动趋势以及直升机底部压强、加速度与底部材料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模型的对比,研究了短翼和气囊对直升机水上砰击的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结论相符,验证了计算的可靠性,为直升机水上砰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彭健 《国际航空》2010,(4):14-16
3月18日,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首飞成功。该机完全按照民航适航条例研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填补了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C.A.RDC的直升机气动力试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自1990年建成12 m×16 m/8 m×6 m低速风洞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以来,在8 m×6 m风洞进行了多种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2001年,首次在12 m×16 m试验段进行了旋翼及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为新型直升机的研制做出了贡献.2003年以来,通过开展某工程配套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2 m旋翼模型试验台、尾桨及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台;配套研制了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和监视报警系统;配备了频闪仪、动态信号记录仪等专用设备,大大提高了CARDC的直升机气动力试验能力."十五"期间,还开展了直升机试验技术和试验数据精准度研究、直升机试验数据相关性研究,掌握了先进的旋翼前飞配平试验技术、悬停地面效应试验技术,初步建立了旋翼模型风洞试验数据的洞壁干扰修正方法、悬停试验数据的Re数影响修正方法,进一步提高了CARDC的直升机风洞试验技术水平.目前,CARDC具备了系统研究直升机模型气动力的试验能力,可以为新型直升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重装空投状态下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直升机在重装空投过程中货物的运动对直升机姿态角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直升机CH-53D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模型仿真结果和直升机飞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的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在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离法建立了直升机重装空投两个阶段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直升机在悬停和前飞两种空投状态下的配平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悬停状态空投,前飞状态空投具有更好姿态保持能力,主要表现在前飞状态下空投只会对直升机的纵向姿态角产生影响,而在悬停状态下空投对直升机的纵横向姿态角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舰船摇摆对直升机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直升机在舰上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舰船和直升机运动方程,确定了直升机的临界横摇角,并分析舰船横摇、纵摇、直升机拉力比、摩擦系数等因素对直升机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保证直升机在舰上稳定的一些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虚拟现实技术的维修性评估验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维修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维修环境,并在虚拟维修环境中建立数字样机、人体模型、人体姿态库等,进行直升机典型部位的维修任务仿真。利用现有条件按照维修性评价表对直升机典型部位的维修任务进行维修性设计评估验证,其目的是实现型号设计中同步进行维修性设计评价,找出影响维修性设计的因素进而及时改进,从而提高整机维修性。  相似文献   

20.
以直升机投放外挂副油箱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开展了直升机外挂物投放安全性计算研究。采用动态网格技术模拟外挂物副油箱与直升机的相对运动,计算研究了外挂副油箱空气舵、直升机旋翼下洗流和飞行状态对外挂副油箱投放安全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增加空气舵有利于外挂副油箱的安全投放,但空气舵并不是越大越好;直升机旋翼下洗流对外挂副油箱投放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这取决于直升机飞行状态,故其影响不容忽视;而直升机的飞行速度越低、迎角越小、侧滑角绝对值越小,越有利于外挂副油箱的安全投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