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月30日,美国航天基金会发表了《2009年航天报告》,称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出现动荡,但航天工业却经历了非凡的事件和经济增长,诞生了航天领域的多项第一,2008年全球航天收入达到257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了60亿美元。航天经济中最大的两个部门是商业基础设施和商业卫星服务,共占收入的67%,政府航天支出所占比重约为32%。增长最快的部门是航天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2.
夏丹 《太空探索》2014,(7):50-53
<正>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各方面的建设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在中国在科技和工业领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对了解我国几十年来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原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庄祥昌,听他讲讲当年的故事。载人航天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我国什么时候开始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医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医学是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特种医学学科、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不断探索,从学科创建至今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但航天医学发展的历史却可追溯到50年代末,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为航天医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目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已获圆满成功,首飞航天员也已安全、健康地重返地球,航天医学专家们与航天员一同经受住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考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航天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15,(4):17
<正>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空间法学会拟于2015年9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空间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德航天企业对接会"和"中荷航天企业对接会"也将同期举行。年会将以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云集我国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的领导、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学者,探讨航天发展的难点、热点及关键技术,内容将涵盖空间技术、空间科学和空  相似文献   

5.
小光 《国际太空》2009,(5):29-29
在美国2009年3月30日举办的第25届国家航天研讨会上,航天基金会发布了《2009年航天报告》。该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航天业收益为2570亿美元,比2007年的增长了2.5%。其中:商业卫星业务的收益为910亿美元,占总额的35%,比2007年的824亿美元增长了10.4%;商业基础设施的收益为819.7亿美元,占总额的32%。在商业卫星业务收益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航天测控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航天测控网之一。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对外开展空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需要,1992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使这座国防高科技的大厦从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7.
白石 《太空探索》2011,(12):60-61
2011年9月25日上午,河北省科技馆和石家庄市青少年宫在河北省科技馆宇宙剧场联合举办了题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航天科普知识讲座。讲座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其中详细介绍了"天宫一号"的有关情况,如"天宫"名字的由来,"天宫一号"对我国在航天战略中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2014航天战略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园  强静 《国际太空》2014,(12):42-49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登陆火星设定为长期目标。在接下来的20年中,NASA将致力于研发和验证实现任务目标所需的各种新技术和新能力。2014年NASA发布的航天战略规划由三个战略目标组成:拓展空间领域的知识、能力与机遇的前沿;提高对地球生活的理解,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服务美国大众,通过有效管理人力、技术资源与基础设施来完成任务使命。该规划概括了NASA未来的发展构想,为未来的载人航天活动指明了清晰、统一、长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航天技术是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载人航天则是人亲自进入外空,进行开发和利用空间的活动。载人航天能有力地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造福,为本国的国民经济、科技教育、社会福利和国家安全服务。1载人航天任务的提出中国是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很早就拥有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发展航天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国家制订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  相似文献   

10.
<正>每当有重大航天活动,各路媒体都会蜂拥而上,拿出大量版面和时段进行报道。其中大部分是好的,但也不乏一些"八卦"。三年多前,北京某著名晚报曾发出一条"中国将进行载人登月"的消息,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那条消息称:正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月球会议上,我国航天探测工程有关负责人在谈到我国深空探测的现状和对未来深空探测活动的展望时,首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实施载人登月。这条消息让航天业内人士很是莫名其妙,细查新闻来源,方恍然大悟。原来,它发端于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11.
周武 《太空探索》2010,(2):33-35
<正>8位院士,近300张年轻的面孔,最酷的话题和热烈的讨论,在寒冷的北国冬日,点燃了探讨航天未来发展的巨大热情。2009年12月27日~28日,中国宇航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航天各条战线的领导、专家和学者近300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7,(2):34-37
给你一个梦想,你能让它走多远?为了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传播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中国宇航学会主办了“神箭神舟”杯航天知识大赛,这次大赛无疑为一群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因为这次大赛为获奖者提供了富有航天特色的丰厚奖品,个人赛和团体赛的一等奖是赴美国太空营训练;二等奖是走近航天——观看卫星发射;三等奖是参加国内航天夏令营。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对这次大赛非常重视,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听取有关大赛进展的汇报,并在决赛时发表讲话。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为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8日,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50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巨大成就,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获得重大进展。中国航天在许多方面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徐菁 《国际太空》2006,(2):22-26
□□必要的空间基础设施的缺乏阻碍了航天业的发展.因此,促进航天业的跨越发展需要有一套经济激励机制,以刺激私营部门投资,建立空间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5.
王景泉 《国际太空》2009,(10):23-28
日本2008年新制定的航天基本法明确表述,今后将国家安全作为航天发展的前沿和重心,正式允许日本政府将航天用于国家安全目的,这就为其军事航天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该基本法还阐述了直到2014年中期日本航天应用和发展的计划,对2020年的发展也进行了构想。最近由内阁总理大臣官房长官办公室的航天政策战略总部(SHSP)发布了根据日本航天政策制定的航天基本计划,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航天名词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若干问题,有待继续努力解决。1 关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名称航天,狭义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广义是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活动。航天定义的核心在于,人类活动的场所不是陆地,不是海洋,也不是大气层,而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对于这一特定的场所的命名目前流行的有以下3种。1.1 太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航天技术》和国家军用…  相似文献   

17.
杭柯 《国际太空》2014,(11):86-89
2014年11月11日-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领军者和本届航展主办单位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携近两年来的最新科技成果300余项产品参展,融合实物、模型、展板、电子屏、视频、互动体验等展示形式,通过宇航系统、防务系统、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三大展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新成就以及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董玥 《太空探索》2010,(1):56-57
<正>2009年5月,作为"中国俄语年"活动的一部分,潞河中学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其中的以宇宙航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由于航天啦、宇宙啦,对我而言都是太遥远的东西,但我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航天科学承载了人类的未来,于  相似文献   

19.
薛滔 《太空探索》2012,(11):45-45
9月7日,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航天(航太)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4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了研讨会,并就航天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作了题为《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的报告,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解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戚院士从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状况及我国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远景。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美、俄、欧、日、印等航天大国为抢占21世纪航天高技术的制高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航天发展计划或新的航天探索愿景。各国政府的航天投入在经历了冷战结束10年低迷期之后,重新步入较快增长期,航天预算增长幅度较大,凸显了航天在各国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