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为失误”是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研究,许多工程事故中,人为失误占有重大的此例,一般为50%,多者竞达占80%!可见要保证工程设计质量,必须对“人为失误”给予足够的重视。“人的可靠性”是研究人为失误的产生、防止等的学科。本刊请青年研究人员戴光亚写一组文章,以讲座的形式分期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础数据的缺乏是制约我国民用飞机可靠性维修性工作的瓶颈,建立可靠性数据库,收集和积累可靠性维修性数据,是开展一切可靠性维修性工作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襟缝翼可靠性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数据库系统软件平台的搭建等内容,并对相关组件进行可靠性寿命评估,为民用飞机的维修、研制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人为失误是工效不研究的重要内容,航天员在航天中的失误直接关系到载人航天的安全。本文从载人航天安全的角度,对人为失误的性质,原因,种类发生概率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引言 数据库是系统集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中心。在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全系统的适应性数据、飞行情报数据、飞行计划数据、飞行气象数据、航行资料数据、系统运行实时监控数据、地图数据都集中存储于中央数据库。因此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全系统连续高效运行的基础。RAID是一种实现数据库安全高效连续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一、概述在空管自动化系统中,雷达数据和语音数据作为数据保存和事故分析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记录设备作为空管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也是事故分析准确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6.
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可靠性定量评估一直是军用产品可靠性工作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GJB 450A),该工作项目利用概率统计分析技术,通过对系统构成相关的元器件、零部件和设备失效率数据以及各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逐层进行系统可靠性综合,检查各级产品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可靠性目标。在系统设计权衡决策、试验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可靠性评估主要包括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产品单元的可靠性评估、系统可靠性综合等4个方面的技术内容。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技术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航天控制系统潜在分析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学锋  钱玲 《航天控制》2000,18(1):26-30
潜在分析技术是提高控制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它对查询运载火箭或导弹控制系统潜在问题与设计缺陷,保证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潜在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和对国内航天控制系统潜在分析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重要结论:在航天领域应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工智能计算机潜在分析技术,以保证火箭或导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人为错误也称人为差错或人为失误。在上世纪60年代,人为错误问题首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今,其重要性正日渐增加。对于空管系统来说,由于人为错误导致空管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系统服役周期缩短、可靠性下降、故障率增高、维修费用加大等现象在各运行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旨在人为错误对空管设备系统的影响及如何减低其影响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型号发动机壳体组件水力试验后进口段荧光线性缺陷问题,通过对缺陷进行宏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断口分析、材料成分分析和硬度检查,确定了缺陷类型产生原因。运用Procast铸造仿真模拟软件开展了针对性的改进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段荧光线性缺陷为裂纹,呈典型的准解理断裂特征。表层脆而硬的富氧层是导致壳体开裂的诱因,其形成与补焊有关。基于仿真模拟的改进工艺成功将缺陷转移至冒口,减少铸件内部缺陷数量,降低补焊量;使用氩气保护箱改善气体保护效果,提高补焊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铸件、零件以及组件的荧光检查均一次合格,并且顺利通过地面试车考核,解决荧光线性缺陷问题,消除了薄弱环节,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卫星的测控系统正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成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在开放结构系统中,所有网络数据的建立、处理和显示均以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军标为依据,从国内各类卫星平台的测控系统实际出发,兼顾预研型号的发展方向,研究和分析了各种PCM遥测帧格式、遥测数据处理方法和遥控指令及遥控帧结构;利用数据库建模技术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卫星遥测遥控数据库模型;提出了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方案;结合国内外同类数据库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符合我国卫星实际发展需要,既具有继承性,同时又有通用性和可靠性的通用卫星遥测遥控数据库。可满足对多颗星同时测控的需求,适用于不同的卫星平台;采用资源共享模式,提供灵活的接口;实现了遥测和遥控参数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1.
卫星真空热试验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空热试验数据库是卫星环境工程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卫星真空热试验数据库的设计方法,首次实现了环境试验数据的实时在线录入和响应。文中给出了卫星真空热试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框架和模块结构设计,以及多元化分析整体设计过程。该数据库现已应用于卫星真空热试验中,使得实时在线访问远程数据得以实现,同时为虚拟试验研究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部X波段制导雷达工作过程中失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改进了设计,制定并实施了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案.试验中选择AMSAA为可靠性增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可靠性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 Thiokol 化学公司 Wasatch 分公司在评定大型全尺寸固体发动机可靠性中,使用变量分析方法的一些新经验。可靠性评定是依据发动机各分系统设计鉴定试验和一次全尺寸发动机静止试车中得到的变量数据来进行的。本文介绍了各变量参数的确定、数据收集、变量分析和将若干分系统的变量数据综合得到系统可靠性评定值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可靠性数据的折算在航空航天产品的可靠性统计分析中有着重要作用,但至今还缺乏简单高效的方法。研究可靠性数据的折算方法,提出了回归折算的新方法,并举例说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收集与分析军用装备现场数据的重要意义,结合部队实际指出了军用装备现场数据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如何保证现场数据的收集工作提出了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器故障特点及其诊断技术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载人航天飞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变量参数很多、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其安全、可靠是进行航天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载人航天器性能及可靠性也有了极大提高,并逐渐趋于成熟。但是追踪国外已公布的飞行试验结果发现,尽管设计人员尽心尽力,一再力求避免出现问题,可是实际飞行中各种故障仍是不断,重大事故也屡见不鲜。特别是由于有人的参与,一旦飞行中出现重大故障,将会造成惨重损失,因此,对于载人航天器的可靠性要求也远高于无人飞行器。对于一个由数十万个乃至上百万个机…  相似文献   

17.
柔性收集室检漏技术是一种航天器总漏率检测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罩子作为示漏气体的收集容器,以氦质谱检漏技术为基础进行航天器的总漏率检测。文章针对柔性收集室检漏技术中关键环节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柔性收集室检漏技术可满足航天器总漏率检测任务需要。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利用性能结构型分布来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评估。文中就本方法的原理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着重叙述了模型的建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可靠性的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指出目前国际上五种跟踪数据中继卫星的技术特点及其缺陷。对与此有关的技术问题如跟踪天线、星间链路、统一基带数据流、信道编码技术、精确定位等作了简单说明。对我国开展这方面研究提出了建议,列出急需研究的十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卫星控制仿真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自动化测试工作。重点分析了测试脚本生成方法,指出基于记录-回放的测试脚本生成技术的缺陷在于测试脚本与数据及实现细节的耦合。最后,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脚本设计技术和模块化脚本设计思想实现了一个自动化测试脚本框架,解决了测试脚本与数据及实现细节的耦合问题,从而提高了脚本设计质量,降低了脚本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