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安装位置卫星钛导管氩弧焊存在的导管装配精度要求高、焊接周期长,接头焊缝凹陷严重等问题,在远离高频加热装置7米处,进行了模拟卫星安装位置的φ6×1mm钛导管氩气保护感应钎焊试验。试验时使用了可分式钎焊钳和70Ti—15Cu—15Ni钎料。从感应钎焊的钛导管接头的拉伸强度,液压,检漏和振动等试验结果来看,该工艺有可能替代我们目前使用的不添加焊丝的全位置氩弧焊连接工艺。  相似文献   

2.
挤压型管接头是将套管接头与导管用挤压而加以连接的管接头。与扩口式,卡套式和焊接球头式相比,此种接头不需焊接,具有许多优点。因为具有连接强度高,密封可靠,装配方便等优点,因而得到新的发展。通过研制实例,就挤压工艺和设备,连接性能和密封性能及其试验结果作了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3.
管路连接操作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组件液流试验中非常频繁,为了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过程中密封件的损耗,需要将现用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而高压快速连接接头在国内市场并没有成品。因此,结合实际操作对液流试验用的连接接头进行了重新设计,并经过不断改进和验证,达到了快速、可靠的连接目的。  相似文献   

4.
金属波纹管作为流体导管、密封接头、接头以及需要挠性连接的场合已经应用许多年了。例如波纹管已被用作飞机机翼导管,在此为了适应机翼运动和温度变化,采用挠性导  相似文献   

5.
ASRM 喷管装置主要包括两个组件,即前喷管和后出口锥。前喷管由柔性密封接头和绝热体组成,它具有8°全轴推力向量控制的能力.柔性密封接头是由 D6AC 钢增强片、天然橡胶垫片和 D6AC 钢前、后端环组成.接头被安装到有绝热层的 D6AC 固定座以及7050铝制整体头部入口和喉部支撑罩上.喷管头部入口和喉部的火焰表面烧蚀环用标准密度(1.45g/cm~3)的碳布酚醛带缠绕制成,前喷管组件的出口锥烧蚀层也  相似文献   

6.
在钎焊温度1 080℃、保温时间0~15min条件下,用Ti-28Ni钎料对Ti60与高铌TiAl合金钎焊连接进行了研究。用SEM,EDS等方法对接头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保温时间对接头连接界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接头无气孔和热裂纹,接头的典型界面结构为Ti60/α+(α+β)/Ti_2Ni+(α+B2)/α+Ti_3Al/Ti_3Al/B2/高铌TiAl合金;当保温时间较短时,断裂发生在钎缝处,钎缝区含大量Ti_2Ni相,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Ti_2Ni相逐渐消失,α+Ti_3Al网状区面积不断增大且向Ti60合金侧偏移,保温时间过长时,接头断裂位置由钎缝区向高铌TiAl合金母材侧偏移,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保温时间10min时,接头平均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39 MPa。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层铝合金板铆接结构,通过电磁铆接工艺试验,分析Φ10mm-2A10铝合金铆钉镦头的微观组织,与钢质螺栓连接接头对比评价了铆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随放电电压的增加,铆钉镦头直径逐渐增加、高度逐渐降低。铆钉镦头以绝热剪切为主要变形模式。铆接接头的最大剪切和拉脱载荷分别为23.3k N和35.0k N,均高于钢质螺栓连接接头,并且相对于螺接接头可减重15.8%。  相似文献   

8.
在轻工业设备上用高压蒸汽加愠的滚筒大量存在,旋转接头是连接滚筒和蒸汽管道的关键部件。以纯石墨为主体和金属加强箍构成浮环,使浮动自动补偿形成可靠密封,是一种新型的机械密封式的旋转接头。就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关键零件的设计计算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桁架结构卫星接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结合中国卫星的发展对桁架式卫星接头的材料、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分析、接头与杆件的连接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指出了中国桁架式卫星接头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中国卫星的发展对桁架式卫星接头的材料、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分析、接头与杆件的连接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中国桁架式卫星接头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某型号铌铪合金喷管加强筋原采用电阻点焊,但存在接头强度低、劳动强度大和焊接效率低等问题。为实现铌铪合金喷管加强筋高质量高效连接,开展了激光点焊工艺试验研究。基于铌铪合金试板激光点焊试验,重点研究了焊点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参数设计、焊点熔合特征、接头力学性能和接头断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7 mm的环形焊点是较为理想的焊点结构,熔合面宽度是决定接头性能和断裂模式的关键因素,而焊接工艺参数直接影响接头熔合面宽度。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控制焊点熔合面宽度大于0.7 mm,接头断裂模式为母材撕裂或热影响区撕裂,该种断裂模式接头强度较高,接头承载能力不小于8 000 N。最后采用激光点焊工艺实现了铌铪合金喷管高强度的连接,并通过了试车考核。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胶接工艺和胶接接头内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工艺已被人们所肯定,在实践应用中反映出复合材料胶接接头中内应力是影响其胶接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简述了胶接工艺特点扣应具备的主要条件,胶接接头形成和胶接接头内应力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型团体火箭发动机(SRMU)的第一枚大力神-4B运载火箭,于1997年2月22日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导弹早期预警卫星.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美国自1986年"挑战者"事故以来,在推进系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由阿里昂特公司制造的改进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发动机分段较少;长约34m的新发动机采用了3段式纤维缠绕石墨复合材料壳体,而大力神-4A用的发动机采用7.5个分段的钢壳体。(2)现场接头较少而且性能较好。大力神-4B用的改进型发动机只有3个关键的现场接头,而大力神-4A有物发动机有7个接头.另外,新发动机的现…  相似文献   

14.
信息     
抗蠕变钢焊接接头的高温性能抗蠕变钢广泛用于发电站设备,由于铬与钼含量高,焊接后虽经空气中冷却,其显微组织也会淬硬为贝氏体—马氏体或完全为马氏体,为防此问题,焊接前要预热至200~350℃。其均质焊接接头(母材金属与填充金属为相同材料),应按材料化学成份规定焊前预热温度范围,焊接中应尽量减小裂纹敏感性,焊后回火不可能消除接头各部分的硬度差别。对于非均质接头(母材金属与填充金属材料不同),也没有最佳回火温度。由于材料浓度不同,在高温下焊接区与热影响区之间产生剧烈扩散,致使在短的工作时间内出现裂纹。要求其工作温度低于均质…  相似文献   

15.
整流罩纵向解锁机构装配与同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流罩的纵向连接和解锁系统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拉杆—锁钩机械系统。系统中32把锁用36根拉杆连接形成串联系统,在0.02s、最大位移30mm范围内同步解锁半罩分离。通过工艺攻关制定了纵向解锁装配协调方案,解决了整流罩64件锁接头、32把锁、44个导向销的协调加工与装配难题;制定了32把锁同步解锁调整方案和工艺方法。用可靠的工艺措施保证了整流罩的同步解锁。  相似文献   

16.
针对 A514 B 钢的性能特点, 详细介绍了 A514 B 钢的焊接性、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经 X 光探伤表明, 焊接接头达到 I 级焊缝要求, 焊接试验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7.
采用Ti基快速凝固钎料对TiAl基合金和42CrMo钢的真空钎焊进行研究,对分别在三种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接头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接头组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快速凝固钎料在界面层中的生成相。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铝硅共晶焊丝对铝合金/不锈钢异种金属管进行了TIG熔钎焊接实验,研究了镀Zn层的挥发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测试了接头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镀Zn层能够增强液态钎料在钢表面润湿铺展及防止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作用,在多道焊过程中镀Zn层过热挥发失去了对钢表面的保护,在界面生成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并且Zn的挥发在接头中形成气孔缺陷;不锈钢界面层上部镀Zn层熔化严重,液态钎料对不锈钢产生溶蚀作用,Fe元素通过镀Zn层向液态Al-Si熔池中扩散,形成了枝晶状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在界面层也生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层,不锈钢界面层下部镀Zn层完整,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拉伸试件断裂于不锈钢与焊缝的界面处,接头为整体脆性断裂,抗拉强度达到105MPa。  相似文献   

19.
针对类似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柔性接头多层、薄壁钢-橡胶复合结构在进行仿真分析时,有限元模型单元、节点数多,收敛困难的问题,采用ANSYS刚-柔混合法,对柔性接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约束与边界条件,采用刚-柔混合模型,计算得到的位移和约束反力(矩)和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很小(在5%以内)。该方法用于柔性接头结构分析,可快速获得柔性接头在外载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及摆动力矩等,为柔性接头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L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接头承载能力与失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权  陈佳  韩涵  吕榕新 《上海航天》2018,(5):137-142
L型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已应用于运载火箭结构的端框设计,但目前对于该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缺乏研究。将典型的L型连接端框简化为无弧度的平直L型接头片段,通过单向对拉试验,对6 mm和8 mm两种厚度L型机械连接接头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由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L型接头在拉力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A、B、C三个阶段,其中A阶段的拉力最大值可作为该类接头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接头的破坏模式,仿真与试验结果的误差为2.5%,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由数值分析表明:拉力作用下L型接头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螺栓压紧区附近和直角拐角区域的层间强度和基体强度;在原铺层信息基础上增加0°层数和降低90°层数,对接头承载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L型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