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国产箔式应变片在风洞试验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情况。试验数据表明,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国产箔式片已开始逐步应用于高速风洞常规测力与特种测力(尤其是外挂物)中。  相似文献   

2.
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结构或部件的强度试验中,为了获得较高的应变测量精度,除必须注意选择热输出小而稳定的低温应变片外,还应根据测量精度的综合要求,选择合适的粘贴应变片的胶粘剂及相应的固化工艺条件。通常使用胶粘剂时都必须满足厂方提供的固化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性能,但是在使用场合,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大型结构或部件要达到厂  相似文献   

3.
在低温静力试验中,温度梯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外载荷"作用于参试产品上,因此由其导致的热应变/热应力不能忽略;应变计材料的温度效应引起的应变计热输出异常明显,直接影响试验测量结果;同时由于试件存在温度梯度,采用传统的温度补偿方法对热输出进行剔除不太现实。因此必须通过后处理的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热应变/热应力修正方法成为当前低温静力试验中研究的一大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碳基复合材料结构800℃光纤高温应变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自主研制的光纤高温应变复合传感器对碳基复合材料结构样件在常温~810℃范围内的高温应变测试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马弗炉内对两件碳基复合材料结构试件分别进行三次常温~810℃重复加热实验,高温应变热输出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在万能试验机上,在800℃高温环境下对碳基复合材料结构试件进行了拉伸实验,光纤高温应变复合传感器的测量值与高温引伸计的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此同时,在本文实验结果中,光纤高温复合传感器测试结果的跟随性、平滑性要优于高温引伸计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合热膜应用于低风速和湍流强度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风洞在进行低风速测量时普遍存在输出灵敏度不高的问题,采用增加热膜与环境温度差的方法,提高了热膜敏感探头在低速范围的输出灵敏度,实现了2m/s 内的风速和湍流准确测量。考虑到气体温度对热膜探头输出信号的影响,对温度补偿方法和补偿电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电路的合理设计,实现了温差的精确控制。对热膜结构、尺寸和器件进行合理匹配,实现了复合热膜敏感探头的微型化设计。采用 MEMS 技术,通过最大限度减小加热电阻和测量电阻的尺寸,达到了较好的响应频率。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热膜敏感探头可以满足低风速和湍流度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6.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应力),由于其灵敏度高、标距理想、使用灵活等多方面的优点,在材料特性试验和结构强度试验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对常温、中高温及充水(或油)的内外压试验中的应变电测技术较为普及和成熟。对于超低温环境下的应变电测技术,尚未见到专门的研究报告,特别是在液氧、液氢  相似文献   

7.
在天平元件设计中,天平输出灵敏度与刚度的合理匹配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某种结构型式的天平元件来说,元件结构尺寸是影响天平灵敏度与刚度的主要因素。天平元件结构尺寸参数较多,对天平性能的影响程度各有轻重。因此,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全面地分析和综合各尺寸参数对天平性能的相互影响,更难满足不同的性能指标要求。本文在天平元件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计算设计法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局部等应变梁天平元件优化设计新方法。提高了天平元件应变变形比,改善了天平元件测量梁的应变分布,保证应变片各处感受到相同的应变,充分发挥了应变片的感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国产8090铝锂合金YAG激光焊。试验表明:在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下可得到优良的焊接接头,接头表面平整、光洁。单面焊能焊厚度不大于0.70mm板,双面焊能焊不大于1.4mm板。金相分析表明接头结合良好、焊缝为细晶组织、焊缝窄,热影响区小,电子探针微区域分析表明焊缝及热影响区成分几乎无变化。8090铝锂合金易产生焊接热裂纹,并易产生延迟裂纹,焊后应进行去应力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叙述气动天平用箔式应变计温度自补偿问题,讨论了应变计性能对气动天平精确度的影响,对施工工艺等诸因素影响气动天平的精准度、稳定性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作者认为对气动天平进行温度补偿和弹性模量补偿对高精度气动天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振动试验中往往要用螺栓固定试件,这里有几个注意问题值得提出: 1、拧紧力的问题: 振动试验中的振动力总是使紧固元件错位,而螺栓的拧紧力使它不错位。如果拧紧力偏低,紧固件的运动不在一起,而且稍有分离。这样会对试件施加额外的撞击力,这种力不论频率还是载荷均超出试验要求.有时会引起试件破坏。拧紧力过大不仅螺栓拧坏,而  相似文献   

11.
在瞬态加热条件下,应变计的瞬时热输出特性与应变计在慢速升温条件的热输出曲线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随着温升速率的提高将更加明显,本文主要介绍这种差别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热压罐固化工艺过程中,制件的固化变形依旧是影响成形质量的重要原因。通过光纤光栅和热电偶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合材料制件在热压罐成形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变进行在线监测,研究了树脂基体对制件应变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此分析了不同模具材料对制件固化过程应变和固化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树脂与模具是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应变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升温/保温阶段,树脂的流动、热膨胀、固化反应等是应变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降温阶段模具收缩对应变变化起主导作用;不同模具材料的刚度、与制件的结合能力以及热膨胀系数的变化会在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应变变化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获得了不同材质模具试验条件下复合材料制件固化过程中的应变曲线,分析了固化过程中模具对复合材料制件内部应变的影响规律,为深入分析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导弹天线罩静热联合试验及其热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导弹天线罩地面模拟试验的技术与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某型号天线罩结构在热流与机械载荷的作用下,结构内部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及应力场。计算时主要是依据模拟试验中所施加的边界条件和载荷条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天平各分量间三种干扰的应变模式及两类非调零型读出仪表在其阻抗不同和零点调节时,对内式天平电桥线性输出的影响。指出了在组桥和校准时往往忽视而实际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在大气层中长时间飞行时受热严酷,热应力影响大,分析前缘结构热应力十分必要。在电弧风洞模拟的高热环境下采用高温应变计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结构进行了高温应变测量,介绍了试验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模型和热输出标定等,并介绍分析了碳基复合材料和某耐热合金2种材料前缘模型试验结果,同时对比了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测量结果真实。试验应变测量最高温度600℃,试验结果表明,前缘模型侧面平板的应力状态处于合理水平。应力应变数据对于结构优化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热试验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介绍了美国NASA Dryden飞行研究中心近十年来开展的结构热试验技术研究,包括加热技术、温度测试、热流测试、高温应变测试、传感器安装技术、热结构无损检测等内容,以及进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结构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减小轴向力测量干扰的高精度测力天平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风洞试验技术的发展对风洞天平测量精度的更高需求,研制一台六分量杆式高精度轴向力测量天平,应用新型轴向力测量元件结构形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轴向力结构设计采用将测量元件置于天平轴线上的"设计中心位置"的方式,并通过在测量梁上设置铰链以及轴向力测量梁的非对称设计,最终使各气动载荷分量对轴向力的干扰应变输出近乎为零,彻底解决了杆式应变天平轴向力的测量干扰问题。同时,该设计还改善了天平各分量载荷作用在轴向力测量梁上交错复杂的应力分布状态,提高了天平的长期稳定性。天平校准和标模试验结果表明,该天平轴向分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准度,可满足现代风洞试验的高精度轴向力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8.
Al2O3陶瓷的损伤型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NSTRON材料试验机和SHPB(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对Al2O3陶瓷材料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测量了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和真实应变。实验结果表明,Al2O3陶瓷是应变率敏感材料。通过对准静态和高应变率下的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损伤型ZWT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能较好地描述Al2O3陶瓷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用遗传算法确定了本构关系中的参数。研究表明,所用损伤型ZWT本构方程和用遗传算法确定的参数在10-4-102s-1应变率范围内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可重复使用热防护系统试验验证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高超音速飞行器三种典型可重复使用热防护系统概念,详细阐述了热防护系统试验验证技术国内外进展。国外所开展的热防护系统验证试验项目,主要包括热物理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以及在热、压、振动、噪声、大气暴露、雷击等极端环境下的TPS结构耐久性试验三大类。简要介绍了热防护系统验证试验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国内在热防护系统试验验证技术方面的技术需求,阐明了我国热防护系统试验验证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