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念曾 《中国航天》1996,(11):40-43
发展载人航天的重要意义飞离地球,进入宇宙空间,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载人航天是扩展人类活动领域和进一步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2,(9):26-27
从最小配置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到全系统状态上天的神舟二号;从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太空行走;从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到神舟八号、九号相继突破自动、手控交会对接,实现航天员短期驻留……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了载人航天,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求开展规模适度的飞行试验。20年神舟飞天,中国开启了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航天时代。随着第4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必将在更高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创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辉煌。中国人也必将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许彤 《中国航天》1999,(12):3-6
再创辉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初冬的巴丹吉林沙漠寒气袭人。夜幕中的苍穹,星汉灿烂。满天繁星好奇地眨着眼睛,俯视着这片神秘的戈壁旷野。这里座落着中国航天活动的发源地、东方红一号升起的地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了创造新的神奇与辉煌,从8月份开始该中心又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火热与繁忙。11月20日凌晨,中心新建的航天发射场,透着一种特别的神圣和庄严。按计划,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将要在6时30分飞向太空。发射中心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3,(3):48-48
前苏联时代1957年的一次发射将人类带入了航天时代。4年后,随着加加林驾船升空,人类又实现了飞天之梦。载人航天使人类的活动疆域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拓展到了外层空间。弹指间,载人航天已步入不惑之年。40余年里,人在目睹了载人航天创造的一项项成就 和辉煌,也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和牺牲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长期载人航天的医学和医学工程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长期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重返月球和载人火星飞行,即行星际的载人飞行。未来开展的长期载人航天活动必将会遇到许多新的医学、心理学、工效学和医学工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21世纪航天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一、21世纪的载人航天1989年,美国政府正式宣...  相似文献   

6.
施金苗  秦文波  罗斌 《上海航天》2003,20(5):1-4,10
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基本组成,概述了飞船飞行的各阶段及其构型。分析了飞船的主要特点,以及部分分系统和研制中采用的新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神舟"号载人飞船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载人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少量航天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且能使航天员座舱以弹道式或弹道-升力式再入路径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它在太空轨道上独立飞行的时间不长(一般几天到十几天),内部容积较小(几立方米),乘员不多(一般1~3名),只能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按运动范围,载人飞船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飞船,今后还可能出现登火星的载人飞船。在迄今已出现过的载人飞船中,除一种型号曾用于载人登月外,其它型号的飞船都是往返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的卫星式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8.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质量建设的总体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次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使航天工程质量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0年来,历经方案论证阶段、初样研制阶段和正样研制阶段,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如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工程研制工作,在突破和掌握主要关键技术,进入研制、生产和试验阶段后,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保证飞行产品质量,保证飞行试验质量,为最终确保航天员安全、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创造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外交会对接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或联合体有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和中国。文章对上述五方的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与评述,包括发展过程与现在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交会敏感器、连接机构、交会对接控制等关键技术。在交会对接领域内,美国与苏/俄基本沿不同的技术途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日本与中国也各有特色与技术优势,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欧洲与日本的潜在实力也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0.
萧郝 《中国航天》2003,(10):23-34
古老的中华大地很早就有嫦娥奔月和万户飞天等神话和传说。2003年10月15日,炎黄子孙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的到来。这一天,我们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于次日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也打破了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奥地利是中欧的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和科学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和较好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世界,它不是一个大国和强国,面积仅8.4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00万,资源贫乏,国家的综合实力有限。这就决定了奥地利不可能自行建立起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也不能独立地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欧洲载人航天器的研究重点已经从“海尔梅斯航天飞机计划”转到了“无翼飞行器”上,飞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飞行器提出了独特的人的因素问题及其定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英 《中国航天》1993,(5):31-32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D)提出了一项利用现有技术以减少成本和风险进行载人登月计划的建议并可能动员欧洲各国参加此项计划。 该公司预计,如果1994财年开始这项工作,载人登月任务可在2000年进行。与月球有效载荷相对接并将之送至月球。 头两次任务均不载人。首次发射定于1999年,由一四脚月球短途飞行器(LEV)将重约9.7公吨的科学/支援设备送到月球表面。这些设备包括一个密封舱和与乘员居住设施有关的设备,一个地球物理站,遥控漫游车,一台光学望远镜,以及太阳阵。第二次  相似文献   

14.
林楠 《航天员》2010,(6):14-16
<正>几个世纪以来,从陆地到天空,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与征服的脚步。这其中,"国"这个官方符号承担着非凡的意义,载人航天也不例外。1961年4月12日,随着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上天,人类载人航天成为现实。这是人类的巨大进步,但苏联人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3,(11):42-44
美国发射最后一个“大观测台”美国航宇局用于天文观测的最后一个“大观测台”天文卫星8月25日由一枚德尔它2重型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升空。卫星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该卫星称为“空间红外望远镜设施”(SIRTF)。这次发射也是德尔它火箭计划的第300次发射。德尔它火箭1960年5月进行了首次发射,但以失败告终。3个月后进行的第二次发射获得了成功。不过8月25日进行的这次发射中的“明星”不是德尔它火箭,而是耗资12亿美元的SIRTF卫星。该卫星上的红外观测仪器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进行红外天文观测,将使美国航宇局同时具备光学(哈…  相似文献   

16.
长期载人航天的医学和医学工程问题(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长期航天的辐射危害及防护航天员在飞往火星的途中以及在月球和火星基地上生活,都可能受到宇宙辐射的危害,特别是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往返飞行,遭受辐射的危险性最大。其原因是飞行时间长和防护问题极为复杂。因此,人类在开始火星飞行之前,必须妥善解决辐射危害问...  相似文献   

17.
文恩 《中国航天》1994,(1):30-31
俄罗斯继续在载人航天领域发挥优势今后10年,俄罗斯将继续在载人航天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除继续加速实施和平2号空间站计划以外,还将参与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号国际空间站计划。自由号空间站由于存在经费及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迫使美国依赖于俄罗斯的先进经验。最近美俄双...  相似文献   

18.
魏雯 《中国航天》2007,(9):30-36
俄罗斯的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于2005年底制定并提交了《2006~2030年俄罗斯载人航天发展规划构想》。这一规模宏大、任务性质崭新的构想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关注。2006年5月24日,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总裁、总设计师尼古拉耶·尼古拉耶维奇·谢瓦斯季亚诺夫在接受俄罗斯《宇航新闻》杂志采访时,讲述了此发展规划的构想、多次运输航天系统"快船"方案和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段发展提案。本刊特此刊出,以飨读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谢瓦斯季亚诺夫已在今年年中被迫下台,原因就是他提出的大胆计划不切实际,与俄联邦航天计划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5,(11):22-22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两大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向媒体发布信息说,中国航天科技的未来发展有两个突破方向:一是火箭技术,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二是空间技术,即研制高可靠、长寿命的应用卫星。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使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模块组合方式覆盖不同轨道、各种运载能力的完整的火箭型谱,可满足中国未来20至30年内航天发展对系列运载火箭的需求。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芯级直径为5米,并捆绑有不同组合的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采用模块…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工程具有规模庞大、系统复杂以及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工程实施2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是科技成功的典范,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成功范例。本文思考与总结了中国航天为保障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成功,在质量文化、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基础保障能力等方面实施的精细、量化的质量管理实践与方法,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以及其他大系统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