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庞丹 《中国航天》2012,(7):61-63
当挺拔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呼啸而起、直刺太空,将载有2名男航天员和1名女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送入太空时,长二F火箭总指挥刘宇再次热血沸腾。伴着火箭发射的巨大轰鸣声,一个多月前发射试验队出征的话语——"长二F火箭即将开始它最闪耀的生命之旅。我们将在过程完美的基础上,实现结果圆满"——犹在耳畔。刘宇和他的团队兑现了"十全十美、神箭完胜"的诺言。自2005年以来,执掌"神箭"总指挥帅印的他,带领同事们一起在天地间搭建了一条无形的"天梯",将多名航天员送上神秘的太空,去更广阔的空间探索那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生离不开亲情的陪伴,是亲情让孩子幸福成长,是亲情让老人安享晚年,是亲情让游子魂牵梦萦。作为航天员的他们,最终实现自己的飞天梦,同样离不开亲人的支持、陪伴和鼓励。神十任务前夕,我们专门采访了神十乘组航天员的家属,讲述他们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亲情故事,为读者朋友们呈现航天员们另一种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陈立 《中国航天》2012,(7):23-24
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牵动国人心弦。对比去年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此次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人"。因为涉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发射神九的改进型长二F运载火箭上的逃逸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运载火箭发射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重要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作为救生装置,位于火箭顶部的逃逸系统将完成飞船发射阶段的护航使命,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一旦火箭发射出现意外情况,它可以带走飞船,帮助航天员逃离危险区。而在这个过程中,逃逸系统要力挽狂澜,就得仰仗拥有极高安全可靠性的逃逸系统动力装置——逃逸固体发动机。  相似文献   

4.
王棋 《航天员》2008,(6):79-80
神七发射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通过对航天员进行问卷调查、音乐试听等方式精心选取了100多首航天员喜爱的歌曲。这些歌按照内容和主题共分为七个系列,分放在七张不同的专辑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七张专辑、一百首歌中包括了新创作的16首新歌,它们共同构成专辑《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其中包括由李继耐诗歌作词、刘斌倾情演唱的《神舟颂》;陈善广、杨利伟作词,廖昌永用心呤唱的专辑同名歌曲《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年轻女歌手孟抒秋深情演绎的《飞天梦圆》……。整张专辑的制作始终以"展现中国载人航天风貌,讴歌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为中心和主线,内容广泛,情真意切,可以说是一张地地道道的"航天歌曲专辑"。《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表达了航天人的心声:如果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航天人的航天梦就无法实现,因为航天人的每一次成功都是站在祖国母亲的肩膀上的。《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样也传达了社会大众的呼声:为神七喝彩,为航天人自豪!  相似文献   

5.
家乡传音     
《航天员》2013,(4):77-77
威·布朗曾说:“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神十任务之际,当得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承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天宫一号时,航天员们的家乡沸腾了,父老乡亲们为3名航天员的壮举感到骄傲与自豪,家乡政府先后给培养这3名航天员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安全返回,世人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次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完美。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这黄金三人组合是如何从航天员大队优中选优、以毫厘之胜而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我们有幸约请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杨利伟、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一起为我们解读神七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  相似文献   

7.
蒋秀芝 《航天员》2008,(1):74-77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航天员阿里克谢·列昂诺夫(Aleksei Leonov)走出了"上升"2号飞船,从而成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在太空的出舱活动。这次太空出舱活动使理论付诸实践.从此真正打开了太空的大门。在我国"神七"即将发射、进行太空出舱活动之际.本栏目将分上下两篇对前苏联,也是对全人类的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进行展示和回顾。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07,(1)
进入太空是每位航天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发射次数和运载人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航天员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航天员非常珍惜每次飞行机会。在飞行任务期间,大部分航天员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太空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和经历等。有些航天员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太空日记,没有向公众展示,有些航天员则建立博客,在博客上写太空日记,让"粉丝"们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太空体验。华裔航天员卢杰博士,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7长期考察团任务期间,写了很多精彩的太空日记。我们刊载其部分,让读者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以下是他的日记内容:  相似文献   

9.
神舟七号飞船满载3名航天员飞行乘员组发射升空,乘员组中的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身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他们中的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0.
李黎峰 《航天员》2008,(5):14-19
时间定格在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身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漫步太空,举国欢腾,世界为之震撼。航天员返回后,我们采访了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领军人物——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博士,听他为我们讲述神七飞天背后,航天员系统攻坚克难的感受和故事。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09,(5):10-13
国庆六十周年,华夏同胞共贺华诞。神五航天员杨利伟,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通过《航天员》杂志以文字的形式向祖国生日献上祝福,祝祖国生晶快乐!  相似文献   

12.
读者园地     
《航天员》2007,(2)
读者王占文:我想给《航天员》提两个建议:一个是看你们能否为“神五”、“神六”的航天英雄们定一个“航天员”节日,以便人们每年给以纪念活动;第二个我则希望《航天员》在每年新年的开始能附送一张新年年历表。  相似文献   

13.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3):16-16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将第一次入住"天宫"。33岁的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此次发射托举"神九"飞船的是"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65次发射,也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任务由于将实施航天员出舱这一重大创新活动,以及乘坐3位航天员,飞船总体技术状态出现较大变化.而对于承担了神舟七号飞船上推进舱、电源分系统、推进分系统和遥控通信9个子系统等重要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来说,技术状态也要随着任务的变化和总体的变更而变,随着飞行任务的不同要求和目标而变.这就需要他们以变应变,不断用技术创新和更严格的质量来满足"神七"飞行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神十25项改进 神八、神九与神十都是同一批次投产,神八与神九的成功已经充分验证了产品的稳定可靠.尽管如此,为了确保顺利完成神十任务,在今年发射的神十上,设计师们还是进行了技术改进. "和神九相比,神十共进行了25项技术改进."包为民介绍,这些改进有的是因为任务更改而做出的改进,比如本次航天员在轨时间从神舟九号的12天延长到15天,对接的形式为3次交会、2次对接和1次绕飞,任务的变化就需要对飞船进行相应的技术状态改进.  相似文献   

16.
赵燕 《航天员》2008,(3):81-81
5月25日,正在备战神七任务的航天员心理教员刘芳来到绵阳八一帐篷学校,为来自灾区的师生实施心理援助,及时为他们疏导心理的"堰塞湖"。被毁的家园需要重建,心灵的创伤更待抚平。刘芳一来到灾区,立即投入紧张工作。从早到晚连续作战,忘记了疲  相似文献   

17.
从神一太空遨游到神五载人飞行,从神七出舱活动到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事业一路的技术突破,令人目不暇接.中国"航天梦"载着民族"复兴梦"一路腾飞,中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信心十足地迈向遥远的太空. 长城润滑油全程护佑航天工程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在神九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10,(4):75-79
“我荣幸参加中国航天员体验营.一定珍惜荣誉.遵守纪律,崇尚科学.刻苦学习,团结互助.听从指挥.用心体验.勇敢成长。”庄严的宣誓过后.2010中国航天员体验营·民族营正式启动。神五航天员杨利伟.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航天员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出席了开营仪式。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12日上午,《航天员》杂志第四次编委会暨理事单位年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航天员》杂志编委会主任陈善广、副主任孙锦云、荣誉主编杨利伟、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宏峰、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上级机关领导、各位编委、理事单位的代表等6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杂志副主编白延强主持。  相似文献   

20.
吴斌 《航天员》2008,(2):32-35
他们不畏艰难,挑战国内空白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领域;他们勇于开拓,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体系;他们培养出我国的第一批航天员,孕育了我国的飞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他们是塑造英雄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