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航天工程的进展及其控制技术的进步,航天器动力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早期简单航天器动力学、现代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和未来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动力学是力学学科用于航天器工程的专业学科,它既属于航天动力学学科,又属于多学科交叉的飞行器设计学科。其任务是研究航天器从设计、研制、试验、发射到在轨飞行和返回全过程的各类动力学问题的分析、仿真、优化与试验。对于现代复杂航天器,航天器动力学是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与控制理论、计算技术、仿真技术及系统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综合,不但理论难度大、运动方程非线性强、算法难度高,而且软件系统复杂、工程实用性强、工程化程度要求高。因此,本书定名为《航天器动力学工程》,意在从系统工程角度,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8410”办公室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组,于1998年6月28日~7月2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导弹飞行力学与航天器动力学学术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单位有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一部、二院二部、三院三部、702所、五院、501部、502所、512所、八院八部、805所、509所、国防科工委29基地、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动力学公司共22  相似文献   

3.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的半个世纪里,人类在征服宇宙方面取得了辉煌而伟大的成就。随着航天工程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就是航天动力学,它是力学学科三大分支在航天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包括航天器动力学、火箭动力学和宇宙飞行动力学。尤其是航天器动力学,几乎涵盖了现代力学各个分支领域,并与控制技术、飞行器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试验技术等多个学科密切交叉,不但理论难度很大,而且工程实践性极强。  相似文献   

4.
《宇航学报》2006,27(6):F0002-F0002
一、概况 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是我国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领域各位专家、科技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全国性学术组织,从建立至今吸纳了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总装二十九基地、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1个单位的著名专家、技术人员。该专业委员会是联系我国宇航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毕鹏  罗建军  张博 《宇航学报》2010,31(1):70-74
为提高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的协同性,研究了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 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讨论了航天器编队飞行中的一致性问题;其次,建立了航天器 编队飞行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一致性理论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律,通过仿真验证 了控制方法有效,并且可以适用于动态的航天器编队飞行通信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6.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2,21(3):10+34+47+60+95+112+130-132
我国首个字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据《中国航天报》2012年5月11日报道,我国首个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宇航动力学领域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及实践应用的公共科研平台,促进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验室自2009年立项建设以来,重点开展了航天器测量与轨道动力学、航天器轨道姿态最优控制、航天器空间飞行环境监测及预警、航天器飞行任务计划与资源调度等4个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孝业  石磊 《航天》2009,(3):49-51
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力学范围,是研究航空航天器飞行时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力、热和其他物理现象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面向载人航天器飞行任务仿真需求,根据载人航天器的特点以及高层体系结构(HLA)技术,提出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载人航天器飞行任务仿真平台方案,设计实现了由运行管理、飞行指令、数据记录、数据可视化等功能,以及涵盖轨道、姿态、能源、动力学等多个专业仿真模型组成的仿真平台,给出了应用实例,并就仿真平台开发中的联邦开发过程、仿真模型接口软件、飞行场景三维可视化等关键部分进行了探讨。与单一的飞行任务仿真软件相比,该分布式仿真平台覆盖的专业面更全,验证内容更丰富,可扩展性更强。随着载人航天器系统飞行任务复杂程度的提高,通过对仿真平台的扩展和重用,可适应新的任务验证需求。该仿真平台可为复杂载人航天器的飞行任务设计验证提供依据,并对基于HLA的其他航天器仿真系统的联邦设计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1):114-114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人机环境工程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10.
1总体与系统技术1.1航天器动力学模型技术1.2航天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3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技术2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2.1先进的信息与控制理论及应用2.2全程复合制导技术(星光、卫星导航系统)2.3精确末制导技术2.4航天器自主导航和组合导航技术2.5新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究2.6系统精度与毁伤效果的评估和分析2.7卫星姿态轨道控制技术研究2.8航天器交会对接、返回与救生技术2.9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2.10卫星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2.11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2.12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2.13控制系统“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技术2.14航天器测控…  相似文献   

11.
1总体与系统技术1.1航天器动力学模型技术1.2航天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3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技术2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2.1先进的信息与控制理论及应用2.2全程复合制导技术(星光、卫星导航系统)2.3精确末制导技术2.4航天器自主导航和组合导航技术2.5新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究2.6系统精度与毁伤效果的评估和分析2.7卫星姿态轨道控制技术研究2.8航天器交会对接、返回与救生技术2.9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2.10卫星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2.11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2.12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2.13控制系统“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技术2.14航天器测控…  相似文献   

12.
《航天控制》2005,23(3)
1总体与系统技术1.1航天器动力学模型技术1.2航天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3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技术2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2.1先进的信息与控制理论及应用2.2全程复合制导技术(星光、卫星导航系统)2.3精确末制导技术2.4航天器自主导航和组合导航技术2.5新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究2.6系统精度与毁伤效果的评估和分析2.7卫星姿态轨道控制技术研究2.8航天器交会对接、返回与救生技术2.9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2.10卫星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2.11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2.12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2.13控制系统“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技术2.14航天器测控…  相似文献   

13.
变结构航天器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龙飞  尚志  柳宁 《航天器工程》2015,24(3):100-106
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是对大型变结构航天器精确控制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分析了国外在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领域的工程应用。其次,从在轨运行过程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出发,对在轨辨识方法的工程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总结了开展制约航天器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方法工程应用的条件。最后,对航天器质量特性和模态参数在轨辨识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可为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方法在我国未来大型变结构航天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2):228-228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人机环境工程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6):I0008-I0008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人机环境工程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16.
论力学学科在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中的应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与力学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本文从力学学科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角度,首先简要阐述了航天器动力学及其发展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然后重点论述了航天器动力学研究及其一体化分析设计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状况以及在总体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和讨论了我国航天器设计中尚待解决和攻关研究的动力学课题及其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08,17(6):32-32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一书于2007年10月出版。该书密切结合载人航天工程,从交会对接基本轨道原理与姿态运动出发,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交会对接过程中轨道动力学模型、交会对接的飞行策略、导引与控制规律、发射窗口等问题,全面完整地给出了工程实用的理论模型和工程仿真算例,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和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一本优秀教材和科技参考书。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振动控制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经受复杂和严酷的力学环境,力学环境效应主要是激起航天器主次结构共振响应以及局部动力响应过大,造成结构破坏,局部失稳,电子元器件等敏感组件发生故障。为了提高飞行任务的可靠性,需要采用振动控制技术以降低运载载荷环境条件,提高航天器有效载荷比。本文从航天器系统级和部件级两方面对国内外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深入的分析,以期对我国航天器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轨释放、分离载荷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某些航天器需要在飞行过程中释放、分离载荷,由此涉及的动力学问题,关系到航天器平台与载荷的控制。文章主要对此类航天器的多体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ADAMS)软件平台建立了包括航天器平台、载荷和两类分离机构等在内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三种在轨释放、分离载荷方案的分离过程动力学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以及参数化仿真分析,为载荷释放、分离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频声振力学环境严重影响着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响应复杂、预示难的特点,因此航天器结构的中频动力学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文章介绍了三类主要的中频预示方法,即改进的确定性方法、改进的统计能量法和混合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现状。结合航天器工程需求,对比和分析了几类中频预示方法的计算效率、应用前景和理论局限。最后,提出采用有限元与统计能量分析(FE-SEA)混合法作为国内航天器中频力学环境预示方法,并指出了FE-SEA混合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