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电磁干扰对航天活动的危害。主要阐述了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轨道上遇到的电磁干扰源及电磁干扰的传播,并给出了控制电磁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子产品调试中的电磁干扰防护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电子产品调试生产电磁干扰控制及排查策略,并通过调试过程中电磁干扰示例及问题分析,介绍了改进措施及实施效果,对提高电磁干扰防护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磁干扰环境的量化表征是武器装备电磁干扰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估的基础。针对电磁干扰环境量化表征参数如何计算的问题,归纳并补充了武器装备天线口面感受到的电磁干扰环境的量化表征指标体系,在“时域、频域、空域、能域、极化域、调制域”六个域上梳理了常见有源干扰样式的描述参数,通过推导计算建立起干扰样式描述参数和量化表征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明确了天线口面电磁干扰环境表征参数的计算方法,可为武器装备电磁干扰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估提供输入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电磁干扰环境进行逼真构建是武器装备开展抗干扰试验的基础,通过分析防空反导武器实战中面临的典型电磁干扰环境,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试验电磁干扰环境构建方法,对防空反导武器的研制、部队训练与演习等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国外电磁干扰环境构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干扰场景、干扰技术和干扰战术的等效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因双超平台姿态控制引入非接触磁浮机构这一关键执行机构,而可能引起的卫星平台新的电磁兼容问题,开展了非接触磁浮机构的电磁干扰特性研究。首先,介绍了非接触磁浮机构及其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其次,分别对非接触磁浮机构驱动器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信号高频干扰特性和传导电磁干扰特性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并将其频率特性与星上其他典型单机的工作频率进行了比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接触磁浮机构的电磁干扰频率与星上其他典型单机之间间隔较大,其相互之间产生的电磁干扰可忽略,磁浮机构的引入不会产生新的电磁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场测试系统确定电磁干扰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场测试系统是专用于电子设备电磁干扰定性测量的一套测量设备。本文详细论述了近场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方法以及在确定电磁干扰源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的发展,电子控制器中PCB板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某控制器PCB板为对象,在10MHz至1GHz频率范围内,对其电磁干扰使用Ansys公司的SIwave进行近场远场仿真研究,并使用容向公司EMSCAN电磁干扰扫描仅进行测试.通过测试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预测PCB板电磁干扰的实现途径,对于电子控制器PCB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诊断和抑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电器是电子设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干扰源,在其触点断开和闭合的瞬间产生的瞬态电压会引起严重的电磁辐射干扰。文章通过一例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诊断分析说明了继电器电磁干扰的机理,提出了诊断这种干扰的试验方法和有效的干扰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载火箭箭载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着电磁干扰,因此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电磁兼容性是通过控制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性来实现的,应力求在单机设计中就予以解决.常用的电磁兼容性的检测方法有:进行各种联试检查;规定电磁干扰条件和测量方法;测定设备和系统在特定电磁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7,(3):90-99
为抑制卫星内对星载接收机的带内电磁干扰,文章分析了星载接收机在卫星上的电磁环境,提出将自适应滤波器应用到星载接收机上降噪,设计了自适应滤波器及其算法,分析了噪声的多径效应对自适应滤波的影响,明确了接收机天线、信道增益设计要求。对自适应滤波器在抑制星载接收机带内电磁干扰的效果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滤波提高了星载接收机抑制卫星带内电磁干扰信号的能力,为星载接收机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一种主动适应卫星平台电磁环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和XFDTD仿真计算了不同电尺寸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仿真所得电磁散射数值进行分析,同时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如下结论:HFSS适用于仿真计算电小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而XFDTD适用于仿真计算不同电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并利用XFDTD仿真计算了某型飞机随频率变化的电磁散射特性曲线,对于反隐身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太阳电池阵EM板热真空试验是考核太阳电池板适应热真空环境能力的关键试验。试验中需要对电池阵的电路进行多循环长期检测。文章中采用对EM板输出负载电压进行实时高频(≥10Hz)采集,同时对每个循环、每天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的测试方法检测电池电路的短路和开路故障。某航天器太阳电池阵EM板热真空试验采用此测试方法及时发现了电池电路异常,并在对问题工艺进行改进后重新投产;新产品通过了第二次热真空试验的考核,且在轨工作正常,证明了该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何彬彬  方涛  郭达志 《宇航学报》2006,27(4):686-689
针对传统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缺乏考虑空间自相关性、分类模糊性以及分类误差的空间表达的缺点,采用顾及空间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分类模糊性的邻域EM算法进行多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构建了四个不确定性度量指标一模糊隶属度残差、相对模糊隶属度最大离差、模糊隶属度熵和相对模糊隶属度熵对其分类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和可视化表达,克服了采用误差矩阵和Kappa系数进行传统遥感图像分类精度评价缺乏空间信息分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姜丽敏  陈曙暄  向茂生 《宇航学报》2012,33(8):1112-111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期望极大化(EM)算法的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区域网连接点(TPs)检测新方法。利用混合模型将TPs检测问题归结为缺损数据下的最大后验概率(MAP)估计和最大似然(ML)估计,并将特征描述符的匹配概率融入到算法框架中,最后通过EM算法实现变换矩阵和点对应同时求解。同航带相邻SAR影像和相邻航带相邻SAR影像的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电磁涡旋波在合成孔径雷达(SAR)领域的应用潜力,验证电磁涡旋SAR成像的可行性,将电磁涡旋与合成孔径雷达模型结合,通过使用单一模式的轨道角动量,用合成孔径原理实现方位聚焦。给出了基于电磁涡旋的SAR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模型,并提出了适用于电磁涡旋SAR的改进chirp-scaling(CS)成像算法。通过点目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成像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SAR系统新体制设计及雷达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近场电磁散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传沧 《上海航天》2000,17(3):45-48
为了建立整机近场电磁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理论模型,以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回波响应图为参考,拟合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的电磁散射RCS数学模型。同时以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方向图曲线的数值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其精度为:算术平均误差d=1.3dB,标准偏差S=1.5dB,从而说明本模型可以参与整机理论模型的建模。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纯方位跟踪系统非线性较强、传统跟踪滤波方法收敛速度慢且容易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高斯混合粒子滤波的纯方位跟踪算法。该算法基于Sigma点卡尔曼滤波(SPKF)和粒子滤波的特点,用有限的高斯混合模型来近似后验状态密度、系统噪声和观测噪声的分布。利用贪心EM算法实现模型的降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EM算法假定混合成分数为已知、迭代的结果需要依赖初始值、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大点和可能收敛到参数空间的边界的缺点,从而改善粒子枯竭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纯方位跟踪领域,与传统粒子滤波(PF)和基于EM的高斯混合粒子滤波相比,该算法在保持高精度估计能力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是解决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最大期望(EM)迭代算法的相位同步算法具有比传统非数据辅助(NDA)相位估计算法更低的相位误差,是适合于Turbo编码系统的一种相位同步算法。然而,EM迭代算法对初值的选取比较敏感,收敛性较差。为了克服EM迭代算法收敛性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EM算法的Turbo编码系统迭代相位同步算法。针对EM算法的缺点,用数据辅助(DA)和NDA结合的方法得到的相位估计作为EM算法的初值。数值仿真显示,该方法具有比随机初始化EM算法更好的相位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柴霖  袁建平  方群 《上海航天》2002,19(5):20-24
提出了一种不增加硬件设备而仅用软件(运动方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运动方程(GPS/EM)组合导航方案,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特点。根据传统运动方程建模中的各种误差源,了包含误差源在内的飞行器扰动方程,并得出其解析解。建立了GPS/EM组合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并进行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GPS/EM组合系统导航精度高于GPS,而且较单独GPS增加了信息冗余度。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单片机EM78447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EM78447芯片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单片机,它内部有4K*13位的程序存储器。由于其卓越的性能特点,在很多嵌入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而且,它的生产厂商为我们提供了集程序开发和写入于一体的仿真写入器。本文详细阐述了EM78447单片机的特点、引脚及其功能,并结合具体例子介绍了EM78447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