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凉山彝家山寨,你会被彝族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地折服,你会为彝族传统化的精深厚重而拍案叫绝,同时你还会惊奇的发现,凉山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常年沐浴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一年四季除了传统的火把节,选美节,牧羊节,尝新节,儿童节等10多个神奇有趣的节日外,最盛大的节日就是彝族年,彝语称“库什”。彝族年是凉山彝族人民传统的佳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编按]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探讨了英汉习语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难点以及如何预防母语文化对英语习语学习的负干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较为稳定的民族特征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折射出各自民族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反映出它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语言句法形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而历经时空考验的名人名言和名篇精品是各自语言句法特色的精髓,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上烙下的层层印迹.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为启示,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特征及价值,并结合现代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分析民族文化元素与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合理契合的方法与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以旅游、服饰、建筑、民俗为切入点,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设计构思,为开发拓展民族...  相似文献   

5.
清代,龙与皇权已密不可分,整个大清帝国成了龙的帝国。龙变成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在服饰、建筑、瓷器等生活用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龙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心里龙是一种吉祥的神物,是带来好运和辟邪的象征。因此在服装配饰、剪纸、皮影、年画、工艺品、节日、食品、地名、街道名称中游龙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6.
彝族火把节     
《西南航空》2006,106(11):82-84
彝族,一个崇火敬火的民族。火伴随着他的每一个子民从生命的开始走到生命的尽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沉淀作用下,每个民族在历史的脚步中形成了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作为一种原生态的音乐表现形式,凝聚了侗族人民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侗族民族文化展现的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本文在民族音乐视野下对侗族大歌产生的生态环境、艺术特点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作了探索,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卿希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博导)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中的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尽相同的联想意义。本文通过对汉英习语中"黄"颜色的意蕴辨析,以探讨揭示积淀于"黄"颜色习语中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变迁。  相似文献   

10.
琉璃厂往事     
明西  刘炼 《西南航空》2013,(4):66-70
每一个国家都拥有一个象征民族文化的文化区。法国巴黎有赛纳河畔,英国伦敦有弗业街,日本则有"书海"之街神田町。这些文化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国家的符号,并不只是因为其雄伟壮观,而是因为这些建筑承载着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精神。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总能穿过岁月的尘烟,向前来拜会它的人们讲述一个国家的历史。北京的琉璃厂像一张照片一般在历史的河流中逐渐失去了颜色,但也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沉积而  相似文献   

11.
泉州元宵节庆历时久远、内容丰富,从时间维度和组织化情景两方面来考察,公共的时间性、空间性和特有的节日传统使其构成了一种公共文化空间,进而发挥了构建身份认同、传承文化传统、加固乃至重构文化记忆的功能。在这其中,元宵的节俗内容、节日意象和文化记忆的主导主体均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2.
古蜀文化,灿烂辉煌。出土的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古蜀文明的艺术成就让世人顶礼膜拜。油画家游晓林,一个虔诚的古蜀文化艺术的寻根者。他说,他的油画作品,看上去往往让人产生梦一般的感受,这都是因为自己对古蜀文化艺术的痴迷,时常为之做梦,而将梦后脑海中殘留的记忆碎片进行整理创作出来的画作犹如神授。这个话听起来很玄,但当你走进游晓林的内心世界,与之坦诚对话,你就会发现他那浓郁的民族文化情结有多么痴迷;当你面对他的古蜀文化艺术油画作品,你会感叹是多么地惟美。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这一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中.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对礼貌原则不同的定义.本文就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便准确、得体地运用礼貌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十分必要,可以通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们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广大网民的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网民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广大网民的道德...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不同国家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的媒介,但由于地理、风俗、历史、宗教不同造成了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及理解间的差异。本文在归纳总结了中英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讨论了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彩紫儿 《西南航空》2007,113(6):54-58
喧嚣的都市里,人流、车流、商品流夹杂在无穷无尽的钢筋水泥中。忙碌的现代生活让每个人都在为房子,车子和票子而奔波,常问自己:到底怎样才算不辜负短暂的一生?抛开这些让人眩晕的物质,想起行走生涯中,看到的那些绽放的花儿,那些青青的草原,那些澄澈的江河,那些详和的脸庞和他们薪火相传的民族文化,以及与他们审美情趣相契合的家——房子,在这些美丽而蕴涵无穷韵味的事物面前,我总能拽住属于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读书     
《今日民航》2013,(4):109-109
《西海岸油门,东海岸刹车》描绘一个不一样的美国一个25岁的北京男孩,拽着两个朋友在美国大陆上驾车奔驰了18天,只为实现自己那看似不务正业的人生梦想。西海岸到东海岸的往返,人文文化到自然风光的体验,1万公里的所闻所见被他酿成本书的文字,以及自己精心创作、天马行空的47张插图。  相似文献   

18.
元波 《西南航空》2012,(2):108-109
当下,"文化自信"是一个热点且值得深思的话题。若要建设一个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假若没有"文化自信",那么,"文化自觉"从何而来?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虽然不算最早的,但它却是惟一没有中断、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9.
那些年味儿     
《今日民航》2011,(2):20-25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每每总会听到身边朋友感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年味是什么?是儿时记忆中物质匮乏时代的美味珍馐,也是如今游子归乡团聚的幸福时刻。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过年始终是中国人的一个情结,就像那千缠万绕的中国结。  相似文献   

20.
“现实—认知—语言”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发展模式。从体验认知视角,分析汉英语言中十二生肖词汇的隐喻文化意象。研究发现,汉英语言中生肖词汇隐喻意象的同异与人们的体验认知息息相关。当汉英民族的关注点相同,其体验认知就相同,与之产生的隐喻引申就基本相同;而当汉英民族的聚焦点不同,其体验认知就相异,与之有关的隐喻意象也就相异。正是有了异同的存在,民族间的交往才变得可能,人类世界也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