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员》2009,(2):79-79,F0003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二院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行设计和自主创新,发展我国导弹事业的成功之路。二院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我国早期地地导弹控制系统,我国多代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我国第一个固体潜地战略导弹、固体陆基机动战略导弹的研制生产任务,为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苏联及其它装备导弹的国家,越来越重视生存能力问题。因为不论是提高第一次核打击能力,还是提高第二次核打击能力,首先是要保存自己。当前,战略导弹核武器日益趋向“四化”(机动化、固体化、小型化、自动化)“五高”(高超压、高突防技术、高综合抗核能力、高快速反应能力、高指挥能力),其中最重要的目的首先就是提高生存能力。 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以至本世纪末和下一世纪,战略导弹面临着和即将面临哪些新威胁?对于这些新威胁,美国、苏联和装备战略导弹的国家应当采取哪些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航天控制》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编辑委员会委员和编辑部成员共二十三人参加了会议. 十月二十七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员会自动控制系统专业组刘组长宣读了航天工业部关于批准创办《航天控制》等刊物的批复文件,传达了国家科委的批复意见,并宣布了《航天控制》编辑委员会委员和编辑部成员名单.接着,部科技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提高导弹阵地的抗核袭击的能力,这是国外战略导弹阵地研究和建设过程中在60年代中期遇到的一个新课题。在50年代,战略导弹主要是解决有无问题,导弹采用低温推进剂和无线电制导,卫星侦察水平和导弹命中精度还很低,提高导弹阵地抗核能力的问题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例如美国于1959年部署的第一枚作战用的宇宙神D,平时就竖立在地面上,发射前临时加注推进剂,然后点火发射,并没有防护措施。以后才加筑了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5,(2):46-46
2004年12月24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成功试射了一枚机动式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这是该型号导弹的第4次试射。俄战略导弹部队新闻处当天在莫斯科向媒体宣布.试射导弹的弹头准确命中位于俄远东勘察加半岛库拉试验场上的预定目标。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观看导弹试射后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1,(12):41-41
台湾2001年10月24日凌晨2时19分在其南部屏东县九鹏基地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但没有成功。火箭第一级分离后,第二级未能如期点火,最终连同其携带的研究设备坠入海中。这是台湾首次发射探空火箭。这次失败对其航天计划是一次重大打击。这项计划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和中央大学合作实施,所用的火箭是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两级探空火箭,长约4~5米,直径30~40厘米,有4片尾翼,使用固体燃料,能将有效载荷送至距地面80~140公里的高度。本次发射原定于9月中旬进行,但因天气因素而两度推迟…  相似文献   

7.
固体推进剂的发展趋势与战术和战略导弹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战略导弹对推进剂的要求就战略导弹而言,研究推进剂的比冲和密度比冲是十分必要的,这项研究工作应与降低结构系数的其它技术(如采用高强度比的纤维缠绕壳体和先进的喷管和防热层材料)和核弹头的小型化研究相配合。装药比冲提高以后,可以针对不同任务,进行灵活的设计和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战略导弹地面设备总体设计过程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出战略导弹地面设备总体设计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对地面设备总体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航天工业,从创建到现在已经历了整整三十年。在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三十年间,先后研制了多种战术,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二十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三号发射定点通信卫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航天部第一研究院三十年来,通过多种战略武器和长征系列卫星运载火箭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简讯俄拟在申俄边境建发射场俄罗斯政府正在考虑在不能同哈萨克斯坦就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使用问题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在靠近中俄边境的阿穆尔地区再建一座发射场。新发射场可能将建在俄战略导弹部队在斯沃博德内的18号驻地内,建造费用估计为6亿美元。目前俄哈双方正在准备...  相似文献   

11.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3,(9):25-28,33
从1957年前苏联使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世界运载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以美国、俄罗斯、欧洲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研制了数十种运载火箭,进行了3000余次发射。运载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日益提高,从早期的由地地战略导弹改造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展到今天的大型商用运载火箭,运载能力逐步增强,发射成本逐步降低,可靠性逐步提高。目前,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多项新计划正在进行之中,多种新型号陆续投入使用,21世纪运载技术将进一步取得巨大发展。21世纪初,我国运载技术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美苏双方固体战略导弹机动发射和部署方面的若干问题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0,(6):27-27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比尔宇航技术公司准备在2002年进行其BA—2重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并在为发射寻找用户。这次发射是预定两次试射中的第一次。比尔公司将在今年年中开始建造发射所需的保障设施。公司总裁安德鲁·比尔称,这项计划进度虽有所推延,但燃料贮箱设计、发动机和其它方面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首次发射的地点目前还没有确定。比尔公司现正在同英国政府就使用西印度群岛中的松布雷诺岛发射该火箭进行谈判,但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反对使比尔公司不得不做另一手准备。目前该公司也在与圭亚那政府接触,准备在…  相似文献   

14.
<正>标准化工作在北斗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北斗标委会)作为我国第一个军民共建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它的成立将从国家层面实现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对确立北斗系统在国家应用主导地位,扭转我国时空基准受制于人、依赖于人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4月28日,国家标准委和总装备部联合在京召开了北斗标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相似文献   

15.
郑军  陈宏 《上海航天》2007,24(3):38-41
根据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1997年的建议,提出了一种采用多次两脉冲霍曼变轨对寿命末期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实施离轨控制的策略。分析了剩余燃料充足时变轨中燃料消耗的计算,以及剩余燃料不足时应采用一次两脉冲霍曼变轨使卫星尽可能离开GEO的对策。仿真结果表明,该离轨控制策略可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论述了美苏两国战略导弹的三种发射方式,并简要地介绍了它们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战略导弹,飞船,航天飞机,高超声速飞机)研制工程的复杂性,特别强调了其气动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与艰巨性,说明研制工作之进程承决于诸多因素;剖析了高超声飞行器所具有一般飞行器所没有的特点。基于世界高超速飞行器研制与使用的经验,确认空气动力学,推进技术,材料/结构,电子技术与控制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其整个研制与使用过程中的4大关键技术,而空气动力学又是统帅全局的“重中之重”;全面地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1968年以来,由空军准将朗索瓦·谢弗里尔指挥的第一战略导弹纵队的两个发射单元(这两个发射单元各控制9枚S2型战略导弹)已分别于1971年8月2日和1972年4月23日服役。1972年曾做出决定:从1980年开始,将用百万吨级热核弹头的S3导弹替换-S2型导弹。这项计划从1975年起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宇航学报》2007,28(2):F0002-F0002
一、概况 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7年,是我国空间遥感领域各位专家、科技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全国性学术组织,从建立至今吸纳了航天航空、中科院、国家海洋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高校以及军方等单位的著名专家、技术人员。两年一次的全国空间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在推动空间遥感技术在我国国防、民用领域的应用有很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美俄新一代战略导弹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俄罗斯的新一代战略导弹是指两国准备在2010年以后乃至2020年以后作战部署的战略导弹。美俄两国发展新一代战略导弹的目标虽然都是为了长期保持战略威慑,但美国在保持核威慑的同时,还注重非核打击的战略威慑,而俄罗斯则更强调其有效对抗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