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美国在固体火箭领域中取得了下列成就:一、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相继研制成功1.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它是用于载人空间飞行的最大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长37.5米(125英尺),直径3.7米  相似文献   

2.
费雅佳 《中国航天》2000,(11):23-25
三、从三代替代火箭到阿里安1火箭 1959年3月,美国航宇局提出愿为其它国家的科学家发射用于进行空间研究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英国与美国合作研制的羚羊(ARIEL)1卫星1962年4月26日由美国的雷神-德尔它火箭发射,成为美国为其它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1964年12月15日,意大利用侦察兵火箭(SCOUT,全称为固体控制轨道应用试验)发射了第一颗完全由欧洲制造的卫星圣马可(SAN MARCO)1。 辛康系列卫星证明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实用价值。1965年,美国将晨鸟通信卫星送入了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拥有240条话路,在太平洋上空提供服务。到…  相似文献   

3.
关于无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Price E.W.早在1954年就发表了理论探讨的文章。1960年由美国NASA资助,开始做7英寸发动机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喷管发动机的性能是可以预计的,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它结构简单,经济效益也很好。目前.无喷管发动机主要用于小型火箭或大发动机的点火发动机上。从1976年开始美国还将它用到组合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工作中去[2]。美国几种无喷管火箭的性能列于表1、2和图1[3]。无喷管火箭发动机的研究,有理论价值,也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3月 用美国航天飞机将德国第二个空间实验室送入轨道; 用美国航天飞机将宇宙神2卫星送入轨道,进行大气层应用和科学试验。 4月 用阿里安火箭将 Astra 1C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同时搭载Arsene卫星; 用美国航天飞机回收欧空局的尤里卡平台。 5月 用阿里安火箭发射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空与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技术委员会对美国固体火箭工业能否满足未来航天事业需要所做的评价。文章回顾了固体火箭在美国航天史上的作用;讨论了现有固体火箭在未来航天系统中的应用;论证了对新型固体火箭的要求和继续研究和发展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必要性。本文强调了保持美国固体推进技术及其应用的领先地位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出于安全的需要,也是为了与其它国家争夺发射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国外现用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共有六种:美国的德尔它、宇宙神-阿金纳 D、宇宙神-人马座、大力神ⅢC 火箭,苏联的质子号火箭D-I-E-e 型和日本的 N 火箭。它们的主要性能参数列于表1。表中还列有西欧的阿里安火箭,它预定在1979年11月开始试飞。  相似文献   

7.
阿瑞斯1运载火箭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下研发的载人运载火箭,为两级小型载人火箭,第一级为五段式固体火箭助推器,第二级为低温上面级,采用J-2X发动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和自动化设计技术的发展历史,述评了各厂家采用的优化技术,讨论了计算机通用程序的发展。美国的经验表明,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进入高性能、高精度的发展阶段,计算机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关键的因素。现在,日趋完善的优化和自动化设计技术正在使美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产生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国际动态     
正美国发射猎鹰火箭,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当地时间3月30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猎鹰9号火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将10颗铱星移动通信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发射大约1h12min后,Space X确认所有卫星均已在预定轨道成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已确定了 J-1运载火箭的改进计划。J-1火箭是利用 H-2火箭的固体助推器和 M-3S-2火箭技术研制出来的。改进型将由全固体火箭变成全液体火箭,使用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提供的一种煤油/液氧第一级和由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及日产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第二级。第二级将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氧化剂为液氧。在宇宙开发事业团1999财年的预算中,这项计划已经得到了69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J-1改进项目引入国外供货商是为了降低成本。宇宙开发事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尽管目前已出现了航天飞机,但是,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期所宣称的恰恰相反,传统的火箭并没有过时.特别是重型火箭更是如此.从定义上来分析,这类火箭无论在低轨道,还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都有最大的发射能力.下面两种情况足以说明美国本身也在证实上述观点;其一,美国自航天飞机问世之后仍旧继续使用传统的火箭;其二,美国对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空与航宇学会下属各技术委员会发表一系列专文,介绍1978年美国航空空间领域各方面的重要科技成就。原文刊登在1978年12月“宇航学和航空学”杂志上。现将其中“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导弹系统”几节摘译如下。一、固体火箭据美国航空与宇航学会固体火箭委员会认为,1978年的技术要闻有如下六项: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5):521-521
美国航空航天局8月30日晨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两颗卫星,用于研究地球上空的辐射带——范艾伦带。美国东部时间当天清晨4时05分(北京时间16时05分),两颗卫星由"宇宙神"V-401火箭发射升空。1h18min后,首颗卫星与火箭分离,又过了约13min后,第二颗卫星也与火箭分离。  相似文献   

14.
国际     
《航天员》2013,(6):9-13
SpaceX公司首次发射新型“猎鹰”9火箭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10月9日报道,美国SpaceX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猎鹰”9火箭——“猎鹰”9v1.1于9月29日16时。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成功将加拿大航天局的商业卫星cassiope以及6个小型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日报》1984年6月5日报道:今年5月23日,阿里安火箭进行第9次发射,将一颗美国通信卫星“空间网-1号”送入轨道。在首次商业性发射成功之后,阿里安空间公司正式宣布,它开辟了第一条商用空间航线。阿里安火箭的主要竞争者是美国的航天飞机,阿里安空间公司为它的第一个顾客是美国弗吉尼亚州通用电话和电子公司空间网分公司而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6.
发射短讯     
<正>Space X公司发射带有着陆支架的猎鹰-9火箭据美国今日航天网2014年2月25日报道,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正在为其猎鹰-9火箭安装着陆支架,并准备于3月16日利用该型火箭发射"龙"飞船执行"国际空间站"货运任务。不过有消息称,虽然安装了着陆支架,但此次发射火箭第一级不需要利用着陆支架着陆,火箭仍在海面降落,目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宇局的兰利研究中心正在开展先进载人运载系统(AMIS)的研究工作,探讨可作为美国下一代载人空间运输系统的各种全火箭型和吸气式/火箭方案。本文介绍了该项研究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技术水平和具备初始使用能力的日期对各类方案的影响;对全火箭型和吸气式/火箭型系统进行了比较,并阐述了操作和费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武 《航天》2012,(1):7-7
2011年12月20日和22日,中国在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分别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和长征四号乙火箭,成功地将“尼星”1R和资源一号02C卫星送人太空。至此,2011年中国航天以全年19次航天发射,首次在年度航天发射总数上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16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火箭成功将美国空军“通信/导航中断预报系统”(C/NOFS)卫星送入预定的低地球轨道。火箭和C/NOFS卫星搭乘轨道科学公司的L-1011运输机从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的里根试验场升空,飞行1h后,L-1011运输机释放火箭,C/NOFS卫星重约3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1983年3月初作的有关苏联军事形势的报告中介绍,苏联已在发展三种新的运载火箭系统:1、与美国航天飞机相类似的系统2、重型负载用火箭3、中型负载用火箭从1978年开始,美国就获悉苏联在规划一种小型载人空间飞行器,该飞行器以航天飞机的方式入轨.在新的发展中还涉及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