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获取研制H-Ⅱ火箭所需的技术数据,计划从1988年夏季发射试验用火箭TR-1。发射之前,为测定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燃烧室压力、温度等项性能数据,验证火箭发动机设计的合理性,于1987年12月3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的竹崎固体火箭试验场成功 相似文献
5.
H-1是日本1985~1995年主要使用的运载火箭,目前正在进行研制。这种火箭具有发射500公斤以上同步定点卫星的能力。第二级采用液氧、液氢推进系统和惯性制导方式。就火箭布局来说,考虑了数种方案。1977年进行方案设计、搜集资料并对各候选火箭进行比较,同时对火箭各分系统明确地提出了基本要求。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宇宙开发委员会预计在1978年上半年,选定一种候选火箭方案。主要研究项目——液氧·液氢推进系统、惯性制导装置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等,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及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正在联合进行研制。对于液氧·液氢发动机,正在进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 M-3S-1火箭是M-3S系列的第一枚火箭。1980年2月17日,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在鹿儿岛县肝属郡内之浦街的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成功地发射了M-3S-1火箭,并将代号为“MS-T4”的工程试验卫星运载入轨。火箭发射后,飞行正常。9分31秒钟后,MS-T4卫星被送入了近地点519.6公里、远地点608公里的地球轨道,轨道倾角为38.7°,运行周期为1小时36分。MS-T4卫星被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命 相似文献
7.
8.
9.
日本的航天事业是从1951年固体火箭的研究开发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试验到研制、从探空、微重力试验到卫星发射应用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日本还引进国外先进的火箭技术,发展大型固体助推火箭,以实现大型卫星的发射。在消化吸收国外火箭技术的基础上,日本目前正在全力自行研制H-2大型运载火箭,包括其所用的固体助推火箭,准备用这种火箭发射希望号航天飞机。此外,日本在未来固体火箭的大型化、无公害化、降低成本以及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也正在进行研究开发。以下对日本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历程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正研制先进的空间推进系统:日本计划1981年发射N-Ⅱ火箭。它将把一个35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往地球同步轨道。 N-Ⅱ火箭的第二级是一个大功率的AJ10一118F,NTO/A一50可贮推进剂系统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运载火箭的尺寸和有效载荷能力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有两个机构目前正在研制大型火箭。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即将发射的H—2火箭将主要用于发射新型应用卫星,而日本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正在研制的M—5火箭将用于发射新型科学卫星。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机构都认为,利用现有的固体火箭技术研究小型运载器不仅很容易实现,而且也将是有益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的协助下开始了J—1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能源号火箭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使用低温推进剂的发射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它可把100吨左右的有效载荷送入低轨道,而苏联的其它几种火箭,如旋风号、宇宙号、东方号、闪电号、联盟号、天顶号和质子号只能把1~2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尽管如此,苏联还打算将能源号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2月26日,日本用H-2A火箭把多用途运输卫星-1R送入太空起,H-2A一直保持了百发百中的记录。2009年,又成功发射了新型运载火箭H-2B,使日本运载火箭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18.
日本H-2A火箭2月4日顺利升空,火箭发射本身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标志着日本向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迈进了一步。但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官员说,在火箭发射9小时后其上携带的两颗试验卫星中的一颗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这颗卫星名为大气再入系统验证星(DASH),其设计是用来测量火箭再人大气所产生的高温对火箭本身的影响。而另外一颗卫星任务验证星-1已经进入其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运载器性能连续不断的提出改进要求,四个欧洲公司在 ESA/ESTEC合同支持下已经研究了提高低温火箭发动机性能的一般技术。选择了一个1MN 级推力的发动机,这个级别的推力被认为是推力从0.5MN 至10MN 的低温发动机的代表,已经对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即传统的一次性使用运载器(一个改型的阿里安5)和一个单级入轨的垂直起飞/垂直着陆飞行器。对三个基础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即:变混合比(VMR)发动机,自适应(SA)喷管和发动机循环。另外,还对推力向量控制(TVC)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提出三种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弹道控制仿真计算,分析了各方案的弹道精度,研究适合远程战术火箭弹的控制方案及设计要求,并考察了固体姿控发动机作为执行机构的可行性,认为其具有不少优点,可以满足远程战术火箭的技术要求,但其质量仅略重于空气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