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时间2005年7月6日6时4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人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2.
周傲松 《国际太空》2002,(11):23-26
1 引言 □□星间链路(ISL,Inter-Satellite Link)是指在卫星与卫星之间直接进行无线电传输的链路。按照卫星所处的轨道区分,星间链路一般可以分为静止轨道-静止轨道之间、静止轨道-非静止轨道之间、非静止轨道-非静止轨道之间3种类型。 在目前阶段,星间链路的用途主要有3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20日18点1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同时将创新一号03星和试验卫星四号卫星成功送人预定轨道。本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51次发射。  相似文献   

4.
文青 《国际太空》2005,(10):21-21
2005年8月29日上午07:38,我国自行研制的第21颗返回式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成功返回地面。就在当天16:45,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D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并于9月16日11:28成功返回。截至目前,我国共成功回收了21颗返回式卫星。  相似文献   

5.
武铠 《太空探索》2004,(10):2-3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今年继“试验卫星一号”、“纳星一号”和“探测二号”3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传来的捷报。这3次发射升空的火箭,同属我国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6.
8月2日,素有“金牌火箭”美称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7.
7月15日17点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实践十一号05星发射升空,739秒后星箭分离,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实践十一号05星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2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ISRO)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将本国资源卫星-2(ResourcSat-2)及其他2颗小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印度遥感卫星”(IRS)系统又增新的成员。此次发射也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第18次发射。  相似文献   

9.
一种小卫星绕飞编队的运动学设计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用运动学方法进行小卫星绕飞编队的相对运动分析和轨道设计时,一般假设环绕卫星和参考卫星的升交点赤经差、轨道倾角差和纬度幅角差均为小量,从而对相对运动方程进行近似和简化.但是当参考卫星的轨道倾角等于零或较小时,环绕卫星和参考卫星的升交点赤经差和纬度幅角差并不是小量,此时由于假设条件不成立而无法得到合理的轨道设计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小卫星绕飞编队的运动学设计新方法.首先对零轨道倾角卫星编队的卫星相对运动方程进行近似简化,得到了以轨道根数差为参数的相对运动方程和卫星编队设计方法,然后通过转移矩阵变换来进行任意轨道倾角的卫星绕飞编队设计,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25日,辽阔旷远的西北大漠又一次因中国航天而欢腾。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呼啸而起,将遥感卫星十六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几经挫折的遥感卫星十六号、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终于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遥感卫星十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在J2摄动的影响下,在中心卫星周围全方向上部署长期相对有界伴飞卫星的轨道设计方法。首先,利用J2不变的条件,由已知中心卫星轨道根数建立伴飞卫星的半长轴、偏心率及轨道倾角之间关系。然后,通过对伴飞卫星和中心卫星之间初始相对位置及轨道根数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到伴飞卫星的全部初始轨道根数,使其能够部署到中心卫星周围的任意方向上,从而能实现卫星集群在中心卫星的周围全方向长期有界伴飞。最后,通过轨道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5月6日15时1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绘一号02星,卫星升空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3.
梁巍 《国际太空》2000,(10):1-3
美国目前在轨的照相侦察卫星有 5颗 ,其中高级 KH- 11可见光成像卫星有 3颗 ,“长曲棍球” (L acrosse)雷达成像卫星有 2颗。这些卫星组成星座进行军事侦察 ,以提高时间分辨率。1 照相侦察卫星星座的配置3颗高级 KH- 11可见光成像侦察卫星分布于三个轨道平面。第一个轨道平面为晨昏轨道平面 ,轨道倾角 97.9°,位于该轨道平面上的高级 KH- 11能每天两次对中纬度地区进行重复侦察。1996年发射的美国 - 12 9卫星位于该轨道平面。第二个轨道平面为白天、黑夜轨道平面 ,轨道倾角 98.7°,1995年发射的美国 -116卫星位于该轨道平面内 ,它也能实…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9日1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首颗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25日15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号”送人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浙江大学研制的“皮星一号”卫星。  相似文献   

16.
法国的斯波特-3(Spot-3)地球观测卫星于1996年11月14日突然莫明其妙地停止发送信号,地面控制人员担心,这颗刚工作3年的卫星不回可能宣告报废。11月14日,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图卢兹控制站的工作人员报告说,在SPOt-3卫星过顶时未发送信息.卫星对地面发出的指令也未予回答。CNES请求美国航宇局(NASA)和法国国防部利用它们的跟踪雷达确认Spot司是否在其正确的轨道*运行。经确认,卫星虽仍在原来轨道上,但已失去姿态控制,而且不能启动应急太阳捕获工作模式。11月15日.CNES1:作人员努力想办法使卫星对日定向,但根…  相似文献   

17.
由66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铱”卫星星座定于1998年底开始提供全球手持电话业务。该星座系统进展还比较顺利,目前已进人即将发射首批卫星的阶段,但原定的发射计划因火箭的原因将有所推迟。“铱”系统的第一次发射可能在1997年3~4月,这次发射将采用美国麦道公司的德尔他-2火箭,发射场为范登堡空军基地。第一次发射将一次把3颗卫星送入轨道,它们既用于试验“铱”系统的性能,同时也是整个星座中的工作卫星。此后,将继续利用德尔他-2火箭进行两次发射,每次发射5颗“铱”卫星。第4次发射将使用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中国的“长征”火…  相似文献   

18.
小夏 《国际太空》2003,(9):15-16
□□2001年7月12日,欧空局(ESA)发射“阿蒂米斯”(Artemis)数据中继技术试验卫星时,因阿里安-5火箭上面级出现故障,该卫星被送入了一条远地点为17528km、近地点为592km的椭圆轨道。卫星在此轨道上不能有效地工作,为此欧空局和卫星业界的专家组成了工作队,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控制程序来挽救这颗卫星。事实证明,整个抢救过程中的轨道机动非常成功,而且是很高效的。 在“阿蒂米斯”卫星发射后的几天内,通过使用星上的化学推进剂,该卫星被提升到了31000km高的圆形轨道。此后,又用安装在卫星上成对备份的4台离子发动机使卫星进行了长期连续不断…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军用卫星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勤 《国际太空》2009,(1):21-29
2008年12月2日,俄罗斯闪电-M火箭成功将宇宙-2446军用侦察卫星送入轨道。据称,该卫星是俄罗斯“眼睛”(Oko/US—KS)导弹预警星座中的一颗。  相似文献   

20.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97,(10):25-26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其较大覆盖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图像、话音等信息,进行实时、连续中继等优势,逐渐成为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重要的项目。美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早已组网运行,并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种卫星的发展上以其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近年各有关国家的数据中继卫星都在研制中,但美国军用数据中继卫星发射了第二代的第一颗(SDS-2),这是一种大椭圆“闪电型”轨道卫星,用于KH系列成像侦察等卫星中继数据。1989年和1992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