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我们只要略微注意一点的话,经常可以看到“百慕大三角之谜已经揭开”的文章在报刊上不断推出,揭底之文真可谓汗牛充栋.各家所言,头头是道.然而,谜至今尚未破.然则,众家之言要旨在何处呢?1.水合物说.加拿大学者唐纳德·戴维森,在1984年发表了一篇研讨百慕大三角真相的论文.在文章中,他提出了这样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张嘴说话要产生声波.声波以分贝来标定.分贝超过人的忍受程度.就会带来损伤,甚至会障碍交流.当水滴落在池塘表面时,会产生以同心圆向外扩散的纹波,就像声波在空气中运动一样.而且,如果水滴击在共鸣质的表面,会产生一种折磨人  相似文献   

3.
大约3500年前,史前人类首次在洞穴石壁和顶部刻绘图画.只是在此许多年之后,才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出现了最早的文字符号系统.文字是一套符号系统,用来表示一种结构有序的语言.它在公元前4000年中期才首次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这一最初由象形符号构成的系统日趋抽象,逐步完善,从而增强了全面记录人际交流的功能.一个时期之后.即公元前2000年初,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国出现了象形文字,埃及与玛雅文字亦建立在图形符号的基础之上,虽然这两个系统的起源迄今仍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4.
7000万年以前,庞大的爬行类动物统治着地球.它们是一些硕大无比的晰蜴,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蜥蜴类动物.它们在地上爬,在水里游,在天上飞,它们的统治曾持续了1.5亿年.与此同时,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人类的出现才不过600万年.这说明,这类爬行动物物种为了适应环境和自身的进化,所用的时间远比人类长得多.此外也不能断言说这些动物在进化上是个失败.因为一个延续了1.5亿年的物种,可以认为是已经对环境充分适应了.  相似文献   

5.
在我人的想象中宇宙是无穷的.但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可视的宇宙是有限的.其半径不超过150亿光年,这个结论源于一个定律——哈勃定律告诉我们,人类可视的宇宙半径仅此而已.在此之外是什么仍然未知.射电天文学家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试图去发现这个极限外的的世界,但仍然一无所获.这个结论或许使人类感到沮丧:原来人类生活在一个半径为150亿光年的球内.而想象一下UFO在宇宙中自由飞翔的情景,宇宙仿佛太小了,虽然如此.就目前的人类而言.150亿光年半径的球内的未知出太多了.而神奇的UFO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在非洲的3次发现像冲击波一样.震撼着整个人类学的领域,它们向那些长期受重视的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提出了挑战.第一次是在肯尼亚.在一个地层下面发现了属于280万年前的人的头盖骨和骨头.第二次是在南非,在斯威士兰和纳塔尔之间的边境发现一个洞穴曾有近代类型的人栖居过一时间约在公元前10万年.第三次在坦桑尼亚,发现了据称是375万年前的人的牙齿和颚骨.  相似文献   

7.
突然的觉醒     
我讲述的是一件发生在康乃狄格州的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那个炎热的夏天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事情就发生在1987年8月的一个早晨.在继续讲述之前,我要介绍一些有关我自己的情况.我对UFO并不陌生,我从事UFO研究已经快50年了.你可以叫我UFO专家,这头衔对我并没有什么不方便.我在UFO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很广博,这一点并不是这个看上去自大的头衔能衡量的.  相似文献   

8.
天上的火光     
根据北欧的民间传说,北极光是战神沃丁的女婢们,在护送死去英雄的灵魂经过天际去英烈祠时,她们手中所持的金盾的反光.科学家们对这个现像的解释,就没有那么多的抒情色彩了.他们认为,极光的形成与电视屏幕上的图像的呈现原理相同.电视图像是由于电子束被电磁收聚在荧光屏上成焦而形成.地球的磁场对来自太阳的电荷粒子具有相同的效果,使它们在磁极上方的空中“屏幕”上聚焦.在极地,磁场成管柱状.当电荷粒子旋转而下时,彼此相撞并激发上层空气中的原子,也就是这些原子引起了极光的闪耀.氧原子产生红光、黄光和绿光;氮原子产生紫光、蓝光和绿光.出现在北半球的极光称北极光,出现在南半球的极光称南极光.当太阳发生了猛烈的气体爆发,它的表面的一小部分会突然耀亮,在这样的喷发后,总是能看到极光.太阳起暴时,原子的核子和电子从太阳的大  相似文献   

9.
1992年11月25日.我在扬州沙北三村的寓所接待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学博士安东尼亚女士.安东尼亚是一位年轻的汉学家.她70年代初在悉尼大学中文系学习汉语.后来到北京语言学院、南京大学进修中国的语言和历史.这些年.她发表的关于中国的论文.有《清代的漕运和河务官的机构》、《对于西方汉学的评论》等.还编过一部《犹太人在上海》的资料集.最近正打算出版一部研究中国扬州的专著《18~19世纪的扬州》.在这部书里,这位爱尔兰血统的澳大利亚人,将从她那特殊的视角评述一个东方的古城.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水和地球上的生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大约在30.7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在温暖的海水中出现.继而,生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逐步地进化,其中一些生物就离水登陆爬上了岸,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一支就进化成了我们人类的祖先.人类与生物都和海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与海水的成分十分相似.在一定意义上讲,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成年人体内的含水量约为其体重的2/3左右;在人的骨骼中.其含水量约为其重量的15~45%;在人的血液中约有80%的水分.人不吃食物(必须喝水)还可以存活30天左右,可是  相似文献   

11.
在气候炎热的危地马拉丛林中,一群人在血红色的大金字塔下站了好几个小时.他们一动不动.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塔顶的石刻上.在那儿,国王的头上佩带着翎毛,一手持一柄双首鳄节杖,正要从留有祖先信息的神堂中现身而出.这群人虽然看不到国王的动态、却懂得这种宗教仪式的奥秘:通过服用致幻药飘飘然地进入阴间.国王会使用黑曜岩刀片或鱼脊骨,刺穿他自己的阴茎.随即掏出一根绳子穿过伤口,让血液沥到几张树皮纸上.然后他拿起带血的树皮纸将它点燃,从缕缕上升的烟雾中金蛇飞舞的幻象便呈现在国王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有些科学家坚信:世界气候在逐年趋冷,全球又面临回到最后一次冰河时期那种状况的威胁,那次冰河时期约在1.8万年前达到了高潮.地质上以及历史上的记录都无疑地说明,地球上的气候是一直在变化的.欧洲的天气在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后1,300年这段期间中,比今天要温和得多.大约在1300年到1890年的小冰河时期中,冰川扩展.北纬的水系如波罗的海仍然冻结了好长的一段时期.从1890年到1940年,全球的温度每10年上升0.18华氏度.有些动物到北边去繁殖了,海洋也不像以往那样易于冻结,从格陵兰来的冰山也流窜不到较远的南方了.但自1940年之后,温度一直在下降.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北半球的平均地面读数在1945年到1968年这段期间里,下降了0.5华氏度.美国的大陆分界线以东的温度,过去10年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3.
二、洛书,应运而生上古月份(一)为什么说洛书是依据河图应运而生的?上面我已经说明了河图的成因,这里不再复述,只要我们把河图和洛书仔细比较,便会发现其相关部分和变化部分1.河图上的第一圈和第二圈的连点,分别被放置在洛书的四个角上.2.河图上的第一圈和第二圈的连圆,排列在四面.一圆和三圆位置只向外进行了挪动.七圆和九圆变换了方位,挪动较大.3.河图上的第三圈全部去掉,没有出现在洛书上.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尚未解开的大谜题之一.没有人知道生命到底是如何发生、在哪里发生、又是何时开始的.我们能确定的只有微生物大约在35亿年前开始在地球上立足.至于更早之前,由于缺乏可信的证据,可说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5.
海底的画像     
1.大西洋:山岭和断裂的怪诞景色海洋研究专家肯尼思·法格,绘制了一系列很出色的地图,把海洋干涸了以后的形像,画得异常突出.我们可以在下面这张地图上,看到一条巨大的海底山脉,逶迤蜿蜒在大西洋中央,占了1/3的大西洋海底面积.山脉之中,活火山星 罗棋布,山侧向两旁伸展483到1931公里不等.宽达48公里的雄伟裂隙,从大西洋中断裂,将整条山脉从中间劈开.这座大山的高峰,有些伸出海面,成为亚速尔群岛以及冰岛等岛屿.伟大的大西洋中脊向南方钻进,穿过7818米深的罗曼奇深海槽以后,略向东偏,继续南下时,山脉转宽.较小的华尔维斯山脉和主脉分开,伸向非洲.主脉则在群山与深海平原之间继续南进,间或突出海面成为阿松森岛和圣赫勒拿岛之类的孤岛.在北大西洋曾把山脉从中劈开的断裂,仍像尖刀一样插在山脉中间.这个断裂绕过好望角,而进入印度洋.  相似文献   

16.
超光速研究的后期大约是从2000年开始的.在这一年,旅美的中国青年物理学家王力军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该文的题目是《增益辅助的超光速传播》.它描绘了王力军小组设计并实施的实验,特点是使用反常色散状态并获得负群速.我们知道,虽然在20世纪初就有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A.索末菲、L.布里渊)讨论过负速度这一概念,但有关负速度的实验却是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才真正得以成功的.王的实验用铯原子气体在光频实现了负群速:Vg=-c/310.这时,光脉冲在尚未进入气室时就离开了气室,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争论.  相似文献   

17.
松堂 《太空探索》2022,(3):23-25
所谓空间交通管理,当然就是管理飞行在地球轨道上的各种物品.然而在太空环境中,什么叫物体,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就能说清楚的问题.在不同的文献和法律法规当中,对于什么叫太空物体,做了不同的描述.虽然大体上是相同的,但多少也有那么一点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2010,(4):51-51
极光是地球南北极地区的自然奇观.当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空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这就是极光.在南极称为南极光,在北极称为北极光.如果有机会亲眼看到极光的话,你一定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甚至会产生敬畏之情.挪威摄影师比约恩·约根森就捕捉到许多令人"惊艳"的北极光照片.  相似文献   

19.
暗夜迷思     
谢懿 《飞碟探索》2007,(7):40-42
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 太阳又下山了.玫瑰色的云在头顶上浮动,朱红与金黄又一次出现在地平线上.家里都点上了灯,餐桌上蜡烛隐隐作亮,在晚霞的映衬下,街边的路灯就像是项链上的珍珠闪闪发光.黄昏越来越暗,星星出现了,它们一如既往地出现在这墨黑的穹顶之上.但为什么夜空是黑的呢?  相似文献   

20.
星球的色彩     
在浩瀚无际的太空中.星球的颜色神奇各异,是一座金碧辉煌、绮丽多彩的奇妙宫殿.我们的地球可以称为是颗蓝色的星球.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海洋的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8%.而海洋是蓝色的.加上陆地上大部分植物地带又是绿色的,因此,在月球上和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它就像一颗蓝色的珍珠.地球上的一昼夜是23小时56分04秒,月球上的“一昼夜”则长达27.32天.夜晚,在太空中看月球,它是一轮硕大无比的银白色的“明月”——反射着太阳的光亮,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要大出8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