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导弹质量特性测量装置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斌  许苏海  张波 《上海航天》2001,18(3):41-44
设计了一种导弹质量、质心、转动惯量一体化测量设备,可在同一台设备设计上完成导弹质量、轴向和径向质心、俯仰偏航方向的转动惯量测量。该装置主要由测试平台、活动支架、沿导弹纵轴滑动的精确定位机构、三个测力传感器和一个倒扭摆机构组成。了该装置质量特性测量方法,定量分析了测量误差,并总结了此类装置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地导弹惯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导弹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的准确程度。介绍利用导弹射前的遥测数据及惯性测量系统误差补偿模型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方法,通过比较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当地的实际值,检验惯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小型导弹转动惯量的测量-双线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治会 《上海航天》1995,(1):25-30,55
叙述了双线摆的结构原理,介绍了此摆小角及大角摆动周期的计算方法,利用双线摆可以测量小型导弹、弹头及其他棒形构件的转动惯量。当R/L<1/30,≤60°时,该装置的测量准确度可达1%。  相似文献   

4.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惯性制导惯性制导就是利用惯性原理控制和导引导弹(或运载火箭)飞向目标的技术。惯性制导的原理是利用惯性测量装置测出导弹的运动参数,形成制导指令,通过控制发动机推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时间,把导弹自动引导到目标区。惯性制导是以自主方式工作的,不与...  相似文献   

5.
精度是战略导弹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将余度技术引入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组成了余度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然后采用适当的数据融合方法对惯性仪表冗余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大幅度减小了惯性仪表的测量误差。介绍了分析仪表误差对导弹命中精度影响程度的方法,最后的实例也证明采用余度技术后,制导误差确实大大减小,是提高导弹命中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导弹捷联惯性测量系统的数据融合设计方案,并结合卡尔曼滤波法对冗余数据的融合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数据融合技术在提高导弹捷联惯性测量系统精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某导弹舵机角位移测量采用自动控制理论闭环系统设计方法,在地面进行模拟飞行和发射时,通过地面计算机向惯性组合施加激励信号,模拟导弹在空中飞行的姿态角,使弹上控制系统驱动舵机工作;地面计算机再通过舵机角位移的测量电路,测量舵角位计敏感的舵偏信号,检验舵机偏转极性的正确性,舵机偏转角的准确性,以及舵机在武器系统中偏转运动的协调性。用地面模拟飞行试验方法,达到了测试全武器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导弹大部分是以惯性制导为主,一般通过提高惯性器件水平来提高导航精度.而减少引力计算误差,也是提高精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定量计算了引力计算误差对导弹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弹上实时计算的引力高精度快速计算方法及实施流程,为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楼朝飞  张锐 《航天控制》2008,26(2):41-46
为了提高自旋导弹控制的性能,采用自旋导弹的惯测组合来扩充实时测量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的能力。由于目前速率陀螺的量程和精度都不能满足测量自旋导弹大旋转速度的需求,因此在惯测组合中用地磁场传感器代替速率陀螺来测量绕弹体纵轴的角速度。本文主要利用地磁场传感器组合对自旋导弹滚转角、滚转周期的确定原理及工程可实现性进行研究,给出了采用敏感轴分别在弹体坐标系Oy1和Oz1方向的2个地磁场传感器实现自旋角速度测量的结构设计,分析了产生奇异的条件和地磁场传感器惯测组合的可行性,推导了利用地磁场传感器实现滚动角和滚动周期测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流程,对所研究的结果通过了实物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袁俊 《中国航天》2000,(10):36-39
弹道导弹是一种采用弹道式控制的飞行器。它在主动段(从发射到发动机关机,也叫助推段)利用其火箭发动机的动力,沿着进行制导的弹道飞行(是一个加速过程),当推进到一定速度后,终止发动机推力;在被动段咱由飞行段十再入段)沿着只受地球弓I力作用的椭圆弹道,依靠在主动段获得的能量,作惯性飞行。导弹制导系统通过不断测量导弹相对于目标的位置或速度,计算实际飞行弹道与设定弹道之间的偏差,形成制导指令。通过导弹姿态控制系统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和飞行弹道,使它沿着设定的弹道飞向目标。弹上制导系统随时修正横向偏差,当导弹…  相似文献   

11.
一种通用的设备转动惯量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天领域的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经常需要获取某些参试设备的转动惯量以进行姿控系统设计.通常这些设备的形状不规则并且内部质量分布不均,仅采用基于外部形状的三维建模方法难以获得较为精确的转动惯量.本文以某项目地面气浮仿真试验中参试设备转动惯量的测量为应用背景,在GJB361A-97关于三线悬吊法测转子转动惯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不规则设备的转动惯量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单的测量步骤对形状不规则、质心不确定、质量分配不均、内部构造复杂等参试设备的转动惯量加以精确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测转动惯量完全能够满足姿控系统设计的相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复杂形状物体转动惯量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存在阻尼条件下物体转动惯量测量的数学模型——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利用气浮转动惯量测量系统对线性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空气阻尼对大尺寸复杂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影响较大;线性模型的补偿效果有限,对于阻尼条件下的高精度的转动惯量测量,有必要进行新的补偿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弹道导弹基于仿真的落点精度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预测、修正弹道导弹落点 ,从而提高其命中精度的原理和方法 ,给出了导弹射前初始状态的测量方法以及导弹仿真的程序模型 ,并对一枚具体的导弹作了落点的仿真预测与落点修正 ,仿真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此方法在弹道导弹的实弹演习与作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可在相关单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和平保卫者”导弹惯性制导系统的设计、导弹精度和一些设计成果的经验。并且分析在实际设计时,如何考虑这些影响,以满足系统的性能等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廖国宾 《宇航学报》2004,25(5):520-525,575
本文对质量矩控制导弹的动力学方程简化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介绍了径向基单隐层神经网络进行误差补偿的算法原理,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采用方法的稳定性。在给出了质量矩导弹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和简化后的方程后,用所提出的方法设计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误差补偿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丘淦兴 《上海航天》1998,15(2):9-12
在导弹研制过程中,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基于计算得到的导弹气动参数作出的,为了提高其计算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利用飞行试验数据校验导弹滚动气动系数的方法,为此,首先建立了辨识所需的导弹滚动运动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了利用飞行试验数据对导弹滚动气动系数进行辨识计算的方法,由外干扰元法测量,而且是导弹滚动运动的重要驱动因素,因而也被作为一个未知参数的加以辨识,最后给了利用辨识结果校验滚动气动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庞博  李果  黎康  汤亮 《宇航学报》2020,41(4):464-471
针对挠性卫星姿态敏捷机动中,挠性模态和星体转动惯量不确知,进而影响前馈补偿的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非线性状态观测器和转动惯量辨识相结合的精确补偿控制方法。证明了一般挠性卫星动力学的非线性项满足Lipschtiz条件,可引入非线性观测器,实现了挠性模态的准确估计。设计了一种基于角速度最优阶拟合的转动惯量校正方法,进一步提高前馈补偿的精度和姿态机动的快速性。数学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精确补偿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挠性附件振动和转动惯量不准确对姿态控制的影响,提高姿态控制的响应速度,满足挠性卫星机动过程的快速性和稳定性,适用于挠性卫星的姿态敏捷机动控制。  相似文献   

18.
单星无源探测弹道导弹射向估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基预警系统是国家战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单星探测预警是天基预警系统发展必经历程和重要环节,传统方法基于标准弹道模板先验信息支持,但标准弹道模板信息难以获取,无法实际应用.本文主要讨论在没有标准弹道模板先验信息支持的情况下,单颗预警卫星能否及早给出导弹射向估计的问题.通过建立弹道导弹飞行的动量模型和弹道平面切割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单颗预警卫星观测视线对来袭导弹射向的估计算法,回答了单颗预警卫星观测情况下如何给出射向信息的问题,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引导地基预警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价值,本文方法亦可应用于各类单站无源探测(预警雷达,中低轨、大椭圆预警卫星等)的方位信息估计与空间目标机动的识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空空导弹推力矢量和气动复合控制与一般气动控制方式,讨论了新一代近距格斗型空空导弹的一种控制模式,并参照某型导弹的数学模型及有关气动参数对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在新一代格斗型空空导弹上采用复合控制方式可明显地改善导弹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