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程序设计》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形成以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角度出发,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提高C 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课程,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是各高校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学生质量、知识基础为前提,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绩考核几方面提出建议,近三年教学实践收到较好效果。希望对兄弟院校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课堂形式创新、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习渠道拓展、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些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课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达成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立了二维三阶教学流程。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加学习的高阶性和挑战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基于大数据统计功能开展学习行为观测,建立以过程和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文阐述了如何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改进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网络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类比法是材料力学中颇具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材料力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法,不仅符合课程特点,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就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法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筑结构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涵盖大量概念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尽快进入课题情境,本文借助ANSYS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将数值模拟引入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直观看到构件和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习迁移”在教学中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全国各高校所必开的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受众面极广的学科基础课,其倍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谈一下学校在此课程中所做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电类学生软件能力强、硬件能力弱的现状,介绍了在"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贯穿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硬件电路设计能力的做法.通过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深入掌握课程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C语言程序设计关于斐波那契数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七种,分别是两种循环结构的实现方法,一种数组变量的方法,四种用户自定义函数的方法,其中一种采用了递归函数的方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利用Excel简单公式,演示斐波那契数列的实现方法。本文针对上述八种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使得一个简单的经典的案例覆盖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全部知识点,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关联起来,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两门课程的综合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工作致力于基于PC的GPS软件接收机的开发.开发的软件接收机通过自制的信号采集设备采集GPS卫星信号,所采集的信号被存储在PC硬盘中供软件接收机VC++软件程序处理,在软件中实现捕获,跟踪等信息处理,实现导航解算功能并通过人机界面将解算结果显示出来.详细介绍了基于VC++的GPS软件接收机的设计方法,包括采集系统设计方法,软件结构设计方法,以及信号处理软件和导航解算软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所开发的GPS软件接收机接收spirent信号源信号时的工作情况,通过软件接收机的实际运行结果可以看出该软件接收机具备硬件接收机的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捕获跟踪性能.介绍的软件接收机的设计方法适用于所有卫星导航系统的软件接收机.  相似文献   

12.
论文结合Inprise(Borland)公司开发的强大的RAD工具C Builder的编程,对Windows下的多线程编程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其实多线程的实现并不神秘,通过学习可以编出自己的多线程程序,真正体会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威力。而实际应用中,多线程编程又是如此的重要,本文通过对多线程编程比较全面的介绍,愿能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基于Adams与C/C++语言的模块化协同仿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和C/C + +语言,提出一种新的模块化协同仿真模式.该模式中协同仿真过程的主控权交由用户程序,Adams动力学仿真流程与C/C + +语言的控制仿真流程均作为独立的过程供用户程序调用,实现用户主控的模块化协同仿真,为控制系统的验证、改进与优化奠定基础.该方法在月球车的导航控制系统设计中起到...  相似文献   

14.
基于VC++的小型无人机地面控制导航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C++研究无人机地面控制导航系统,将无人机的控制和导航集成在一个软件中,实现对无人机的遥控、遥测数据接收、飞机的飞行控制及航迹的编辑显示,能够对小型无人机进行控制和导航。  相似文献   

15.
16.
Until recently, human +Gz acceleration tolerance has relied solely on subjective criteria relating to loss of vision. By use of newly developed noninvasive instrumentation using a transcutaneous Doppler flow system, objective end point criteria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measured blood flow to the head. The system consists of miniature 8 MHz Doppler sensors (2 x 1 x 0.5 cm) placed on the forehead over both frontal branches of the temporal arteries to detect blood flow velocity from back scattered ultrasound. Its use has allowed for correlation of altered, decreased and actual reversal of eye level blood flow with subsequent central light loss. Over 100 subjects have now been studied during more than 2,000 centrifuge runs. Objective changes in temporal artery flow velocity consistently preceded visual degradation for each subject during all acceleration profiles. No subject has gone unconscious without first exhibiting a minimum 6 sec of total flow cessation. Retrograde flow followed by complete flow cessation always preceded central light los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with a wide variety of tasks during exposure to +Gz acceleration. It is recommended for use during evaluation of protective maneuvers or devices on the centrifuge or during actual flight in high performance aircraft. It may also serve as a potential safety monitor during space Shuttle re-entry if there is doubt about a passenger's cardiovascular statu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3N+1猜想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概况,提出四个公理和一个引理,探索了五种证明猜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侧抛质 +降落伞的弹头回收方案及其试验情况 ,分析了该方案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互联网+"给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带来的新机遇,强调在教学改革中突出"教导并重"的教学理念、完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郭会民 《火箭推进》2010,36(4):53-58
通过大量的焊接工艺试验、分析及工艺评定试验验证,确定了15CrMoR+In—coloy825复合板焊接及在15CrMoR基体上堆焊Incoloy825复合层最佳的焊接工艺规范参数及焊接工艺方法。熔敷金属(包括堆焊金属)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复合层的耐腐蚀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