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对短波通信方舱车电磁歉进行了研究。并对短波通信方舱车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的传导、辐射干扰进行了测试。对电磁干扰的原因和抑制方法作了具体分析,通过对短波通信方舱车的使用和对比测试,证明效果十分明显。同时指出我国生产的汽车电磁干扰远远超过GJB151-86UM03的极限值。要彻底解决短波通信方舱车中汽车带来的干扰必须从汽车制造厂做起。  相似文献   

2.
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诊断和抑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电器是电子设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干扰源,在其触点断开和闭合的瞬间产生的瞬态电压会引起严重的电磁辐射干扰。文章通过一例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诊断分析说明了继电器电磁干扰的机理,提出了诊断这种干扰的试验方法和有效的干扰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瞬态极化理论研究了复合噪声调频干扰的极化滤波方法。在对多个噪声调频干扰源合成信号的极化起伏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噪声调频干扰的瞬态极化估计方法和基于MLP的极化滤波抑制方法。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当高速飞行器处于失稳失控等紧急情况时,现有航天器测控方法可能面临地面站天线无法及时跟踪和对准飞行器的问题,这将导致测控通信链路的中断,无法传输紧急的安控遥控指令。为了在飞行器失稳失控、非视距通信时与地面站维持通信,提出将短波通信应用于高速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的应急通信,并进行非视距短波通信的飞行试验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试验中,地面站发射7 MHz的短波信号,高速飞行器内部安装的交流磁场计用于接收短波信号,获得了短波的磁场强度与飞行环境的本底噪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飞行器海拔的增加,磁场强度减小,高速飞行器始终能在非视距和天线不对准的情况下接收到短波信号,证实了短波应用于高速飞行器应急通信的可行性。试验是进一步验证高速飞行器在远距离、超视距以及拒止环境下应急通信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高速飞行器短波通信系统的研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短波干扰有效压制距离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波通信干扰的阵位选择是通信对抗战术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干扰阵位选择的重要参数为有效压制距离,其计算受电波传播的影响很大,又非常复杂,传统解决方法是通过查图表或经演习获得估算数据,既不方便、精度又差。针对海军的作战环境,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计算解决的方法,使之快速、精确。  相似文献   

6.
王红霞  潘成胜 《宇航学报》2011,32(8):1793-1798
为了抑制干扰实现卫星的安全通信,首先分析了各种干扰方法对卫星跳频系统干扰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干扰方法——部分驻留时间干扰对卫星跳频系统的干扰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部分驻留时间干扰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方法,建立了系统模型,并提出了转换矩阵的概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部分驻留时间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提高了波束指向精度及波束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
Tech.  PM Guer.  JR 等 《空载雷达》2001,(2):71-77
探讨了机载雷达系统的干扰抑制问题,同时考虑了由于干扰源(干扰机等)引起的热杂波(地形散射干扰)和雷达发射机反射而产生的冷杂皮,提出了计算在特定地形状况下观测到的空时协方差矩阵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与雷达位置有关的现象学数据以及系统效应,如阵列几何、接收机滤波和系统带宽。这种方法与用采有样数据分析来估计协方差矩阵的普通方法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新方法允许对特定的非均匀地形环境直接计算干扰抑制的程度。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推导出较为严格的性能界,这比热本底限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8.
测控通信干扰抑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复莲  卢满宏  郭黎利 《宇航学报》2009,30(5):1757-1764
测控通信经历了独立测控体制,并正逐步由统一载波测控体制向扩频测控体制过渡。无论哪种测控体制,在无线信道中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且不同的测控体制受到的干扰不尽相同,干扰抑制能力也有所差异。从干扰抑制的角度对不同体制无线测控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干扰卫星通信是破坏精确打击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巡航导弹为主的中远程精确打击将成为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重要形式,为了使中远程巡航导弹精确命中目标,常需要利用卫星与飞行中巡航导弹进行通信,破坏这种通信就能破坏这种精确打击。探讨了干扰这种通信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扰动后的电离层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并探讨了该项技术在通信对抗上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受扰电离层可以引导VLF波进行"哨声模式"传播,进而实现对潜通信;可以使得HF波传播轨迹发生偏转、逃逸、聚焦和散焦,进而实现短波干扰;可以降低卫星通信频率,进而利用新波段实现卫星保密通信,同时还能产生透镜效应,对实现卫星通信的VHF电波产生额外增益,增强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