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09,(6):117-117
据科学时报11月10日报道,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用于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的重要科学仪器阿尔法磁谱仪(AMS02)将于2010年7月29日,在美国肯尼迪空间中心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始为期3年的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2.
宇宙间真的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吗?这是悬在物理学家头顶上的一个巨大问号。上世纪90年代,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决意揭开这个谜团。他寻找到了一把神奇“钥匙”——AMS实验(Ai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又称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按照设想,AMS将由航天飞机带到国际空间站上,对这两种物质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关于美国碳/碳喷管材料近况的综述文章。原文没有作者,所以也没有出处,标题是我们自己加上的。本文是我国的一位专家从国外带回的一位美国教授整理的资料。我们在内容和文字上做了些精减,但据我们对美国碳/碳喷管材料现状的了解,这是一篇较为难得的材料。对于从事碳/碳材料研究的人员,可以较为真切地了解多维编织,浸渍碳化复合工艺的动向;对于使用碳/碳材料的设计人员也许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对设计工作有益的经验。将碳/碳复合材料成功地用于固体火箭喷管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种碳/碳复合材料的特性是:在复合过程中,它要经受相似甚至大于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应力应变;因此进行喷管热结构分析时,要求充分熟悉这种复合材料是怎样制备的,此外,由于材料的基本组分因部位而异,也足以严重影响预测结构合理性的置信度等。本文介绍了为解决上述问题,多年未进行的相关的逻辑的成果。在所提及的三个主要项目中,阐述了其工业生产能力和最新的技术水平。这三个项目是:生产与质量保证;烧蚀预测与控制;结构设计与分析。最后又按这三大项的分类,或按其适用范围的方式,对本文提出的问题的各个方面作出总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美国NASA的X射线天体物理设备(AXAF)计划于九十年代中期送入轨道。从其在空间所处的位置能够观测到发生在遥远的银河系中的爆炸现象。 人们期望AXAF能解开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类星体、中子星以及黑洞。科学家们希望能从这些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有关统治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变化过程。 AXAF将成为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的大天文台计划中的第三颗卫星。 这些航天器中的第一个是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Hubble空间望远镜(HST),它被选定  相似文献   

5.
波特 《航天》2011,(4):58-59
同广袤的宇宙相比,我们每天居住的星球实在是太渺小了。浩瀚的宇宙不禁让我们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掌握宇宙的所有秘密。不论答案是什么,都不会阻止我们试图去了解宇宙的方方面面。宇宙的复杂程度,也的确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力。以下就是十大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  相似文献   

6.
蒋迅 《航天员》2013,(2):60-63
飞机为我们插上了双翅,实现了翱翔蓝天、与自云亲密接触的梦想,航天飞机则将人类带上了浩淼的宇宙,它庞大的身躯像是一个装满了神奇力量的盒子,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在美国航天飞机家族里,“奋进”号航天飞机是年龄最小的,却也是独特的,那么它身上有哪些秘密呢?  相似文献   

7.
前哨 《航天》2010,(1):32-34
未来航天医学研究的三大问题是宇宙辐射的后效应、骨骼矿物脱失和肌肉萎缩、以及航天员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美国国际空间站建成以后准备进行的生物医学研究也是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操作者失误的研究是人的因素问题的一个方面,由于飞行安全在很多方面取决于乘组人员能力的可靠性,因而这项研究对于宇宙航行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检测在长期太空飞行中乘组人员的失误,航天员心理生理状态和作息制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龚钴尔 《航天员》2009,(1):70-73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变数之快,很难捉摸。我们生活在一个谜云重重又似乎危机四伏的宇宙空间里。 过去,生命无征兆的绝迹过、也崛起过。对此,人类充满强烈好奇又难以完全解谜。 那么,宇宙中最可怕的杀手是谁呢?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13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一枚宇宙神3A火箭将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研制的移动广播卫星(MBSAT)送入太空。这是宇宙神系列火箭的第70次连续成功发射,也是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今年的第2次发射。这次发射终于为MBSAT卫星一波三折的登天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1.
正系统工程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法论。随着系统不断复杂化,其逐渐演化为复杂系统、复杂巨系统。美国国防部最早提出体系的概念,指出体系是一个由独立起作用的系统组成的以实现特定功能的更大规模的系统组合。目前,国外研究人员已经在未来交通运输、宇宙开发等各领域开展了大量体系工程研究,国内也有研究人员在体系装备建设、赛博空间等诸多领域开展了体系工程方法研究,可以说现代复杂系统最具体的体现就是体系工程。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初宇宙开发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美国和欧洲均已分别制定了长远计划,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方案。日本也正在跃跃欲试,不甘落后。 美欧的未来宇宙开发计划 美国的近期宇宙开发计划是:邀请日本、加拿大、欧洲各国参加90年代中期建设永久性空间站的计划。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还发表了展望今后50年的空间开发计划,在一份以原任NASA局长的名字命名的《贝恩报告》中提出了一项庞大的计划:在2005年着手建设月  相似文献   

13.
李明月 《航天员》2009,(3):76-77
宇宙爆炸时,“如果有10的60次方之一的差异,我们现在观察的宇宙就不会存在。”物理宇宙学家——保罗·戴维斯经过周密计算后,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进一步解释:“你可以设想你要从可见宇宙的另一端,也就是从200亿光年以外的地方,射中一个一英寸的靶子,你若真的想射中,瞄准的精确度就要精确到10的60次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宇宙生物学的研究涉及到很多学科,如天文学、行星学、地理学、古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这些学科所提供的信息,对宇宙生物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宇宙生物学也应用了从各种学科发展而来的新技术进行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构筑和检验各种支持生命的理论。因此,如同天文学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物理世界的了解一样,宇宙生物学也蕴含着推动生物学发展的巨大潜力,并将成为人类了解宇宙生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杨孝文 《航天》2011,(2):60-61
美国航宇局于2010年11月16日发布了钱德拉天文望远镜发现的一个迄今最年轻的黑洞。黑洞是由超新星爆炸留下的残余物质形成的,是宇宙中最奇异的天体之一。即便是在这些奇异的黑洞当中,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以下即是宇宙中最极端的黑洞。  相似文献   

16.
心榕 《航天》2011,(7):54-57
美国将在两年后发射新的空间望远镜,它是继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后一架更先进的空间观测工具,科学家们盼望用它“观测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由于偏爱这只新太空“慧眼”,美国航宇局早在九年前就为它起好了名字。像当年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这架新的望远镜也使用了一位名人的名字——詹姆斯·韦布。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2,21(2):49-49
据洛马公司网站2012年2月27日报道,洛马公司宣布已向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交付了第二颗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用于军事通信,预计4月使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AEHF系统是美国“军事星”(Milstar)星座(由5颗卫星组成)的后继者,将向美国作战人员提供高度安全的长期全球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8.
发射消息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宙神2AS火箭2003年12月2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的间谍卫星,可能是“天基广域监视系统”(SB-WASS)F2及其一颗子卫星。这是宇宙神2AS火箭最后一次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也是宇宙神系列火箭自1993年以来连续第67次发射成功。△俄罗斯用RS-18导弹改装的“箭”运载火箭2003年12月5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进行了一次试验发射,有效载荷为一颗模拟卫星。△俄罗斯质子K型运载火箭2003年12月10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3颗GLONASS导航卫星(宇宙2402、2403和2404)。△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  相似文献   

19.
三)美国的空间探测为探索宇宙奥秘,发展宇宙科学,促进航天技术发展,同时也为了同苏联开展太空竞争,美国同前苏联几乎是同时开展了月球、行星和行星际探测。1.月球探测美为给阿波罗载人登月做准备,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徘徊者号、勘测者号、月球轨道器号等探月器,尔后...  相似文献   

20.
谭邦治 《中国航天》1999,(9):28-29,32
三、中国应在宇宙探测中有所作为  (一)宇宙探测与研究关系到全人类,也关系到中国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宇宙资源,探究人类进驻新疆域的可能性与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航天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作用,这是航天科技工业肩负的四大艰巨的使命,也是其着重搞好知识创新和整合、实现产业化的目的之所在。宇宙探测与完成航天的四大使命密切相关,也是实施和完成四大使命必经的途径。从宇宙探测的四大内容(对地球进行全球性综合探测与研究及对太阳、月球、行星和行星际环境的探测与研究,空间天文探测与研究,空间物理探测与研究以及生命与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