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提高航天员工作效率的几项措施沈羡云随着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星际探险任务的到来,人停留在太空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失重、辐射、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复杂、多样的航天任务对航天员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确保航天员在飞行中的...  相似文献   

2.
未央 《航天员》2010,(4):56-58
空间机器人按用途主要分为星球(月球、火星等)探测机器人和空间站应用机器人,可以在太空恶劣的环境下代替人类完成危险和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探索火星和水星等行星,搭建空间站,进行太空实验和空间飞行器、卫星、太空望远镜等的维修和维护任务,甚至保卫太空安全等。  相似文献   

3.
在太空维修哈勃空间望远镜1993年12月2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STS-61飞行任务。7名航天员在这次飞行中担负着世界航天飞行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间维修任务─—维修庞大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SpaceTelescop...  相似文献   

4.
一、空间人体实验的必要性 空间人体实验就是以航天员作为被试者进行的实验。这种人体实验不仅代价昂贵、实验条件差(如被试者少、实验条件不宜控制、测量方法受限等),而且必然削减了其它航天实验项目。因此是否需要进行空间的人体实验必须进行认真的考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人体实验的项目越来越多、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实验的内容也越来越深入。这说明在飞行中进行人体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原因如下: 1.实现载人飞行的关键 人类到太空中长期生活的夙愿能否实现?从载人航天任务一提出,它就成为航天科学…  相似文献   

5.
人操作者失误的研究是人的因素问题的一个方面,由于飞行安全在很多方面取决于乘组人员能力的可靠性,因而这项研究对于宇宙航行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检测在长期太空飞行中乘组人员的失误,航天员心理生理状态和作息制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空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空间安全是人类和国家安全的新领域,所以对于什么是空间安全(或者称为太空安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笔者认为,就整个人类来说,空间安全是指人类的太空活动和太空资产的安全状态。就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空间安全是指国家的太空活动、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09,(6):132-132
据美国航天网2009年9月25日报道,美国德尔它一2火箭当天在美国导弹防御局的一次试验飞行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两颗“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试验演示卫星(STSS Demo),此次发射曾因天气原因和技术故障推迟两日。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的安全和成功不仅与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有关,而且依赖于每名乘员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程度。因此,航天医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所有的训练阶段使航天员的健康和行为表现达到最优。随着载人航天飞行时间的延长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座舱内和舱外活动期间技术操作要求增高,此目的的重要性更突出了。 载人航天实验证明航天飞行环境能够引起人体许多功能紊乱和器官疾病,它们对航天员的工作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偶尔也会妨碍飞行任务的完成。作为预防医学一种形式的航天医学正在寻求一些方法,将航天飞行前、中、后乘员出现的功能紊乱或潜在性器官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了解损害乘员健康功能紊乱的类型和起因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分析选拔和训练期间乘员的病因学因素,或者导致飞行中和飞行后疾病产生的病因。可以采用几种方式来获得可以进行分析的有用数据,其中包括估计飞行中疾病的发生率、乘员在职期间或一生中疾病的发生率,或者估计地球上类似航天飞行环境下人群疾病的发生率(例如,被禁闭在封闭的空间内、卧床、加速度或者其它情况)。本文主要介绍可以引起航天飞行和类似航天飞行环境中功能紊乱的因素,描述飞行中疾病和受伤的实例,最后强调采用全面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或者至少能够减少飞行中医学问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天兵 《航天》2011,(6):28-31
据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网站2011年3月14日报道,经过5个多月的在轨试验与评估,美国空军最近已把首颗“天基太空监视”系统卫星的控翩权移交给了位于施里弗空军基地的第50作战大队第1太空作战中队。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美国为提高空间目标和活动监视能力,完全掌握空间战场态势研制的天军武器系统。该卫星投入正式运行后,能按照美国联合太空运行中心的需求与空军的地面太空监视系统(由光学望远镜、雷达组成)整合共同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2,21(2):39-39
据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网站2012年2月1日消息,该组织近日发布的太空态势感知(sSA)事实页文献,概述了太空态势感知遥感器类型、全球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等概念,并认为太空态势感知就是对太空环境及其对太空活动影响的表征;太空态势感知包括利用光学望远镜与雷达获取地球轨道内的物体位置和太空气象信息,即太空监视。军事及情报领域的太空态势感知应用,还包括对太空中物体及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孙宏金 《航天》2011,(2):38-41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行首次太空飞行以后,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太空。人在航天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大多数情况下,能承担各种类型的工作,处理意外事故。因而考虑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的作用,可以发挥整个系统的最大效能。当系统的硬件部分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在2001~2002年空间站应用可行性研究中,有一项是日本妇女空间论坛(JWSF)与日本国家空间发展局(NASDA)合作的太空食品研究计划。此计划是由JWSF提出的,主要解决航天员长期驻留在外太空时的食品问题,他们准备将日本食品作为太空日常食谱中的一部分。在此项研究中,JWSF将进行以下工作:1)与8名日本航天员和7名外国航天员座谈,了解他们对长期飞行航天食品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伊莉莎 《航天员》2014,(3):14-19
空间站微生物的来源其实多种多样,最直接的就是航天员身体所携带的微生物,包括皮肤、毛发、衣物的表面和身体内部菌群,还有一些是太空搭载的实验微生物和由于灭菌不彻底,随航天器一起进入太空的微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目前科学所不能确定的太空微生物,可能是外太空本身存在的,不过,由于目前外空间生物存在的研究(如探寻外星球生命等)才刚刚兴起,所以空间微生物的主要科研方向还是研究和监控人类带到太空中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王彬若  付娆 《航天》2011,(11):6-7
10月3日~7日,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和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主办的第62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本届以“非洲航天之光”为主题的大会由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NFIF)承办,这是国际宇航联大会首次在非洲举办。大会讨论内容包括如何从太空监测非洲水资源、南非和非洲太空活动等,吸引了来自全世界60多个国家航天机构或企业约3000名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在长期飞行中,由于失重等因素的影响使航天员的工作能力下降,为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并提高工作能力,美俄在国际空间站上均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服务舱内的微重力对抗措施装置及部分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17.
太空是与地球完全不同的环境,它必然引起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的改变。虽然航天员都经过严格的生理-心理选拔和训练,在航天中也有精心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但大量科学资料和信息表明航天员在飞行中仍会出现很多不利的心理和心理-生理反应,例如空间失定向、错觉、视觉功能改变、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和注意力下降和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等。今后,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人类已吹响了向火星和其他星球进军的号角,这意味着人至少要在太空中停留两年以上。随着飞行任务的复杂化和乘员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航天电子对抗》2012,(5):46-46
美空军2012年8月20日宣布,将开始使用波音公司天基监视卫星(SBSS)跟踪空间碎片及其它在太空运行的卫星。首颗SBSS卫星于2010年9月发射升空,原计划在60天内开始执行任务,但星上的电子设备问题使其具备初始运行能力的日期被推迟。空军在2012年5月开始进行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艳  胡永富 《中国航天》2010,(10):30-33
<正>卫星发动机在太空中点火与地面试验的情形是否一样?太阳翼帆板在太空真空及失重环境下展开与在地面上展开有什么不同?定向天线在奔月飞行中如何保持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我国在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大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进入太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太空利用能力和太空控制能力的建设上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用户对航天器的高可靠、长寿命的要求迫切,作为航天器功能实现的技术基础,环境、材料等基础研究工作应该去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加快基础能力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