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声速进气道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燕  樊思齐  马会民 《推进技术》2002,23(6):468-471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二级斜板可调的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的内流场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值模拟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内流场的计算结果,得出每个网格点上的压力,温度,速度及密度等参数,从而求出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并归纳出进气道主要性能参数与状态参数和几何调节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进气道的特性曲线,建立了二元超声速进气道的数学模型,利用此数学模型,可确定进气道在不同状态下的主要内容特性参数值,并作为建立带进气道、矢量喷管的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建模基础,对进气道、发动机、矢量喷管的一体化控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速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超声速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问题,建立了可进行放气调节的超声速进气道部件级数学模型,而后将其与某双轴涡扇发动机部件级模型匹配,实现进气道与发动机共同工作.基于该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部件级模型,分析计算了超声速进气道内流、外流特性,并研究了在超声速工作状态下进气道放气特性,验证了在超声速飞行时,发动机在中间状态与加力状态下,通过进气道放气调节,发动机安装推力提升了3%.  相似文献   

3.
利用流场计算结果建立了反映飞行马赫数、攻角、斜板角度和风扇进口静压影响的超声速进气道多维实时数学模型。综合该进气道模型、某型涡扇发动机实时数学模型和实时喷管模型,建立了实时的推进系统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了飞行马赫数、攻角、斜板角度和出口反压对涡扇发动机工作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度高,实时性好,可完成推进系统的动静态过程仿真计算;并可用于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匹配以及超声速进气道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超声速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喉道段进行了二维稳态流场数值模拟,给出了反压与攻角变化对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起动状态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不同反压及不同攻角下进气道—喉道段流场,分析了起动与不起动时进气道—喉道段壁面静压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5.
冲压增程弹丸进气道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雄  鞠玉涛 《推进技术》2005,26(3):265-269
采用块结构网格与二阶精度流场分区求解技术,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增程弹丸超声速进气道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对应于不同来流马赫数和攻角情况下,临界工况时,超声速进气道内外粘性流场复杂的波系结构,详细分析了来流马赫数和攻角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大,总压恢复系数显著降低,流量系数增大,同时随着来流攻角的增大,总压恢复系数及流量系数逐渐降低,而流场畸变指数则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空-空导弹用二元混压超声速进气道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空空导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元混压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数值研究。应用NND格式耦合对流迎风矢通量分裂技术(AUSM),按照MacCormack时间分裂方法对贴体坐标系下二维雷诺平均N-S方程进行有限差分离散。数值模拟了此进气道多种工况下的流动状态。结果表明,对于捕获激波和模拟附面层内流动均有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来流马赫数、进气道工作高度及出口反压对进气道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进/发匹配是整个推进系统稳定、高效、经济工作的前提。针对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的进/发匹配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利用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特有的FLADE (Fan on Blade)部件实现亚/超声速巡航任务下的进/发匹配。首先,根据进/发匹配原理,分析了超声速进气道流量特性与FLADE部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超声速进气道/自适应循环发动机一体化数学模型;其次,研究了FLADE导叶开、闭状态下发动机的高度、速度特性,结合战机的亚/超声速巡航任务需求,设计了自适应循环发动机进气道捕获面积以实现进/发匹配;最后,在发动机亚/超声速巡航任务点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亚声速巡航点打开FLADE导叶吞入溢流能够使进气道的工作点从亚临界向临界状态移动,推进系统降低10.5%的油耗和1%的安装损失,在超声速巡航点下为同时满足进/发匹配特性及发动机安装推力需求,则需要关闭FLADE导叶提高推进系统的单位推力。  相似文献   

8.
超声速进气道在起飞过程中存在一段特性较差的区域,表现为在零速度附近时进气道出口的总压恢复系数较低,总压畸变指数较高,对发动机高效、稳定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是进发匹配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对一种带有辅助进气门的二元外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开展进发联合试验和进气道CFD数值仿真,研究起飞过程中进气道流场结构、总压恢复系数、总压畸变指数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情况,通过流动机理分析提出了拆除防护网来改善进发匹配效果的技术措施,通过全尺寸进气道与发动机联合试验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效果。同时,针对试验条件与真实飞行环境存在差别的问题,进行了地面效应影响的数值计算,给出了影响量值,为台架进发联合试验结果推广到飞行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冲压发动机超声速进气道流动自激振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冲压发动机超声速进气道工作在一定条件下时,会出现自激振荡现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超声速进气道结构的自激振荡现象,分析了振荡时进气道内流场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发生自激振荡时进气道中流动产生大幅脉动,造成进气道壁板结构承受周期变化的气动载荷,载荷振荡频谱中包含多个特征频率,其与声模态频率相重合,表明自激振荡现象与声模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解决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和匹配问题,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2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的优化设计.以流场数值计算结果为基础,分析了该进气道在不同来流马赫数、背压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和流场特性,并得出该不可调2元超声速混压武进气道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下对流量系数φ的特性曲线图,将其特性数据导入某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总体计算程序中,完成了进-发匹配分析,同时给出了进-发匹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可调2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在设计点具有较好的匹配性能,但具有良好匹配特性的工作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1.
管彦深  杨新  顾左 《航空学报》1988,9(1):91-96
 Willoh提出的数学分析法需先给出计算点沿进气道流路各截面气流静态参数值后,才能计算小扰动下该计算点的线性动力学特性。本文提出了采用Palmer与王乃行的进气道简便静态特性计算法,以求取计算点下超音速段各道斜激波前、后气流静态参数值,再按一元、无粘、绝热、集总参数、管流求取亚音速段各截面的气流静态参数  相似文献   

12.
进气温度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有效的畸变传递模型,就进气温度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数值研究.详细地分析了温度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温度畸变在发动机系统中的传递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发动机进口空间温度畸变,发动机稳定裕度损失更多地取决于畸变强度而非周向范围:向对于与时间相关的温度畸变,发动机进口温升率比周向范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两类典型的侧压式进气道在来流Ma=1.5~5.0范围内的起动性能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几何高度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高度的进气道起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流场特征差别较大,对于合适的高度,进气道未起动时的性能大为改善,起动过程的性能变化趋于平缓,起动马赫数较小(存在最小值),此时进气道具有较好的起动性能并能在来流马赫数小于自起动马赫数时较好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定几何混压式轴对称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及性能计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给出了定几何混压式轴对称超声速进气道型面设计及性能计算方法,进行了算例计算。对亚临界状态下脱体激波的计算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进气道临界状态性能参数随飞行马赫数和高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分析了进-发匹配过程,以及进气道的自调节能力。计算得到了基于进气道性能最优,即进气道工作在临界状态条件下,碳氢燃料冲压发动机的供油规律,为进气道大范围寻优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将进气道一维流动的偏微分方程离散为一系列可积分的线性常微分方程,基于此创建了超声速进气道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SIMULINK的进气道仿真方法,模拟了来流参数和燃烧室反压扰动时流场内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对一个一维变几何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仿真,获得了结尾正激波的稳态特性及动态特性。该模型定义并输出了激波位置,有效地将一维超声速进气道的分布参数问题转换为零维问题,解决了系统分析与控制系统设计中无法实现集总参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冲压发动机线性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柏顺  曾庆福 《航空动力学报》1990,5(2):179-181,191
70年代在超音速进气道动态建模中提出分段集总参数建立子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以串联系统的传递矩阵方法求解进气道结尾正激波位置的频响函数,此法较适用,并得到NASA 48cm进气道的实验验证。管彦深教授扩展了此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动态特性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涡扇发动机动态数学模型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于进口条件变化、发动机加速、发动机减速、发动机加力等情况下动态工作过程,改进的发动机动态性能数值模拟程序具备了数值仿真的能力,并对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飞行条件快速变化的情况,当发动机推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缓慢变化时,就没有这种振荡现象;对于燃油质量流量增大、减小情况,变化的快慢对应耗油率的峰值是不同的;同样,随着加力温升的变化速度不同,发动机推力和耗油率达到的峰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李航  李博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7):1579-1587
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基于双模态燃烧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通过在进气道内设计一个隔板,将流道分为超声速通道和亚燃通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内压段肩部型面,隔板进口高度及水平位置,过渡段起始点及扩张角、下通道出口高度、隔板头部型面等几何设计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参数选择建议.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内压段肩部型面、隔板进口高度及水平位置和过渡段起始点对总压恢复系数影响较大;而隔板进口高度及头部型面、过渡段扩张角和下通道出口高度对抗反压能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