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邓小平、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都有新的发展。本文概括、总结和比较了“第一生产力”与“第一资源”这两大论断的丰富内涵 ,揭示出了这两个论断都是对各自所处时代精神的科学概括 ,充分体现了认识随着时代的前进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又一脉相承、内在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2.
用本企业发展的具体事例,说明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两个"转变过程中,"三化"是企业求得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三化"可使企业在产品开发中降低风险、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工装投入和制造费用,不断推出市场需要的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新产品.实行"三化"首先要搞好基本型设计,攻克技术难关,尽可能采用通用零组件.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04,(1)
德国是欧盟国家最早向中国旅游者开放的欧洲国家,美丽的莱茵河、神秘的古堡、现代化的城市、悠久历史的积淀、浓郁的民族风情令无数造访过德国的中国旅游者留下了难忘的回忆。2004年,欧盟国家将整体向中国游客开放。为吸引更多亚洲游客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德国国家旅游局董事会主席何朵英女士一上任,就为德国旅游推广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2004年主打"文化"和"健康"两张旅游主题牌。  相似文献   

4.
“回到马克思”———清理那些曾经被误解、甚至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是以何种态度“回到马克思”本身也是个颇值得思索的问题。“回到马克思”的指导思想是“三个解放”。  相似文献   

5.
正疫情肆虐全球,给全球经济均造成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大力推进以"5G基站、特高压电网,发达城市圈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包括超算中心)、AI、工业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新基建"以激发新动力。同样,在航空维修领域也有以"基于5G的AR/VR应用、无人机飞机检修、机器人检修、增材制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预测性维修、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未来大力推进后有望开创航空维修"新业态",从而全面提升国内MRO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五禽戏"健身原理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禽戏”是中国后汉名医华佗创编 ,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特点和人体特点创编的导引套路。从医疗健身的角度 ,探究“五禽戏”对人身的保健功效 ,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金秋的沈阳又迎来第三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这一刻,全世界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北方--"制博会"正成为中国东北扬帆出海、驶向世界的航母,成为中国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放飞世界的舞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  相似文献   

8.
徐世杰 《国际航空》2003,(10):50-52
人类在40多年火星探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为了进一步探测这颗红色星球的奥秘,美国于今年6、7月又分别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上安装了许多用于科研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并采用了许多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特别是机械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普遍反映很不好学的一门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械制图”教学课时的压缩,有必要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目前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机载计算机“三化”趋势及现状的研究分析 ,说明机载计算机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模块化 )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应主要推广核心数字模块、电源模块以及部分接口模块 ,这是实现“三化”的突破口 ,也是今后机载计算机“三化”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气动特性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方  周璐  李志辉 《航空学报》2015,36(1):24-38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飞行过程中,气动特性是实现将宇宙飞行速度减到落地前速度、保证再入飞行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再入防热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针对简单旋成体气动外形、半弹道式再入控制、烧蚀防热类返回航天器,综述了返回地球过程中变化的空气流域特性、航天器周围的气体绕流环境、空气与航天器作用产生的动力学与热效应等。系统地给出了该类航天器的再入气动特性参数与飞行性能的共性规律,包括:气动阻力与再入减速、气动升力与再入轨迹控制、配平攻角与飞行稳定性、气动加热与防热,以及再入过程中不同气动特性航天器、气象条件变化等对再入飞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航天器开展返回飞行过程的跨流域气动性能工程研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Abnormal Shape Mould Win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网格化芯模的缠绕问题,本文提出了复合材料面片缠绕机理;接着详细分析了面片缠绕过程中的芯模凹曲面上纤维滑线和架空现象,应用微分几何曲面理论和空间几何理论,提出判据及其解决方案;最后,针对飞机发动机进气道的缠绕成型,编制缠绕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了面片缠绕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二维翼段颤振的μ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电机作为作动器来实现含控制面的翼段颤振鲁棒抑制。针对作者设计的二维翼段颤振主动抑制系统,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沉浮方向阻尼和作动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了μ控制器,并对控制器做了降阶处理。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表明,μ控制器可有效地抑制颤振的发生,将颤振临界速度提高23.4%。相对于H控制器,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有翼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气动设计难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勇  张辉  郑宏涛 《航空学报》2015,36(1):49-57
有翼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气动设计是飞行器设计的关键。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有翼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气动设计的难点问题,对有翼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发展、优势及总体任务剖面进行了介绍,从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类飞行器气动设计的难点问题,包括多约束复杂面对称气动布局设计、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对气动特性影响、天地差异与天地换算方法、反作用控制系统(RCS)喷流干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气动数据不确定度等,简要阐明了这些难点问题对总体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初步的解决思路,为有翼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气动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不确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郁嘉  杨鹏飞  严德 《航空学报》2015,36(1):192-200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严重的弹性机体和推进系统耦合的典型特征,其分析模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标称系统和真实系统之间存在偏差,因此研究不确定性对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控制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典型的乘波体构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建立了气动/结构/推进相互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总结了建模中的不确定因素并将其以加性不确定模型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不确定性矩阵的最大奇异值为边界模型,以不确定性矩阵的H∞范数来表示不确定性因素对稳定性影响的大小,并通过不确定性矩阵的边界曲线分析不确定因素对模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惯性因素的不确定性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而且其对飞行器的短周期模态和弹性模态均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于这一类飞行器的控制器设计必须考虑飞行器的弹性自由度。  相似文献   

16.
The feasibility was investigated to substitute chrome-free passivation treatment of electrodeposited zinc in a titanium bath for chromate passivation treatmen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hrome-free passivation film was further analyzed. The surface mor- phologies and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the treated samples with varied immersion time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 croscopy (SEM) and determined by energy dispersion spectrometry (EDS), respectively. The electrode potential of the sample surface was recorded in the film formation process. The changes of the electrode potential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at of SEM and EDS of the sample surface. The results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show the chrome-free passivation film composed of ZnO, SiO2, TiO2, Zn4Si2O7(OH)2, and SrF2. The anode zinc dissolution and the local pH value increase due to the cathode hydrogen ion reduction process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hrome-free passivation film. The macro-images of the chrome-free passivation films formed on electrodeposited zinc show that the color of the film changes from blue to iridescenc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mmersion times.  相似文献   

17.
ν-gap度量及其在飞行控制律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纪多红  唐强 《航空学报》2007,28(4):930-934
 传统控制律评估方法主要用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且对模型参数摄动考虑不够全面,针对这些不足,研究了ν-gap度量方法。在介绍系统广义稳定裕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ν-gap度量的定义、特点和性质以及近似摄动模型的计算,提出ν-gap度量评估控制律的步骤。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上述传统评估方法的缺陷,而且还有根据所求的各摄动影响情况忽略影响小的元素,以减少计算量及可以找到最坏情况下的参数摄动组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边缘 Rao-Blackwellized 粒子滤波器(marginal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MRBPF)算法,算法融合了 Rao-Blackwellized 粒子滤波器(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 RBPF)算法和边缘粒子滤波器(marginal particle filter, MPF)算法。算法中状态被分为线形和非线性两部分,分别用 MPF 和卡尔曼滤波器(Kalman Filter)进行估计。地形辅助导航(terrain aided navigation, TAN)的仿真结果表明,与 RBPF 相比,提出算法的非线性状态估计的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和误差方差分别降低了约 29%和 96%,独立粒子数提高了约80%,获得了更好的收敛结果。分析表明,现有RBPF是MRBPF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9.
As a main difficult problem encountered in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ECM), the cathode design is tackled, at present, with various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finite difference, finite element an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Among them,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presents more flexibility to deal with the irregularly shaped workpieces.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convergence of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approach.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ccurate model and a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approach of cathode design based on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in inter-electrode gap.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vergence of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approach and increase the accuracy in cathode design, the cathode shape should be iterated to eliminate the design errors in computational process. Sever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machining accuracy of the designed cathod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proven perfect convergence and good computing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approach by the high surface quality and dimensional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blades.  相似文献   

20.
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设计中的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问题和气动热环境精确预测问题,基于流场的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表面的能量守恒方程和内部的热传导方程,考虑流场的非平衡效应、表面的热辐射效应、催化效应和烧蚀效应以及热防护层内部的热传导效应,建立了初步的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的耦合计算方法,完善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物理流场计算软件(AEROPH_Flow)。在表面材料为碳-碳(C-C)条件下,对飞行高度为65km和飞行速度为8,10km/s的半球以及飞行高度为50km和飞行速度为8km/s的球锥模型,开展了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的耦合计算,验证了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分析了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在气动热环境的预测中,不仅要考虑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和表面催化效应的影响,还要考虑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好是采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计算的方法,以减小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计算结果的影响。为此,需要发展完善非平衡流场/表面催化和烧蚀/热传导温度场(气/表/固)的计算模型、耦合求解技术和计算软件,实现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真实飞行条件下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和气动热环境的精确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