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欧洲咨询公司2009年11月12日发布的最新报告《2018年卫星对地观测市场前瞻》指出,2009年全球卫星对地观测业务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近39亿美元,这表明商业卫星对地观测产业(以下简称“商业观测”)已确定了自己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合理地位。  相似文献   

2.
赵屾 《中国航天》2007,(1):14-14
未来5年,我国将发射资源02B、03、04星和环境减灾星座A、B、C星等6颗陆地观测卫星,从而建成更为完善的国家对地观测体系。这是2006年12月14日召开的庆祝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成立15周年暨用户大会上传出的信息。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长期关  相似文献   

3.
《卫星应用》2004,12(4):38-38
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第18届全会16~18日在北京举行。世界各国负责对地观测的相关机构和国际科技组织官员以及专家学者600多人参加会议,交流全球对地观测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前景。本届全会主席、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开幕式上说,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综合协调的对地观测系统,以共同提高对地观测能力和效率,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这是对地观测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于20世纪发射的航天器中,对地观测卫星占一半左右。通过这类卫星的研制,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尤其是卫星光学遥感技术已由胶片回收型发展到光电传输型,从可见光遥感发展到可见光-红外遥感。本文将从中国于20世纪发射的光学型对地观测卫星、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以及建成的卫星对地观测信息应用系统这三个方面,回顾中国在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所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该专项将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航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完善相应地面系统,建立数据与应用中心。该系统将与其他观测手段相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到2020年,建成先进的陆地、大气、海洋对地观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欧洲咨询公司发布了《天基对地观测,至2020年的市场预测》战略研究报告。这一版报告延续了《天基对地观测,至2019年的市场预测》报告对全球天基对地观测产业进行全面分析的风格,结合最近一年  相似文献   

7.
自从Sputnik一号于1957年发射升空,已有数千颗卫星进入太空用于观测地球,收集数据。今天,气象气候预报、自然灾害预测都在很大程度依靠卫星观测技术。一个正在形成的飓风会在哪里登陆?大气臭氧层的状态如何?海平面会上升多少?没有哪一个观测方式能像运行于绕地轨道的卫星一样为这些以及许许多多的地球科学问题提供答案。50年来从气象预报、高技术导航系统到解答地球气候基本问题,卫星观测在众多科学研究领域和实践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润松 《卫星应用》2004,12(3):51-55
现行的对地观测卫星已经成为国防、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数据源。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内,对地观测卫星将以星座或网络方式运行,实现自主导航和控制,实现数据在轨处理。先进遥感器技术的发展将满足环境监测更多领域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叶培建一、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系统对地观测卫星一般分为返回型和传输型两种,本文着重介绍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民用。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必须构成一个“系统”才能进入实用状态。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个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卫星系统这...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863—308)主题“九五”期间对地观测领域的研究成果,侧重介绍并描述了机载对地观测系统、星载对地观测系统、前沿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城市、农业、环境、灾害、资源和西部地区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对地观测数据、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需求巨大,仅在"十一五"期间涉及到对地观测数据的重大工程总投资就达到2000亿元。但是中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获取仍然依靠依赖航空遥感系统和国外高分辨率卫星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因此,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现有的对地观测系统稳定服务基础上,利用10到15年时间建立覆盖全球天、空、地一体化的高空间、高时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系统。中国政府在200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分辨率对  相似文献   

12.
《航天》2012,(8):8-8
根据阿里安航天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一份合同,哈“对地遥感-高分辨率”(DZZ—HR)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将在2014年年中由欧洲新型“维加”小型运载火箭发射。作为法哈两国领导人2009年达成的一项范围广泛的航天合作协议的一部分,重900千克的这颗卫星正在由法国阿斯特里姆公司建造。它将能从750千米的轨道观测到直径只有1米的物体。卫星将由哈方工程技术人员运行。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11日,德国宇航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德国对地观测数据政策的声明,称不对出售的对地观测图像分辨率作严格限制。这份声明是在近期美、法等国成像企业试图说服本国政府取消目前对商业销售的光学图像所做出的50cm分辨率限制的背景下发布的。  相似文献   

14.
荷勃 《中国航天》1996,(3):11-13
红外空间观测台将揭示神秘宇宙欧空局的红外空间观测台(ISO)已于1995年11月16日由阿里安44P型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中心发射。这一红外天文观测卫星将揭开形成所谓“暗宇宙”的成千上万个物体的神秘面纱。这些物体的特点是只发出红外光,用其它...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未来5年美国民用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将进行全面更新换代,本文分析了美国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介绍了下二代卫星系统组成、系统概念、遥感器配置、技术进步点等,分析了下一代卫星系统发展策略,总结了美国下一代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发展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心榕 《航天》2011,(7):54-57
美国将在两年后发射新的空间望远镜,它是继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后一架更先进的空间观测工具,科学家们盼望用它“观测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由于偏爱这只新太空“慧眼”,美国航宇局早在九年前就为它起好了名字。像当年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这架新的望远镜也使用了一位名人的名字——詹姆斯·韦布。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2,21(4):4-4
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7月4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于7月2日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空间科学及其前沿,空间技术及其前沿,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空间计划,以及对地观测卫星地面应用研究等领域开展战略性科技合作,并希望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以“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协同创新、共同提高”为原则,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促进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共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辉 《中国航天》2012,(4):26-32
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启了从空间进行对地观测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人类的对地观测活动已进入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综合观测的新阶段,建设空间、航空、地面观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报道,2013年5月,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开发了一台先进的微波辐射计。该微波辐射计能够克服以往类似地球观测仪器所遇到的困扰,将配备为对地观测卫星任务研制的最先进的信号处理系统,主要用于测量电磁辐射密度及特殊的微波。目前,仪器已被运输到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在这里技术人员将把微波辐射计与一台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发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一并集成到该实验室的土壤水分有源-无源探测  相似文献   

20.
国外对地观测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施少范 《上海航天》2000,17(6):49-53
简要介绍了国外对地观测卫星研制开发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和研究了对地观测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以及这类卫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所达到的控制精度。同时展望了未来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