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微话题     
《今日民航》2013,(8):21-21
#民间#【走出宫廷的药香】@手工香坊:宋之后,一种叫做"隔火熏香"的方法开始流行: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先点燃一块木炭,将其大半埋入香灰中,在木炭上隔一薄片,再在薄片上面放香品,如此慢慢地"熏"烤,既可以消除烟气,又能使香味的散发更加舒缓。@今日民航: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古人云:"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讲的正是,居于斗室之间,燃起一炉名香,再挂上一  相似文献   

2.
品香的人     
香道,是指呼吸去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的一种高尚优雅的方法。近年来由日本传入我国,但它一直以一种神秘的姿态展现世人,首要原因是因为它的代价太高,香材香具原本就价格不菲,就像用量极小的香料也花费惊人,几乎跟烧钱差不多,所以长期以来真正玩香的人(正式品香、玩香的人,不包括生活用香)都不多,所以它在大部分国人眼中,一直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传统的日本文化,殊不知,它却是源于中国。品香,是香事仪式中一个鉴赏香的过程,闻香者闻辨香的品类,体会传燃变化的不同香味,尔后在香笺上记下闻香心得。在宋代,香事仪式普及民间,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修身养性的"四般闲事"。  相似文献   

3.
丹青 《西南航空》2013,179(1):82-84
画为丹青,写意极难,我曾语朋友:用意深狠而笔墨重大者谓之佳作,有以能品、妙品、逸品云者,皆为欣赏品鉴说法,到底与创作者隔了一层。画家要走到大写意境界,途路遥沓,无比艰辛。近日,我的好友画家郭君贵兴自西南归,捎来诸多画册,其中让人深味的是四川画家吴晓毅的山水册和花鸟册,皆近时所作:大笔重写,水墨氤氲,信手写来,略无布置之意,幅幅灵光闪烁,天机一派;其水墨之畅快,机趣之豁达,境界之廓大,皆自有创设,颇有包蕴天地之慨,让人分明感受到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大写山水向有传统,王洽泼墨不得以睹,米家山水建树标志,花鸟之迹则青藤八大,皆大写中极擅用泼墨一路者。  相似文献   

4.
才波 《西南航空》2012,(11):60-62
四川美术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画家万一宾的个人画集,有幸得作者赠我样本。这本画集收纳了作者140余幅作品,以人物为主,花鸟兼之,现代与传统共存,墨色交晖,不同凡响。顾恺之曾说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就是说,最难画的是人物,其次是画山水,画狗马。亭台楼阁这些建筑物,  相似文献   

5.
可染 《今日民航》2010,(5):104-107
石泽(焰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跟随著名画家贾又福学习山水。三十多年的创作和对山水的倾心使他的山水画栩栩如生,立体而有质感。然而,在石泽的心里莲花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缘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在石泽笔下是宣纸上的油画、人间的天堂、心灵的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6.
《今日民航》2012,(12):53
夏末初秋,层林尽染,自驾前往阿尔山的路途充满欢声笑语。这片阳光、大山、草原、蓝天构成的纯美天堂,再没有什么比点燃发动机,用速度去感受这片广阔土地更畅爽!自驾旅行不仅要有心爱座驾,一款便携又给力的相机亦是重中之重——阿尔山正值最迷人的季节,风光不四时同,也绝对是出"佳作"的完美时机。那么,一支既不给旅途增添负担,又能完整记录旅途美景不留遗憾,什么样的相机适合这趟自驾摄影之旅?尼康2012年"令整个数码相机市场最为兴奋"的产品,2420万像素的轻量级全幅新贵尼康D600绝对是上选之品。  相似文献   

7.
曾策 《西南航空》2012,(12):116-117
幸识曾君老先生缘于他的画,其画很美——绿野乡风老房子,其人很实——儒雅谦和真君子,画韵昭人、名与实符唉!想起来亦觉自然,正应验了一句古语:"艺脉存心,画品载人。"画家早年专攻大山水,该时期作品大多气势壮观、气韵生动,为增强画面情趣感,并创出自己独有的绘画风貌,他于2007年起画风激变,"墨彩古镇及墨彩山水"成为主流创作方向,画家突破中国传统绘画以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航》2010,(1):107-109,106
陶瓷是火的艺术。朱琰曾在《陶说》中曰:"画器调色,与画家不同,器上诸色,必出火而后定"。很多人认为,陶艺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最佳的位置莫过于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但现代陶艺并非"象牙之塔",应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9.
春暖花开,去天目湖归隐于田园山水之间,是许多都市人的选择. 天目湖有"江南明珠"之誉,位于江苏漂阳市以南八公里处,因区内坐落着沙河、大溪两座大型水库,如同一双饱盈秀色的美目亮睛,且整个水域又处在天目山余脉脚下,因此而得名.徜徉在天目湖畔,犹如置身于一幅纯天然的田园风光画之中.  相似文献   

10.
云源 《西南航空》2007,118(11):98-98,100,101
一针针,一线线,千万条彩线在软缎上轻盈穿梭,绣出了独具一格的绚烂——刺绣。据《尚书》载,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而在民间刺绣的发展年轮上,我国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它们并称"四大名绣"。成都自古盛产丝绸,以此为中心的刺绣被称为蜀绣,西晋文献中把蜀绣称作"蜀中之宝"。在四川遂宁,人们将蜀绣融入到民俗文化中,把各种观音的形象绣制到绣品上,便有了颇具特色的"观音绣",创造性地传承了蜀绣这一民间艺术。遂宁有两座寺庙,一座是创建于隋代的灵泉寺,一座是创建于唐代的广德寺,而两座  相似文献   

11.
郑亮 《今日民航》2011,(3):26-28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因其工艺繁琐费时,用料珍稀昂贵,造型雍容华丽,从一诞生就成为皇家御用之品。而现在,能够掌握这项工艺全部制作过程的人,全中国不超过5个。  相似文献   

12.
麦子 《今日民航》2012,(5):92-95
众所周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其中"颜"即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他开创了书法史上的"颜体"。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足见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颜真卿生活的唐代,书法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进入鼎盛时期,草书得到空前的发展,楷书则发展到了极至,唐代的楷书成为后世楷书的典范。颜真卿为后人广为熟悉的即是其遒劲圆浑、端庄雄强的"颜体"楷书。而他的行草书《祭侄文稿》,纵笔豪放,  相似文献   

13.
甘晓 《今日民航》2012,(9):114-114
最近,蒜香青豆、蒜香饼干等蒜味零食流行起来。这"蒜味"真的来自大蒜吗?没有蒜的蒜味其实,"蒜味"是大蒜中一种叫大蒜素的物质带来的。它是从大蒜的茎中提取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蒜臭味和辣味。最初,大蒜素需从蒜中提取。后来,人们发现通过化工合成也可人工制成大蒜素。由于特别的味道,大蒜素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很多。为了增加肉类的鲜美,大蒜素也作为添加剂加入动物饲料中。  相似文献   

14.
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器",但主角仍是"人"。养壶即养性也。"养壶"之所以曰"养",正是因其可"怡情养性"也。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如同谦谦君子,端庄稳重。  相似文献   

15.
郑旭升 《今日民航》2010,(1):102-105
早在蒙昧时期,华夏的始祖伏羲氏与神农氏就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自此,无论朝代更迭,无论世事枯荣,古琴历经数千年而不辍,成为中国文人直抒胸臆的方式以及怡情养性、励志修心的工具。在士大夫的生命中,无论是浪迹天涯游学求道,还是掷笔从戎,古琴都传达着达者兼济天下的雄心,诉说着穷者独善其身的无奈。故而,古琴是华夏文人指尖心灵的吟唱,琴曲则是文人笔下无形的诗篇。  相似文献   

16.
行走在中国西部,满耳是动人的歌声,时而高亢,时而迷离,时而缠绵,时而雄浑,融在美丽的山水之间,流泻在山水之间的村村寨寨.这些动人的歌声时时都在上演,也时时都在消失,因为那只是人们随口而出的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再制造品感知质量差异和分销商作为再制造商的实施模式下,构建了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再制造系统优化决策问题,包括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定价决策和生产决策,通过再制造系统的获利性评估,给出了回收率对供应约束的阈值,确定了产品"允许再制造"和制造商"进入再制造"的决策边界,分析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话粽子     
《今日民航》2009,(5):60-60
粽子之最历史最悠久的粽子: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最大的粽子(吉尼斯纪录):南宁明园新都酒店的厨师在2000年烹制而成的一只巨粽,长3米、宽2.1米、高1.2米,蒸  相似文献   

19.
《西南航空》2009,(4):26-29
春暖花开.去天目湖归隐于田园山水之间,是许多都市人的选择。 天目湖有“江南明珠”之誉.位于江苏溧阳市以南八公里处.因区内坐落着沙河、大溪两座大型水库.如同一双饱盈秀色的美目亮睛,且整个水域又处在天目山余脉脚下.因此而得名。徜徉在天目湖畔,犹如置身于一幅纯天然的田园风光画之中。  相似文献   

20.
你是否记得,你写的第一篇日记,那时还不善于用抽象的文字来表达心迹,于是不自觉地信笔涂鸦,用绘画代替文字,画出了自己的生活点滴;你是否还记得,那些让你备受煎熬的数学课,你在课本、书桌、作业本上画出了飞禽走兽,身在樊笼中,心返自然;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冗长乏味的会议,你看着唾沫飞扬的领导,签字笔却在工作簿上画出了桂林山水,灵魂出窍,开始了纸上旅行……慢慢长大,自己真的可以旅行,脑子里却不再有那些光怪陆离而又色彩斑斓的想法。一部相机,一个导游,成为了我们旅行的标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我们的旅行就如同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而丧失个性。然而,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只带着一只笔,一个速写本就上路。颇有一箫一剑走江湖的味道。同一个场景,在我们在放三角架、调焦的过程中,她唰唰几笔,只几根线条,配上几行文字,就勾勒出专属于自己的行迹。这种旅行方式称之为手绘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