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航宇局(NASA)最近已把陆地卫星的操纵和管理权移交给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国家环境卫星数据服务部(NESDIS)。移交仪式是在哥达德飞行中心进行的。在此之前,NASA操纵着已发射的四颗陆地卫星(包括1982年7月16日发射的陆地卫星-4)和哥达德飞行中心的地面系统。从星上接收的数据,是通过在南达科州苏福尔斯地球资源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2.
美《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8年8月7日报道:航宇局与通用电气公司、TRW公司和OAO公司签订了价值为七千零五十万美元的合同,以研制两颗陆地卫星-D和新的陆地卫星数据处理设备(装在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在两颗卫星中,其中有一颗作备用。  相似文献   

3.
在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价值一千万美元的新的数字化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由干它的硬件及软件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使航宇局为美地质勘探局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处理的陆地卫星-2和-3的数据,大大落后于原定时间。据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主任艾仑·沃特金斯说:“它正在打乱整个计划,这简直是一场灾难。”按原计划要求,这一数据系统处理数据的时间从卫星到用户的周  相似文献   

4.
谢国娟 《国际太空》1991,(11):19-22
经过10年的努力,欧洲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终于在7月中旬升空了。欧空局从80年代初开始实施庞大的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计划,它包括3颗卫星,地球资源卫星1用于海洋观测。资源卫星2与前者相同,只是一个有效载荷变了(用海色监视器代扫描仪)。资源卫星8是一种改进型,主要用于陆地观测,有效载荷舱是专门为陆地勘探设计的。欧洲地球资源卫星1(ERS-1)有如下特点: 1.采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器。 2.可测量到许多其它卫星无法获得的  相似文献   

5.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地球环境观测组合卫星系统的设想。第一步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第二步是增加两组遥感小卫星系统,一组用光学遥感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另一组用微波辐射计,共同监测地球的环境变化;第三步是发射少量雷达卫星,穿透云层遮挡进行观测。我们相信该系统对于全球和区域的环境观测,了解事物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情况是十分有利的。我们所建议的全球系统是为了作为亚太地区国际合作的一个可行方案进行讨论。1 绪言众所周知,空间技术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正日益紧密,而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是可以为全人类带来巨大利…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决水下通信问题,一直是美国防部,特别是美海军最为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近美国防部正在对水下激光通信的两种设想方案进行鉴定研究。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近几年来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解决水下激光通信的两种设想方案。一种方案是在空间部署“激光反射卫星”。它的特点就是将激光器部署在地球表面的某个固定场地上,或者为了提高其生存能力,还可以把激光器装在可移动的平台上。它们产生的信号调制的激光射束  相似文献   

7.
从1977年开始,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对地球遥感卫星用的所有分系统进行研究,并引进建立了美国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现已掌握了利用先进计算机判读陆地卫星照片的技术,并把照片提供给日本防卫厅,作为监视苏联远东军事部署的重要参考资料。自1986年起,日本开始研制自己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1A”。目前,这颗地球资源卫星上92%的部件是日本自己研制的。日本的这颗地球资源卫星(ERS-1)是海洋观测卫星的后继星。日本决定于1992年1~2月间用H1火箭发射它,主要任务是收集对探测  相似文献   

8.
欧空局委员会在巴黎1990年6月27~28日召开了委员会成员国会议,就欧空局即将研制三颗新的欧洲卫星达成最后协议,总投资100亿法郎。这三颗卫星是:先进中继技术卫星(Artemis)、第一个极轨道平台(POEM-1)以及第二颗雷达地球资源卫星(ERS-2)。这三项卫星是1987欧空局海牙部长级会议决定的长期欧洲空间计划内容,现在开始付诸实施。地球资源卫星-2 有12个成员国参加地球资源卫星-2的研制。这12个成员国是:德国、奥地利、丹麦、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挪威、荷兰、  相似文献   

9.
根据和航宇局签订的合同,伊斯曼·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就先进的地球资源卫星(AERS)固态遥感系统作了研究。经分析,准备选择以固态光敏探测器线阵为基础的多光谱成象系统。它以推帚式扫描成象。成象时无活动部件。由于该系统具有横向和立体指向能力,因此对照相复盖次序可以提供很大的灵活性。和陆地卫星相比,其分辨率将提高8倍。本研究的基础是1971年由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安排的预先研究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已有所扩充和提高,包括1.5至2.4微米和10.5至12.5微米的红外(IR)谱段,以及可见光(VIS)谱段的光学和敏感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小行星采水设想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空间飞行的成本,让星际探测乃至太空经济更加现实可行。那么这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因此,报告在描述技术方案之后,给出了关于经济效益的分析。分析以NASA的太空探索路线图为基础,计算利用近地小行星资源来为NASA未来20多年载人探索任务服务的费用,并把它与一切依赖地球资源的任务模式费用相比较。研究的目的是证明,利用报告中设想的手段,可以建立一种可以自我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巴西空间研究院合作研制的资源 -1卫星 ,自 1 999年1 0月 1 4日升空入轨后 ,经过 1 0 0多天的在轨测试 ,资源 -1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 ,各项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于 3月 2日在北京正式交付使用。此举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先进的地球勘测手段 ,我国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资源卫星研制技术达到 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该星成功运行创数项第一 ,表明我国航天遥感器研制实现历史性跨越 ,我国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空间事业。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自主工程测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同步卫星在轨工程测控任务通常由地面测控系统完成.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 如果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能够实现自主工程测控, 将大大减轻地面测控系统负担, 提高卫星独自生存能力, 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并将成为卫星测控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提出卫星自主在轨测控方案, 研究了当前地球同步卫星在轨工程测控的主要项目及实现算法. 对其进行的可行性分析表明, 尽管受到轨道测量能力的制约, 在轨地球同步卫星仍可实现完全或地面有限参与情况下的自主工程测控. 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地球同步在轨卫星完全自主工程测控的原理方案, 通过分析其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风险, 提出应对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目前卫星制造水平和成熟的在轨测控技术, 实现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自主工程测控技术可行, 其是解决卫星数量急剧增加与地面测控能力有限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欲在1994年用H2火箭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后,于1997年再发射新的极轨道平台型卫星(JPOPS),旨在用各种遥感器观测地球环境。后者从1990年开始进入概念确定研究。新的地球观测卫星重5吨,在800公里高度的极轨道上运行,周期100分钟。平台型卫星将保留卫星公用舱的主要功能,其中有温控系统和电源系统。该先进地球观测卫星除保留原来的2种遥感器外,还选定了6种星上用的遥感器。这6种遥感器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02年10月在安徽召开,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神舟号飞船;小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研制及其探测成果;科学卫星前期研究;科学气球、火箭探测;星载探测仪器;地面接收与处理;遥控遥测系统及GPS技术在空间飞行器和空间探测中的应用.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2日西班牙政府今年的空间预算仅为9500万美元,比所需的1.3亿美元少了许多,这可能使西班牙退出欧洲一些重大的空间计划,而主要参与数据中继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计划。一直未参与过空间发射活动的美国洛克希德公司,最近提出了一项新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方案“空气弹道火箭”。该公司将以此方案参与美国空军新的航天运载器的竞争。 4日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导弹与空间部宣布,该公司将研制一种可以把8000磅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的运载火箭“洛克希德运载火箭”,以参与小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与美轨道科学公司和EER系  相似文献   

16.
法国《航空与宇宙》1978年3月25日发表了皮埃尔·朗格勒写的四篇报道,介绍了一些国家的资源探测卫星计划情况,现综合介绍如下: 欧洲空间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和欧洲空间局于今年3月8日至10日,在法国的图卢兹组织召开了国际地球观测和资源管理会议。在此会议上,欧洲空间局局长吉布森宣布,目前,欧洲空间局正在进一步筹备一项地球和海洋观测卫星计划,并将在年底提交理事会审批。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8年8月21日报道: 国防先进研究工程局正把其很大一部分先进激光技术力量集中在潜在的空间应用上,因为空间的真空为激光提供了理想的传播媒介,同时还因为苏联截击卫星技术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9年5月28日报道] 由于陆地卫星-3上的多光谱扫描器出现问题,结果使地面图象产生了随机性的缺陷。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工程检查组追其原因,发现问题出在卫星扫描监控系统上。陆地卫星-3于1978年3月5日发射。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位印度空间官员声称,用卫星一两年所获得的收益就能完全收回对卫星的投资。因此,印度从七十年初开始空间活动起,就集中国家有限财力研究和发展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以及通信卫星。印度已由苏联代发射了两颗资源卫星,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资源卫星的国家。第一二个国家是美、苏。1986年印度将让苏联代射第一颗半实用的地球遥感卫星。对印度第三颗资源卫星的设计参数、性能及发射目的,已在第三十四届国际宇航学联合会上由印度负责遥感卫星计划主任S·卡里那拉曼作了报告。现仅将其介绍的地球遥感卫星IA部分,择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实验型地球观测卫星——巴斯卡拉(Bhaskara)Ⅰ、Ⅱ、Ⅲ的成功飞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开始进入研制半工作型和工作型遥感卫星的阶段。目前,卫星被命名为印度遥感卫星-IRS。实际上,ISRO早在1978年起就开始制定了研制IRS的计划。 IRS是一颗三轴稳定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卫星重量大约500~600公斤。飞行轨道高度大约600~1000公里,太阳同步。IRS的设计特点是:1.卫星总体采用模块化结构方案,可降低研制费用,缩短研制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