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步子再大一点、快一点,加速我国通信卫星产品国际化进程。"这是集团公司袁洁副总经理在调研中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是我国重要的同步轨道卫星总体研制单位,承载着中国通信卫星发展以及对外出口的重任,从2008年7月成立至今,短短3年时间,国际市场开拓项目近40个,其中,签约及履约的国际市场项目有9个。2011年,该部成功发射了5颗静止轨道通  相似文献   

2.
董筠 《国际太空》2013,(5):26-29
1控制分系统的研制过程2011年6月,国防科技工业局、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的立项批复文件,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承担了高  相似文献   

3.
实践-5(SJ-5)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它是一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和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试验等。SJ-5卫星是与风云-1(FY-1)气象卫星一起由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的。1 回顾SJ-5卫星从1996年8月开始正式研制,1999年3月通过出厂评审。在该星的研制任务单位选择上,首次采用招标方式,最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标,承担SJ-5卫星的研制任务。SJ-5卫星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用户(中国科学院)的要求,同时由于是搭载发射,所以还面临着多种约束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太空》2013,(7):2
为推动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鼓励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卫星应用专业技术和产业化经验交流,总结卫星应用领域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促进卫星应用在西部"信息化大开发"中发挥更好的示范作用,拟定9月中下旬在新疆克拉玛依召开"2013年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宇航学会发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5.
跨上我国空间技术新台阶的资源—1卫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上我国空间技术新台阶的资源-1卫星陈宜元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资源-1卫星推动了我国卫星上水平的进程□□资源-1卫星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早在1987年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即确定其指导思想是努力使卫星总体指标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我们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12):4-5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二号"11月9日11时2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遥感卫星十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  相似文献   

7.
"10,9,8……3,2,1,点火!"随着"点火"口令的发出,5月2日凌晨0点0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中星十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1557秒后,星箭分离,中星十一号卫星精确入轨并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中星十一号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  相似文献   

8.
卫星用频率(二)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卫星用频率(一)”见本刊1994(1):68~692空间研究149.9、150.05MHz(609)接收无线电导航卫星的发射156.8M...  相似文献   

9.
探索符合国情的卫星工程管理结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工程管理结构和方法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卫星工程发展速度 ,它不仅应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还应符合变化的国情。该文对承担大部分中国卫星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CAST)管理现状作了说明 ;从卫星工程管理的组织结构、卫星型号的管理模式、质量体系建设、经费管理、测试发射的组织和批生产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与国情及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不适应性 ,并通过国内外相关情况的对比 ,进行了可择对策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卫星用频率(五)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卫星用频率"(四)见本刊1994(4):69~712520~2535MHz(754)〔Aj除外,遵守第14条及Res.COMS/8265...  相似文献   

11.
程晓丹 《国际太空》2011,(12):63-63
2011年11月22日,小卫星发展高端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旨在以小卫星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现代航天技术为手段,搭建技术交流与成果共享平台,持续推动现代小卫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来自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局、民政部、环境保护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中科院,总装备部,中电集团、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90多家单位的200多名领导和专家一同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商中国小卫星事业的发展。 在该论坛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保华到会致辞。王任享院士、潘德炉院士和叶培建院士等专家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从卫星测绘、海洋监测和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对小卫星的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回顾,为小卫星的后续工作和持续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宏金 《太空探索》2001,(10):12-13
进入暑期以来,媒体纷纷报道小卫星,这边要发科普星,那边要发奥运星,似乎沾上小卫星就要有好运!8月18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成立仪式。一看该公司的大股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便知中国不久将掀起一个研发小卫星的浪潮。  相似文献   

13.
葛玉君 《国际太空》2014,(10):27-31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小卫星研制企业,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成功研制发射包括出口型号在内的近50颗各类卫星,为推动我国有关航天发展规划的落实,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航天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积极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定的"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上市企业资源优势,系统总结工程研制经验,以遥感卫星出口为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康克普”返回式卫星林华宝(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不久前,在德国成立了康克普(COM-CAP)跨国合资企业,其主要业务是研制并向国际市场推销用于空间微重力试验的“康克普”返回式卫星。“康克普”(COMCAP)是英文Commer-cialCapsul...  相似文献   

15.
双星中的首颗卫星--探测-1升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探测-1卫星。它是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中的近赤道卫星,2001年2月正式启动研制。探测-2(近极轨卫星)将于2004年中发射。这两颗卫星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5日12点5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冒着低温腾空而起,用一个完美的托举成功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九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球通信卫星技术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商业领域都有新型的、大功率或长寿命的卫星发射升空。根据公开的资料信息统计,2012年各国发射通信卫星共37颗,其中成功发射32颗,出现发射故障3颗,发射失败2颗。卫星的研制单位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劳拉空间系统公司、洛马公司、轨道科学公司和波音公司,欧洲的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和阿斯特留姆公司,俄罗斯的信息卫星系统-列舍特涅夫公司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这些卫星的有效载荷特性、卫星寿命、发射方式等各有特点,下面从制造商、卫星能力和卫星发射情况等方面来分析通信卫星的状态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宗合 《太空探索》2012,(11):9-9
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0次发射。  相似文献   

19.
刘佳 《国际太空》2011,(6):50-55
2011年5月18-20日,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科技部、国防科工局等单位主办,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办。本届会议旨在加强学术、技术、理论和应用创新,从而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和卫星导航理论进步,以及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国内从事导航系统研究、建设和应用的领导、专家,以及美、俄、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官员和学者等约150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太空》1999,(9):1-2
8月8日,实践-5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庆祝会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我国实践-5卫星,自5月10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后,已成功在轨运行90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这颗卫星的有效载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举表明,我国小卫星研制已建立公用平台、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徐福祥说,卫星公用平台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