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gent系统是驻留在网络管理对象上的软件,位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底层,与其它应用软件和系统资源并行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Agent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网络管理。本文介绍了Agent的特点和原理。详细介绍了Windows NT系统中Agent为了实现SNMP所具有的功能、系统结构模型、系统体系结构和系统实现所需要的数据结构。最后提出了WindowsNT A-gent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尺寸型面的误差检验流程,基于测量软件SA,运用VC++和SASDK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数字化的测量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具体的功能模块。最终通过验证件蒙皮面的测量与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有线电视用户的日益增多,有线电视台的业务量也日益膨胀,建设基于网络的客户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该文对有线电视网上收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NET的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解决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健壮性、灵活性、可伸缩性,从而实现了系统在物理平台和逻辑平台上的跨越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HPC系统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高速数据传输带宽,通过网络互连所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再结合基于具有可靠的工作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并且具有标准化、同类器件可替换的COTS技术的产品作为计算节点,构建了一种标准化、模块化的软件雷达硬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强  万麟瑞 《航空计算技术》2006,36(2):74-76,81
以多连接服务中心系统的研究开发为背景,探讨了软交换平台体系结构和H.323协议栈结构的应用问题.首先提出采用软交换技术构建多连接服务模型的基本思想,进而给出基于软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的多连接服务模型的系统构架,并给出网守模块的呼叫信令设计流程.基于软交换构建连接服务模型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飞行器飞行时间短,试验成本昂贵,试验成败意义重大。为了确保试验顺利进行,通常实时应用软件的可靠性指标定为99%以上。目前计算机双网络和硬件"双工热备份"体系结构在硬件上已面临性能上的"瓶颈",难以从硬件平台上再度提高实时应用软件的可靠性。现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由于双机软件完全一致,一旦软件系统出现故障,会使双工系统同时瘫痪,甚至导致试验失利。本文针对实时应用软件强实时性、高可靠性要求,研究建立功能完善的实时应用软件双工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航行系统(CNS/ATM)网关集群的网络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案,采用一种分布集中式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描述了网管协议的设计,阐发了具体方案的实施.该系统大大提高了网络的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点对点体系结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系统中,由于客户机节点的计算能力和带宽的异构性,以及发生在客户机程序之间交互信息量的不同,会导致一些客户机出现负载饱和。一台客户机的负载饱和不仅影响本机程序的运行,也会对周围其他的客户机的运行产生影响,这限制了分布式虚拟环境系统的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在点对点体系结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系统中避免客户机负载饱和的技术,试验结果显示了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改进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 PXI 应用概况、体系结构、技术规范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 PXI 在构建小型化航空 ATE 系统、组建分布式远程航空测控网络、设计航空电子装备故障诊断系统方面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危险模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IDS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安全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构建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是其中重要的技术.简要阐述了基于人工免疫模型及危险模式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危险模式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并对该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1.
White Rabbit(WR)时钟同步技术是综合了同步以太网、精密定时协议(IEEE1588v2)和数字相位测量技术而发展的分布式同步授时技术,能够实现数千米范围内多节点亚纳秒精度的时钟分发。该技术兼容标准以太网协议,不占用额外网络带宽,与数据链路直接集成,结构简单成本低。介绍了White Rabbit技术的基本技术原理及初步应用方法,并给出了各种拓扑结构下的测试结果。采用White Rabbit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长距离多节点高精度授时需求,能够作为地基增强导航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大部件对接位姿测量精度,提高对接测量效率,实现大部件最优位姿装配,提出了基于iGPS测量系统的大部件对接位姿测量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iGPS系统测量模型和不确定度模型建立对接测量网络,并对其网络测量精度进行仿真分析,优化设计了对接测量网络iGPS多发射器的布站方式;其次,基于对大部件位姿参数求解模型及不确定度模型的仿真分析,优化设计了调姿基准点的布设方式;最后,对某机型大部件对接进行了位姿测量方式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位姿测量优化设计后,大部件对接测量x、y、z的位置调整不确定度均小于0.16 mm,姿态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的角度调整不确定度均小于3.1",相较于未经布站优化设计的测量方式,精度至少提高了20%。由此证明该测量优化设计方案能够高效、高精度地对移动大部件进行实时位姿测量,在有效提高大部件对接位姿测量效率及精度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风洞试验现场,特别是大型连续式风洞试验现场的电磁环境非常恶劣,而风洞实验中的测量信号又是毫伏级的微弱信号,采用传统测量方式难以克服恶劣的电磁环境对测量系统的干扰。对于运动物体或无法布线的试验环境进行参数测量时,传统测量方式完全不起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风洞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和无线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ZIGBEE技术实现了风洞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和基于该网络的无线测量模块。极大地增强了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风洞试验的精细化程度,降低了测量系统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4.
星敏感器是一种高精度的姿态敏感测量系统,如何确定星敏感器上像点在摄影时刻所对应的恒星,即星图识别,是姿态测量的关键。本文根据星图识别问题本身的特点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特性,提出了基于BP网络星图识别方法的一种可以兼顾性能和效率、利于实现的样本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联想网络的发动机传感器解析余度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联想神经网络的传感器解析余度技术。在这种网络中,冗余传感器的信息被压缩、重组进入网络的第一部分,网络的第二部分将压缩信息恢复出来。基于数据融合原理,若一个传感器发生故障,其它传感器仍可提供足够的信息代替发生故障的传感器。理论分析和用于涡轴发动机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特殊结构的自联想网络具有良好的过滤噪声和故障信号的作用,特别适合于用作不易建模的复杂对象的传感器信号重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阻法与声发射技术研究了压缩载荷对不同规格的碳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得出电阻法诊断复合材料压缩损伤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当受到压缩载荷作用时,碳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导电网络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复合材料电阻的变化。同时,复合材料的声发射能量会增加。当电阻变化幅度超过一定值时,则可诊断复合材料中存在压缩损伤。电阻法诊断复合材料压缩损伤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使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7.
2m×2m超声速风洞测量系统与运行管理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m×2m超声速风洞测量系统采用NI公司的嵌入式实时控制器及GE公司的反射内存技术构建实时网络,选用NI公司的数据采集卡实现数据采集,选用PSI 8400DTC系统实现模型表面压力测量。运行管理系统包括运行操作系统软件和状态监控系统软件,主要完成风洞试验运行、操作、控制以及风洞试验状态监控。系统软件应用NI公司的LabVIEW 8.6.1图形化开发环境进行开发。介绍了系统研制内容、技术指标、研制方案、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该系统具有功能完善,技术指标先进,操作界面友好,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相对位姿是装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监控项。针对大尺度部件对接过程中的相对位姿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相对位姿实时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单目视觉技术,通过采集合作靶标的图像,实时解算大部段间的相对位姿,用于辅助大尺度部件的装配。首先,设计了一套相对位姿实时测量系统,包括搭载单目相机的视觉测量单元,以及用于辅助位姿解算的合作靶标;其次,对相对位姿测量的完整流程进行了研究,包含系统标定方法与实时位姿解算方法;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位姿测量系统的精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位姿测量系统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重复精度可达0.02mm,沿光轴方向重复精度优于0.2mm,输出位姿结果时间低于0.3s;对多测量单元组网测量进行了仿真计算,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重复精度优于0.1mm,沿光轴方向重复精度优于0.2mm,输出位姿结果时间优于1.3s。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满足一般大尺度部件对接过程实时位姿监控与对接状态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实现网络通信的一种极为便利的工具:DataSocket技术;分析了采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网络测控系统的架构模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应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某型号大气数据系统的网络化测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火焰温度及温度场分布的测量是航空航天超声速发动机测量技术的重要环节。由于超声速发动机内部温度过高、工况复杂恶劣,应用于亚声速发动机的接触测量技术已难以达到测量要求。针对超声速发动机温度测量传感器的设计方式、试验、温度、测量误差等核心问题,本文综述了现阶段超声速发动机接触式温度测量的方法,重点介绍了辐射与红外测量、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及温度敏感涂料(TSP)等非接触温度测量技术在超声速发动机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后续的超声速发动机温度测量技术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