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国外重型运载火箭方案技术特点和性能,对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给出了以两级半构型为重型运载首选、120,400t推力吨位可满足我国未来运载火箭一级动力需求、100t级真空推力氢氧发动机是我国重型运载较佳选择,以及箭体直径最大7~8m为宜的建议。针对我国的载人登月任务,提出了重型运载的四条发展路线,优选了一型运载火箭并进行了细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活动的范围。重型运载火箭代表了当今世界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能大幅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是开展空间探索和大规模空间活动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国外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动态,分析了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带来启示。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重型火箭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登月之旅。这  相似文献   

3.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未来航天发展趋势,指出为实现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发展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势在必行.提出了中国重型运载火箭主动力--_1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20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的总体方案,确定了发动机的主要参数,明确了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考虑了发动机的研制条件,进行了发动机研制策划.根据中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  相似文献   

4.
NASA研制和生产大型运载火箭的代价一直十分昂贵。本文讨论了节约大型运载火箭费用的各种方法,NASA对此已做过历史性尝试。这项工作主要是根据研制方案的初始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情况相比较而进行的。通过进一步核查现在和以前的运载火箭的费用以及八十年代出台的新型运载火箭预算费用,确定了节约运载火箭费用新的发展趋势。一九九一年研制第一代重型有效载荷运载火箭费用高达170亿美元。因此每次飞行(或每年)的成本费将成为主要的费用鉴别标准。同样,要研制全部第二代运载火箭需花费30亿美元。了解了这些费用组成的情况就为挖掘节约和削减未来运载火箭费用的潜力提供了条件。正当费用削减的数量级被认为是不大可能之时,如今却可能发生,并将费用缩减在25%的范围内。正因为费用的削减需要新的方法和完整的管理体系以及工程学的思维,所以运载火箭的费用要缩减到这一水平将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5.
介绍美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的研制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替代重型“大力神”、中型“德尔它”和“宇宙神”运载火箭系列,使成本降低到现有运载火箭的25%~50%。改进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的第一次发射预定在2001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苏联有效载荷发射能力为1~20吨的几种实用运载火箭以及这些运载火箭的性能。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正在研制中的能源号运载火箭的方案选择、设计原则、试验发射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外重型运载火箭发展趋势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运载火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总体构型方案,包括箭体直径、发动机选型及技术继承性问题。通过对国外重型运载火箭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特点,总结了发展趋势,即重型运载火箭由传统的串联构型向捆绑助推器构型发展;重型运载火箭采用大直径箭体和大推力发动机;充分发挥液体、固体发动机的优势,实现最佳动力组合,并充分利用成熟技术。最后,提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型运载火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总体构型方案,包括箭体直径、发动机选型及技术继承性问题.通过对国外重型运载火箭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特点,总结了发展趋势,即重型运载火箭由传统的串联构型向捆绑助推器构型发展;重型运载火箭采用大直径箭体和大推力发动机;充分发挥液体、固体发动机的优势,实现最佳动力组合,并充分利用成熟技术.最后,提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正积极推进运载火箭新型号的研制。美国的运载火箭新型号主要包括"航天发射系统"(SLS)、"重型猎鹰"、"行星际运输系统"、"火神"、"新格伦"、"电子"和"矢量"等,欧洲则主要有"阿里安"6、"维加"C和"维加"E,俄罗斯正在研制"安加拉"和"中型质子",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的H-3、印度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3(GSLV-3)。本文将分别对这些火箭的情况和最近研制进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重型运载火箭是我国未来开展重大空间应用研究的基础,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象征。为了充分借鉴欧洲阿里安运载火箭的研制成果,本文对阿里安航天公司、空客公司不莱梅分公司、不莱梅科技大学等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就阿里安火箭的研制模式、分工模式、发射服务模式、能力布局、关键产品模块制造能力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11.
长征六号甲是我国首型采用固液捆绑构型的中型低温动力运载火箭,文章简单介绍了该型火箭测试发射任务执行基本情况,总结分析了火箭在发射场执行测试发射任务的技术特点、流程特点、任务保障特点及应对措施。提出基于固液捆绑火箭的快速测试发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了火箭新技术应用、测试发射流程优化、发射场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为型号研制工作及发射场测试发射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火箭控制系统分系统测试的脚本描述和软件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阳 《航天控制》2004,22(1):73-77
本文提出了火箭控制系统分系统测试软件的脚本设计方法 ,较详细地介绍了脚本的描述、解析和调试功能的实现 ,同时说明了它对型号地面测试软件的开发维护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运载火箭地面风载条件对地面风场较大的发射场的适应性、降低运载火箭设计载荷、减轻火箭结构质量、提高运载效率,针对三平测发模式的特点,开展起竖臂对运载火箭地面风载的影响分析。采用基于广义位移和广义载荷的运载火箭地面风载计算方法,根据起竖臂的结构特点,量化分析竖臂刚度、支承油缸刚度、抱箍数量及位置因素对运载火箭地面风载的影响程度。起竖臂刚度、抱箍数量和位置对运载火箭地面风载影响较大,提高起竖臂刚度可使根部弯矩降低24.8%,增加Ⅰ级箱间段抱箍可使根部弯矩降低38%,而支承油缸刚度对运载火箭地面风载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车总体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力系统试验规模大、风险高、密度高、并行环节多、技术难度大等突出特点,试验主体承担单位细化落实试验主体抓总责任,充分发挥抓总、策划、牵引能力,注重工艺流程的持续优化、加强试验过程的统筹协调、安全防范和风险管控,统一指挥十余个参试系统,统领近十个参试单位形成的试验队有序工作,技术状态控制有效,确保了三型运载火箭八个模块十二次动力系统试车准时准点和圆满成功,为三型运载火箭按期首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岩  蔡远文 《航天控制》2005,23(4):64-69
简要介绍了PXI总线技术的发展情况,阐明了PXI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在军事航天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参考现有产品资料,设计了基于PXI总线技术的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框架。该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运载火箭测试发射系统的智能化、通用化和小型化,从而提高运载火箭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某型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用承力环的非破坏性静力试验方案,以评估该承力环的强度和刚度。为模拟发动机关机时的载荷冲击,将静力试验最大载荷设定为发动机额定总推力的2倍,包含水平和垂直两个分量,均分为8个载荷步加载。在承力环上设置了27个三向应变测点和12个轴向位移测点,以监测一些关键点的应力和位移。测量结果显示,在最大载荷下,当量应力达到303 MPa,低于材料屈服强度;轴向变形达到3.16 mm,低于设计许用变形;应力最大点位于支腿销孔处。对销孔孔距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并对附近的钢板表面进行了MT探伤。数据结果表明,该承力环在两倍的动力系统试验额定载荷下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用于该试验。  相似文献   

17.
运载火箭新型地面测试发控系统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晨光  杨华  杨军 《宇航学报》2005,26(3):249-252
为了提高我国地面测试发控系统整体水平,在借鉴和继承国内外成熟型号地面测试发控系统优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运载火箭技术需求,通过对总体设计、任务和功能分析、框架组建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新型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控系统方案构想。此方案在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框架结构设计、应用模式上提出新的思路,对于适应未来运载火箭发射要求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卫星发射试验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回顾了为保证安全执行发射任务所进行的“风云3号”卫星发射试验风险控制工作:通过分解卫星发射试验流程中的主要事件并结合FMEA和FTA分析结果,辨识并确认了卫星在执行进场发射试验时可能导致任务失败的安全性关键项目,在此基础上从设计、生产、试验、工艺保证、质量控制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安全性保障措施,从而确保卫星安全发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Atlas V运载火箭的研发——动力学试验概况》一文的技术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对Atlas V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降低发射风险的系统工程方法,减少起飞振动方面的技术工作、声载荷及声环境的试验验证方法,模态和刚度试验技术及动力学试验计划纲要等动力学环境试验内容与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点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混响室激励方法开展全尺寸运载火箭模态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固液捆绑火箭通常气动外形复杂,跨声速飞行动压大,因此脉动压力抖振载荷严酷。针对某型固液捆绑火箭,为了获取较为准确的跨声速脉动压力特性,在研制阶段开展了脉动压力风洞试验,火箭飞行时也进行了脉动压力测量,以评估飞行状态抖振载荷。采用脉动压力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飞行试验各测点脉动压力系数随马赫数变化趋势与风洞试验值一致,峰值大小基本相同,合成功率谱密度函数遥测峰值与设计值相当。研究结果首次验证了固液捆绑火箭跨声速脉动压力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