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引言 数传、云图广播转发分系统是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之一。它为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原始云图数据传输通道、云图和三点测距信号转发通道、S波段天气图转发通道、多路气象数据收集转发通道、业务遥测信号调制和发射通道等。 转发器工作于S波段,它是一个新研制的卫星有效载荷系统。  相似文献   

2.
风云二号原始云图数据同步分路器是对突发性的原始云图数据进行实时的预处理,把一路串行数据流变成同步于SSD的21路并行码流,输送给SD/B系统中的数字锁相环和云图缓冲处理计算机,使它们协调工作,提供出展宽云图发送到各个接收站用作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3.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5,(3):138-143
<正>风云二号G星交付用户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4月30日报道,风云二号G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风云二号G星是风云二号03批业务卫星工程的第二颗星,于2014年12月31日成功发射。根据在轨试验大纲,相关部门对风云二号G星和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全面试验,在轨试验结果表明,星地系统接口协调、匹配,运行稳定,实现了原始云图获取,展宽云图生产、广播,数据收集和太空环境监测等全部业务功能。除卫星4年工作寿命尚待在轨考核外,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研制要求,总体性能优于03批第一颗卫星。风云二号G星的投入业务运行,对于保障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  相似文献   

4.
风云二号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将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距离地球358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卫星是一个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卫星姿态是自旋稳定,自旋速率为100±1转/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扫描辐射仪每半小时可获取一辐全景原始云图信息。包括可见光(0.55~1.05微米)、红外(10.5~12.5微米)和水汽(6.2~7.6微米)三个通道。可见光星下点分辨率约为1.25公里,红外和水汽通道星下点分辨率约为5公里。利用可见光通道可得到白天云和地表的反射辐射信息,红外通道可得到昼夜云和地表的红外辐射信息,水汽通道可得到对流层中上部的水汽含量信息。利用这些原始云图  相似文献   

5.
星间双单程测距技术(DOWR)是保证KBR测量精度最主要的手段。KBR星间原始相位测量量作为DOWR的输入数据,其精度对实现星间微米级测距具有重要意义。重力卫星将星上原始相位测量数据下传至地面,在地面进行测距、测速解算。为了解决卫星星地数据传输量大和数传带宽受限的矛盾,并确保下传至地面的原始测量数据精度不损失,文章提出利用分段加权叠加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星上测量信息进行拟合压缩下传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研发的KBR地面试验系统中实测的相位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压缩比为15.6∶1,压缩精度对测距的影响小于0.01μm量级,对测速的影响小于0.01μm/s量级,该量级的误差对于整个系统微米级测距的影响可忽略。研究成果对我国重力探测卫星KBR系统实现高精度的数据压缩及星地间大数据量的压缩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同步定时器是CDASS/DB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用高精度数字锁相环,精确地恢复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采集的原始云图数据的同步基准信息。数字锁相环由用高速器件组成的相位比较器和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的滤波器构成,采用标准频率计数方式,完成对模拟太阳(SP)和数字太阳(SSD)的锁相及卫星上时钟频率测量等任务。  相似文献   

7.
1989年9月7日,我国CZ-4A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地把“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推入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在正常运行期间,向地面发送一幅幅高分辨率的数字气象云图.地面接收站收到的云图层次丰富、清晰逼真、图像质量优良,得到了国内外气象专家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用于自旋静止气象卫星大回路成像试验的太阳、地球、卫星相关模拟基准源。本基准源是用于测量自旋静止气象卫星星上同步控制系统的性能,检查云图传输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并作为地面测试卫星云图传输性能的基准设备。本文论述了其基本原量,介绍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集成电路TMS320C25实现的方法,并分析了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五零四所为风云2号卫星应用系统研制的设备(CDAS)。这些设备包括主站接收系统、三点测距系统、原始云图解调同步分路系统及测距系统中的测距副站。文中对这些系统的主要特点作了叙述。对在轨测试的结果和运行情况也作了简要说明。文中对CDAS大系统概貌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FY-2C星云图成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花 《上海航天》2005,22(Z1):16-20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星上成像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云图的生成与传输,以及数传与转发技术.阐述了以太阳为基准采用星上预同步、地面同步/数据缓冲器(S/DB)进行精同步的同步成像技术的卫星成像系统设计原理.分析了卫星姿态动力学对自旋轴定向稳定的影响、扫描辐射计扫描机构步进对自旋周期稳定度的影响、卫星摇摆运动造成的云图几何畸变等产生成像误差的因素,以及采取的补偿修正方案.飞行试验结果表明,C星的云图网格配准精度优于1个可见像素,章动角和摇摆角也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2,(12):41-41
以前只有在晚上才能看到的直观的电视天气预报云图动画,现在只要人们轻点鼠标,就可随时看到一小时之前的云图动画等卫星气象产品。这表明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一期工程已建成。据悉,该系统仅实时、全部对用户开放的产品就有电视立体云图、沙尘暴、大雾、雪情、植被指数监测及分析产品,温度包括海面温度,湿度,面降水估计,云迹风,积雪覆盖率,云总量,中国陆地区域云图,海区云图,亚欧红外拼图等34种产品,即使未注册的普通用户也可以浏览绝大部分下载页面。该系统从12月1日起,按业务要求试运行3个月后投入正式使用,能在…  相似文献   

12.
甚高分辨率数字云图发射机是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上的重要设备。本文介绍了它的性能参数,方案和组成,工作体制,散热设计,地面试验情况和轨道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卫星云图的分析应用水平,充分发挥DVB—S系统在天气监测、预警中的作用,3月18—22日,民航西南、西北空管局联合委托国家卫星中心在北京举办DVB—S系统应用培训班。DVB—S系统是采用广播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的天地一体化卫星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多个卫星地面站接收的多颗卫星遥感资料,其中包括EOS/MODIS、FY系列、NOAA系列卫星的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4.
李晓博  周诠 《宇航学报》2013,34(5):686-692
针对星上低速率数据的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方图修改技术的卫星遥感图像无损隐藏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星上高速率遥感图像相邻像素差的直方图进行修改,将低速率数据嵌入到原始高速率遥感载体图像中,并利用卫星高速数传系统进行下传。地面接收端可以从载体图像中正确提取低速率数据,并无损恢复原始高速率遥感图像数据。该方法在不增加卫星数传系统复杂度和信息传输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卫星数传系统的利用率,增强了数据传输的隐蔽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保证良好的不可见性的情况下,获得了较高的纯载荷嵌入容量。与其它无损嵌入方法相比,在峰值信噪比和纯载荷嵌入容量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典型的军用遥感卫星地面系统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完成数据的接收、处理、管理和分发,是连接数据获取和应用的重要桥梁。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保障能力,体现武器平台的高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光学遥感卫星而言,云的存在遮挡了地物,对卫星图像数据获取的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云进行实时有效的检测,可以把云图识别并分离出来,根据卫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处理。一方面,为了减轻卫星数据传输通道的压力,云图可以不对地面传输;另一方面可以对云图进行高倍数压缩,由此节省出来的数据量可以给非云图像提供更高的压缩质量。提出的一种云检测FPGA实现方法,检测效果良好,厚云检测率达到97%,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颗卫星。  相似文献   

17.
曹志宇 《上海航天》2000,17(5):42-46
“风云二号”(FY-2)云图成像基准是由精太阳脉冲、南地中信号或北地中信号组成,相应的模拟遥测值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选择不同的云图成像基准,模拟遥测值对应变化;对于相同的云图成像基准,地面测试与卫星在轨运行时,与模拟遥测值的对应变化关系是一致的。本文就这些关联的变化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提供了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用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CCSDS空间通信协议及其与互联网通信协议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枫  尤政 《中国航天》2007,(5):26-29
随着卫星通信和地面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间、卫星与地面间以及地面各系统间信息的交叉传输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有一套统一、兼容、高效的空间通信协议来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风云二号CDAS站原始云图解调器实现快捕,宽捕捉带,低误码率的原理和方法,按文中的方法实现的样机经测试和实验检验,均证明达到较高的指标,它全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空间电子侦察、空间对抗的严峻形势,提出对地面军事电磁信息的天际防护系统。即针对有大量侦察卫星对地面防御系统所有电磁辐射信号进行侦收的现实,采取有效的反侦察措施,以适应太空作战制信息权任务的需求。明确了天际防护系统的作战使命以及应具备的主要功能,给出了系统的简要组成框图,具体分析了对地面电磁辐射信息的天际防护的相关问题,也提出了防护星组的布局问题等。最后,归纳了天际防护系统所应该专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