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热处理淬火工艺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有限元法对淬火工艺温度场进行计算的差分方法、相变潜热处理方法、数值振荡解决方法、热物性参数选择方法等一些关键技术 ;编写了温度场计算程序 ,对P2 0塑胶模具钢的端部淬火试验进行了模拟 ,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喷管温度场计算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工程设计的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文中的计算考虑了在燃气的对流与辐射加热情况下,喷管材料产生烧蚀、移动边界、且对流换热系数及材料物性参数都随壁温变化的情况采用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喷管温度场进行了理论预示,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喷管温度场计算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设计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差分法计算温度场已有很多文献报导,本文提供一个加权余数有限元法计算喷管的温度场,其突出的优点是能与热结构计算程序联用,组成热分析和热结构的统一程序,因为加权余数有限元与变分原理有限元在节点网格的划分,有限元几何参数的计算,变带宽的一维储存和代数方程组的求解都有相同之处。为了说明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给出了有限元计算与解析解的比较,有限元计算与地面试验结果的比较,这些比较表明:本文提供的方法是可靠的,可供  相似文献   

4.
复合喷管热结构耦合计算的一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流固耦合完成复合喷管流动换热、传热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编写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有限单元法(FEM)的接口程序,快速实现温度载荷和机械载荷数据的传递,提出了复合喷管热结构耦合计算一种策略.利用直接约束法考虑了复合喷管部件界面问高温碳化带来的边界非线性因素.计算结果表明耦合方法得到的复合喷管温度场是合理的,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固耦合完成复合喷管流动换热、传热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编写了计算流体力学(CFD)与有限单元法(FEM)的接口程序,快速实现温度载荷和机械载荷数据的传递,提出了复合喷管热结构耦合计算一种新的策略。利用直接约束法考虑了复合喷管部件界面间高温碳化带来的结构边界非线性因素。计算结果表明耦合方法得到的复合喷管温度场是合理的,高温下界面间结构功能退化问题对于变形特征以及应力场影响很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用热电偶耙移位测量环形燃烧室出口温度场 ,指出了因近壁处没有测点给温度场测量结果整理带来的问题 ,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 ,介绍了修正思路 ,并针对带气膜冷却形式燃烧室发展了半经验半分析计算方法。计算和比较表明 :整理温度场试验数据时需对壁面冷却空气的影响进行修正。本文方法用于环形燃烧室出口温度场试验数据整理  相似文献   

7.
固体发动机喷管喉衬温度场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剥离热化学烧蚀吸热的影响并获取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结构内部的温度场分布,以锻压钨为材料设计喷管,在喷管喉衬径向的一定位置埋置热电偶来测量喷管结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锻压钨制作喷管,该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忽略热化学烧蚀对锻压钨喷管喉部换热的影响;实验测量结果符合传热规律,与导热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实验结果真实可信,为喷管喉部对流换热模型的建立、完善提供数据支持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结构缝隙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热和结构计算,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缝隙设计进行了分析。将燃气简化为一维等熵流以确定喷管内型面所承受的温度和压力载荷.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喷管的瞬时温度场。导入温度场分析结果,并用点一点接触单元模拟不同材料之间的接触状态,计算了温度和压力载荷联合作用下喷管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综合多个时刻的计算结果得到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喷管结构缝隙和接触应力的变化趋势,并据此对设计缝隙提出了修改意见,结果可为发动机喷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硅基内衬喷管扩张段烧蚀和温度场的耦合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固体火箭喷管扩张段硅基内衬烧蚀和温度场的耦合计算方法.烧蚀采用非定常的液体层烧蚀模型;温度场计算采用圆柱坐标系下的一维径向瞬态导热模型,考虑材料在高温下形成的炭化层和热解层,而由烧蚀产生的边界移动问题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处理.利用烧蚀和导热计算方程组中二者的结合部,通过充分耦合,获得了更准确的预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机身温度场的工程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热学的相关知识,提出一种计算直升机机身温度场的方法。首先对直升机外形三维建模,编写接口程序导出模型数据。在考虑旋翼洗流作用的前提下,利用热源法计算由发动机喷流影响的直升机机身温度场。最后分析所得结果,绘制直升机机身温度分布图。用热源法计算直升机机身温度场可以为直升机红外隐身设计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轴对称喷管内外流场与结构温度场耦合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宏艳  王强 《推进技术》2008,29(2):194-198,229
利用有限体积的对流项二次迎风插值格式和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二层增强型壁面函数,同时利用球形谐波法考虑热辐射的影响,以灰气体加权模型(WSGGM)确定气体介质的辐射性质,求解N-S方程、热传导方程、考虑吸收-发射性气体介质的辐射传输方程。采用流固耦合的流动与换热模型,流场与结构温度场互为边界条件交换数据,实现了流场解算与温度场解算的耦合数值分析。采用此计算模型对静止的轴对称收-扩喷管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喷管壁温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巡航状态下轴对称收-扩喷管内外流场与结构温度场的耦合数值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表面换热系数是温度场计算中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到温度场计算的精度。为了得到表面换热系数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采用非线性估算法,编制计算程序,基于工件淬火过程的实测温度值,对工件在不同淬火介质中冷却过程的表面换热系数值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得出了换热系数在冷却过程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离散结构温度场分析的基本理论,介绍了用于离散结构温度场分析的ASTSA软件系统,并引用算例对如何使用该软件进行离散结构温度场分析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徐旭  杨立  张振鹏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4):373-376,437
叙述了一个基于微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CAD设计软件的功能及实现过程,内容包括:喷管的型面设计、流场计算、性能预估、结构设计、温度场计算和烧蚀计算等。该软件既可独立地运用于喷管的结构设计,又可以与其它部件的设计软件一起协调工作,共同完成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方案设计。该软件已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实践证明具有使用方便、功能完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韩晓明  张铎 《推进技术》1996,17(3):36-39,63
针对摆动喷管结构轴对称的特点,采用半解析法,选用精度较高的八结点等参数环元,对缠绕复合材料旋转体在非轴对称载荷作用下建立了有限元方程,在微机上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通过算例,验证了此种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应用本文所提供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对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缠绕复合材料摆动喷管进行了静力分析,从而给出了喷管静力分析的一种工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首先采用克希荷夫变换将包含变物性及混合和辐射边界条件的热扩散方程转换成线性方程,进一步由加权余量法和离散化将方程转变成边界元方程组。用所开发的二维线性—非线性瞬态温度场边界元程序分析计算了燃气轮机叶轮起动工况下的非稳态温度场,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边界元法应用于这类非线性工程问题的分析是可靠、初始精度高,数值稳定性好及计算输入数据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方国尧 《推进技术》1988,9(3):6-11,73
本文介绍了用于计算超音速火箭喷管特性线方法.从基本原理、几个问题的处理到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得到某些有益的结果,可供喷管设计和喷管受热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N-S方程建立了某型发动机喷管及其喷流流场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辐射传输方程(RTE)积分法编制了红外辐射特征计算程序,得到了此喷管在非加力状态下工作时的红外辐射特征分布,同时利用模型试验测量得到该喷管的红外辐射特征分布。给出了在3.0~5.0μm光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测量结果,经比较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有冷却的涡轮叶片三维和准三维温度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瑾 《航空发动机》2002,(3):52-54,58
通过对二维、准三维和三维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对叶片的准三维、三维和二维温度场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各种计算结果的比较评价,为气冷叶片的传热设计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推进技术》1996,17(5):58-58
火箭发动机设计参数对喷管效率的影响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用JANNF二维动能程序的改型给出了大型H。/O。火箭发动机喷管的流动计算结果,对火箭喷管进行了各种计算以研究火箭发动机特征设计参数对喷管损失的影响。喷管损失的范畴可分成扩散、摩擦和动能几类。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