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失重生理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羡云 《中国航天》2001,(9):30-35,40
一、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原因   自 1961年前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至今载人航天已有 40年的历史了。 40年来,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飞行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显示出航天医学在载人航天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航天医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影响长期载人航天的关键。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失重、超重、振动、噪声、辐射、昼夜节律改变、狭小的生活环境和舱内有害气体等。这些因素对人体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心理-生理变化。尤其是失重长时间、持续地作用于…  相似文献   

2.
沈羡云 《中国航天》1992,(5):41-42,45
30年来的载人飞行实践表明失重对人体各生理系统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通过采用各种防护措施,人还是可以适应至少一年的失重飞行。本文主要介绍了人进入失重后的三个适应期(初期反应期、适应形成期、适应巩固期)及返回地球后的三个再适应期(初期反应期、基本适应期、再适应完成期)中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失重或称微重力环境是载人航天轨道飞行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地面上失重模拟实验是航天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失重模拟方法及其设备多种多样,要依其目的不同而进行选择。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性浮力水槽和失重飞机是失重模拟设备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工具。建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的加以建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获得的失重环境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些相关科学研究。超导磁体产生的大梯度强磁场可在地面长时间的模拟失重环境,为在地面进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途径。实践证明,利用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模拟失重环境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沈宁 《航天员》2012,(6):66-66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通过出舱活动,航天员可以进行航天器的在轨维修和故障排除、有效载荷的布放、回收和在轨维修以及大型航天器(如空间站)的在轨安装构建等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在空间失重环境下进行。失重状态下人的运动和作业方式与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状态下完全不同。为了完成这些出舱活动任务,航天员必须熟练掌握失重状态下运动和作业的规律和技巧,需要通过地面上模拟的失重环境对航天员进行大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在飞行中由于长时间受失重因素的影响,其体内的生理系统会产生适应失重环境的变化,导致航天员返回后的再适应能力下降。载人航天器在返回过程中还要受到较长时间的超重作用,据计算如采用15°的再入角,升阻比为0.1时,其减速持续时间约为200s,减速峰值可达9G,应激状态时可达15~16G。处于航天器中的航天员经失重飞行后心肺调节功能已明显下降,当遇到这样长时间的高超重作用时,有可能出现危险而影响飞行任务。所以,研究失重对超重耐力的影响和提高人体超重耐力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发展航天事业和航天医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某些航天产品在同时满足失重和自旋条件下的工作性能,设计了一种旋转失重模拟试验装置,由上下独立的单端承载旋转机构和转动平稳释放机构装配而成.文章给出装置的设计原理、转动应力参数仿真和平稳释放实现方法等,以及采用的关键技术.国内首例高速自旋失重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旋转失重试验装置的使用克服了传统试验方法无法同时提供...  相似文献   

8.
在弹道式飞行操作中,飞机的抛物线飞行会反复地产生达20秒的失重,在这种抛物线飞行中,可以进行物理和生命科学的短期微重力研究,并在太空飞行之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测试和培训航天员。由于这是在真正的失重环境下进行的人体研究的唯一设备,因而可作为诸如浸水、卧床试验等地面模拟失重实验的补充,并为载人空间任务作准备。欧洲航天局(ESA)自1984年用三种不同的飞机共组织进行20场次抛物线飞行试验活动,总计飞行超过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对骨骼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失重对骨骼肌的影响 失重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肌肉的萎缩和肌肉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吴国兴 《航天》2009,(5):35-37
62,航天员太空行走有哪些训练设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1-g模拟设备、失重飞机、水下训练设备和专用训练设备。在这四大类设备中,最常用的是失重飞机和水下训练设备。水下训练设备主要是中性浮力水池,这是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的必备设备,是在地面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专用训练设备包括虚拟现实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低重力或失重环境下剩余推进剂的管理和排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少英 《上海航天》1993,10(5):13-18,40
论述低重力或失重境环下的液体特性,飞行器的剩余推进剂对航天飞行器的影响。讨论了在低重力或失重环境下液体推进剂的管理和空间排放技术,并提出了“长征”型号末级火箭剩余推进剂管理与排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失重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外周血管与心脏两个方面出发,回顾了近年来大量有关失重(长期失重以及模拟失重)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分析评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最后展望了几个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失重和超重的定义、物体本身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支持物作用力(即视重力)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因为胸膜压梯度和局部肺功能的分布是重力依赖的,预料失重期间可能发生实质性变化,虽然航天期这方面的检测很少,然而有许多失重飞机抛物线飞行的短暂的失重期间的观察证实的这些预测。一口气法N2冲洗技术测量结果表明,在1G环境中所见到的通气不均匀性有明显的减弱。在微重力期间,采且一口气气冲洗法测量的心源振荡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表明灌流很大程度上趋于均匀。用胸部放射性照相术及射活性碘标记的大聚合物更直接测量的局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引起的骨质疏松及其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失重飞行引起的所有生理系统的变化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失重引起的骨质疏松。其他生理系统的变化在航天飞行中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它们的改变不再继续发展,在返回到地面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很快恢复。但是,到目前为止,航天飞行中骨钙的丢失却持续地发展着,而且返回地面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恢复。今后载人航天的重点在于长期飞行,失重骨质疏松所引起的危害就更大了。因此,失重骨质丢失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航天医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系统人体工程学设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载人航天系统研制中,部分工效学技术要求难以用具体数值表示,特别是航天员的作业能力等人-机系统特性,只能定性地以“不要超负荷工作”表达。失重条件下的人-机系统特性,特别是运动特性与地面条件完全不同。因此,考虑失重影响、以定量的指标评价系统准确性的工作,对人体工作学专业人员来说,难度是很大的。本文在研究上述问题时,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载人航天系统工效学设计的准确性:(1)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的作业姿势;(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失重和超重的定义、物体本身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支持物作用力(即视重力)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飞行中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羡云 《中国航天》1991,(12):18-21
宇宙飞行中的失重因素会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失调,为了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和高效地工作,采用了一些防护措施。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当今美苏载人飞行中所应用的一些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航天器对接五自由度试验台研究了外装智能式失重模拟技术:外装机构对主动对接环从外部进行吊装,吊装点位于主动环质心,可实现主动环三轴自由转动,并能方便地实现与主动环的安装与分离;智能式重力平衡器能迅速地、高精度地提供失重模拟平衡力,并保证主动环的上下自由运动及二维平动运动。本文提供了一个设计实例,并作了动态响应仿真分析。设计的外装机构附加质量仅有3kg,附加惯量小于1 5kg·m2,装置动态响应时间小于5ms,各向失重模拟误差1~2%。  相似文献   

20.
刘瑞江 《航天员》2009,(4):46-47
航天员在太空探索途中,失重的宇宙环境会带给他们很大的不便和问题。对于对抗失重环境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致力于天际探索的科学隶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研究一直在继续,但理想的效果仍然很难出现。而人工重力,也许会彻底改变周面,为长期的太空征程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