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砚池 《航天员》2009,(6):68-70
当看到航天员完全暴露在太空进行舱外工作的时候,人们免不了好奇,既然太空是没有重力的,那么他们是如何长时间处在一个位置上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保障自身呼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永健 《航天员》2012,(2):28-32
浩瀚苍茫的太空,不仅是科学家们的天地,也是一些“小科学家”的用武之地。在航天飞机或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太空实验中,也凝聚了这些小科学家们的创意、心血和汗水。他们是一些太空实验方案的设计者、实施者或参与者,更是太空实验的受益者。那么,小科学家们的太空实验是如何选拔出来的?进行小学生的太空实验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实施这些实验呢?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使您对这方面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钱航 《航天员》2012,(3):38-39
我们都知道,空间站上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而宝贵,而且在微重力环境中洗衣机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在空间站日夜忙碌的航天员衣服脏了怎么处理呢?将来会不会有专门的太空洗衣机来为他们效劳呢?  相似文献   

4.
太空减压病     
张静雪 《航天员》2010,(4):69-69
我们知道.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首先要在气闸舱内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是呼吸纯氧,以预防太空减压病的发生,那么.什么是太空减压病呢?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在太空时无法叫救护车,也无法因为生病了就去看医生。但是他们在空间站飞行几个月以后.却能够健康地返回地球。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相似文献   

6.
对正在为即将执行太空任务而进行训练的航天员来说,他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可至今都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7.
沈羡云 《航天员》2012,(3):72-73
什么是航天员的心理障碍呢?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长期的精神紧张、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感到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之间关系紧张等,我们把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产生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称之为航天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8.
《航天》2009,(3):10-10
在今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天宫一号”空间试验站模型的出现掀起了晚会的高潮。这个庞然大物究竟对我国的太空探索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腾月  思飞 《航天》2012,(6):41-43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太空观光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乘坐太空电梯。然而,要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计划却十分不易。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尽管如此,日本一家公司还是迎难而上,准备在40年内建成太空电梯,每次可搭乘30名乘客升到距离地球3.6万千米的太空中。  相似文献   

10.
邢燕子 《航天员》2011,(6):53-54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妙的情感。从古自今,人们都在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情。当人间的一对夫妇犹如“比翼鸟”先后翱翔于太空时,这又将成为多少有情人热切神往的佳话呢?  相似文献   

11.
前哨 《航天》2009,(6):40-42
乘“太空出租飞船”到太空旅游 什么是“太空出租飞船”?载人航天发展至今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太空出租飞船”。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哪一国发明的?为什么要发展“太空出租飞船”?当一听到“太空出租飞船”这个名词时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和问题。其实所谓“太空出租飞船”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主要是用来说明未来的载人飞船不是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建造的,而是由民营企业或公司建造的。当有人因公或因私要到太空去,即可租用这种飞船。  相似文献   

12.
陈小春 《航天员》2009,(6):74-75
航天员到了太空,一般都吃地面早已加工好的罐装食品,还有少量袋装新鲜水果蔬菜,各种饮料也都经过脱水处理。如果一位爱好美食也会厨艺的人上了空间站,那他(她)在吃饭上面,又有什么讲究呢?如果他(她)不甘单调的食品安排,想自己烹饪一顿自己想吃的美味,他(她)又会如何尝试?是否能如愿以偿呢?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筛选出了16项有趣的太空小实验,这些在地球上司空见惯或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太空中又将如何现身?或者,在地球上只能梦想的事情,如乘坐魔毯飞翔,到了太空是否能够梦想成真?让我们随着这些实验的太空实践者若田光一的身影,来观看这些变化吧。  相似文献   

14.
在太空听音     
陈曦 《航天员》2013,(3):60-61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而在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中,航天员只能靠空间站中密封的空气来维持生存与生活。可是,万一空间站发生空气泄漏该怎么办?航天员的安全又如何得到保障呢?其实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必过于担心这点。弗吉尼亚州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航空航天技术专家马达拉斯说,如果发生空间站漏气故障,特制的报警器会发出声音,在警报的提示下,航天员会找出泄漏的地方,并采取措施饵决问题。这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正如自行车胎漏气了,修车师傅知道怎么找到漏洞把胎补好,这有什么可值得一提的?但是在空间站上,这项操作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5.
钱航 《航天员》2013,(4):49-51
我国第一场太空课完美呈现在国内8万所中小学和6000多万学生以及无数观众面前。不过在享受太空课堂的精彩的同时,我们是否了解这神奇的太空课堂是怎样炼成的吗?实际上这堂太空课,不仅太空课题经由全国很多专家的论证,太空实验也是全国范围的实验海选的结果。更有教具的选择,航天员艰苦的训练,以及地面支持系统和航天各系统的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50年前,苏联首飞航天员加加林驾乘“东方”号飞船,勇敢地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荒芜寂静的太空,人类第一次离开了其繁衍生息的地球摇篮,世界自此开始进入了崭新的载人航天时代。这次飞行任务充满未知、风险和挑战,加加林出发前在想什么呢?2011年9月在俄罗斯举办的太空探索者协会的年会上,主办方首次披露了加加林飞天前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2,(1):52-54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那么.当航天员站在地球之上的太空时,对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有何思考,能看多远呢?2011年10月19日,第29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福萨姆(Michael Fossum)在距地球278千米的太空,接受了地面太空网记者维琪的视频采访。以下就是福萨姆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看法,以及对于我们应当如何激励人们去探索太空的思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远见!  相似文献   

18.
浩淼的太空装点着无数人的梦,当航天员在太空遨游或漫步时,我们不禁去想象生活在太空是怎样一番情景,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国际空间站第33期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萨尼塔威廉姆斯(suniWilliams)值守国际空间站期间,与我们分享了一次“受挫”的太空出舱活动全过程。尽管数天后她和同事再次进行出舱活动时顺利完成了未完的任务,但那次出舱活动的失败以及为再次出舱的准备过程都更直观、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别样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钱航 《航天员》2011,(6):63-64
空间站上,要实施诸多科研项目,大都会使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但如果太空中的电子设备过热怎么办?在地面上,电脑可以通过小风扇来散热,而在微重力环境下,没有空气对流运动,从而给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散热就成为一个难题。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难题到底是如何解决的呢?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1,(1):16-17
美国空军12月3日宣布,X-37B空天飞行器已于当天早些时候返回地球,并且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安全着陆。在太空待了7个多月,X-37B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呢?如果X-37B是美国航天飞机的验证机,那么X-37B要验证的技术可能会包括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