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烧蚀对再入体绕流电子数密度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化学非平衡NS方程或其简化形式(粘性激波层方程、PNS方程)出发,采用分区求解的方法数值模拟含泰氟隆烧蚀产物的高超声速再入体流场.首先计算分析了RAM-C飞行试验状态和一个考核算例,对计算方法和程序作了初步验证.其次耦合烧蚀壁面边界条件和流体控制方程,采用19组分28个反应的化学反应模型,对有、无烧蚀情况下高超声速钝锥体再入绕流及底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烧蚀产物对再入流场电子数密度及温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在航空发动机风扇鸟撞试验中弹托在剥离时发生破损而导致其碎片飞入试验舱,开展了鸟撞试验脱弹过程的冲 击动力学研究。采用LS-DYNA动力学仿真软件对鸟撞试验中弹托与脱弹器撞击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考虑到脱弹过程中 材料高应变率的影响,应用Johnson-Cook材料模型描述了弹托和脱弹器的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分析获取了弹托的变形、位移、应 力、动能等参数的变化过程。采用压缩空气炮进行了鸟弹发射,并将弹托变形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弹 托变形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4.4%,证明仿真方法有效;在脱弹过程中弹托前端会张开,产生喇叭口状变形;弹托中后部的 应力水平始终保持在80 MPa以下,不会因冲击作用发生破损而导致其碎片飞入舱体。  相似文献   

3.
核燃料(如氘丸)的添加是维持核反应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在核能发电中占重要地位,目前世界上大的TOKMAK装置采用二级轻气炮来进行燃料的添加,本文介绍:1.发射氘丸的特殊二级轻气泡;2.发射氘丸的弹托设计;3.利用炮口射流后效作用的弹托分离技术。利用上述技术得到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氘丸发射速度-4km/s,氘冰完整,在规定距离内弹托分离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发射的重复性极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近似的激波关系、球锥体压力分布、平衡气体状态方程、边界层厚度计算公式及转捩准则等,按照流管法计算了4种再入飞行器的外流转捩雷诺数和转捩距离,并给出了高硅氧、碳石英、碳碳球锥模型的转捩雷诺数范围,对再入飞行器和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供了再入飞行器鼻锥材料筛选试验的结果,这些筛选试验是在俄亥俄州莱特·彼得逊空军基地的空军飞行动力实验室再入鼻锥试验设施上进行的。这些试验称为“M组”试验,是政府部门为发展先进鼻锥材料而进行的若干批鼻锥筛选试验中的第一批试验。至少有10个承包商和政府部门参加了这些试验,共计试验了75个模型和21种材料。这组试验的结果以及试验后的若干分析工作,为当前的鼻锥材料建立了一个广阔的数据基础。这些模型中。有4种是石墨材料,有17种是碳—碳材料。碳—碳编织形式包括1—1—1、1—1—3、1—1—4、1—1—5、2—2—1、2—2—3、2—2—4、2—2—6的排布形式,外加一种极向编织方案。关于碳—碳的制作,至少包括了五种工艺方法。从鼻锥材料在再入鼻锥试验设施中展示的性能来说,最好的材料是994石墨和2—2—3精细编织碳—碳。另外。其余那些石墨和几种碳—碳结构也都是有希望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风洞模型投放试验轻模型法重力效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金刚  谢峰  张晨凯  马汉东  秦永明 《航空学报》2020,41(6):523434-523434
风洞模型投放试验是研究超声速机弹分离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相似参数的选取是影响试验准度的关键因素。有初始弹射速度的超声速机弹分离研究中,通常采用"轻模型法"得到模型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相似参数,但该相似参数中模型重力模拟不足。为了研究重力效应对投放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CTS试验技术对全尺寸真实参数与缩比尺寸轻模型法相似参数条件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载弹与载机分离过程中,载弹位姿相互耦合,垂直下落位移的快慢会影响载弹姿态角的变化;轻模型法相似参数条件下,载弹垂直下落位移较慢,虚拟重力的修正方法只能近似修正下落位移,不能对导弹姿态角进行修正,而姿态角会影响下落的位移;机弹分离安全性方面,轻模型法相似参数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较真实参数偏危险。  相似文献   

7.
硅基材料烧蚀产物对再入体流场特性影响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再入体低温烧蚀的硅基防热材料,考虑热解效应和硅碳反应,采用24个组分57个化学反应式的空气/烧蚀化学模型,初步建立了数值模拟再入过程非平衡流场的烧蚀计算模型,并对典型简化钝锥再入体的再入绕流流场和弹道靶试验模型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再入体表面温度和流场烧蚀组分等参数变化规律以及硅基材料烧蚀效应对流场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弹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橇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严  史新兴 《推进技术》2001,22(1):26-29
为了研究弹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动态启动加速过程,开展了发动机火箭橇试验研究。通过火箭橇试验,可掌握导弹发射条件下弹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启动加速特征,暴露发动机在启动加速方面的设计缺陷。火箭橇试验能够真实的模拟导弹发射条件,它对于弹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EPDM薄膜橡胶包覆材料的粘-超弹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描述一种新型三元乙丙(EPDM)橡胶薄膜包覆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不同拉伸速率(0.1~5mm/s)下的单轴拉伸试验和多步松弛试验。研究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建立了有限变形下的粘-超弹本构模型。模型由超弹与粘弹两部分组成:超弹部分基于多项式应变能函数推导获得,粘弹部分则采用Maxwell模型来描述。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和多步松弛试验分别获得粘弹参数和超弹参数。将所建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材料在20%工程应变范围内的力学特性,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偏差仅为5.6%,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气动分离技术使弹丸弹托分离的情况,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采用气动分离技术使弹丸弹托分离,基于气体动力学与摩擦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弹托绕流模型与弹丸弹托气动分离模型。使用Fluent进行绕流仿真,得到了不同速度下弹托分离前后状态下的阻力系数,再用Simulink对54式12.7mm穿甲燃烧弹的弹丸和弹托进行分离仿真,得到了弹丸弹托分离过程的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利用气动分离技术可以使弹托和弹丸较好地分离。上述研究为弹丸和弹托的研发、使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玻璃纤维增强泰氟隆烧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玻璃纤维增强泰氟隆材料的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到了有液层机械流失的传质参数的关联公式,利用此公式可对此材料的驻点与非驻点烧蚀性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王肖  郭杰  唐胜景  祁帅 《航空学报》2019,40(3):322565-322565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再入段时间协同制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度-速度剖面的预测校正协同制导律。首先在高度-速度剖面内设计了参考轨迹,利用两个轨迹参数在线预测剩余飞行航程和时间;通过数值算法校正两个轨迹参数以满足航程和时间约束并求取实际控制量,结合侧向航向角走廊实现了单飞行器的时间约束再入制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飞行器的时间可调范围,针对多飞行器协同再入任务设计了协同飞行时间和协同策略,实现了时间协同再入飞行。该策略考虑到再入过程中的通讯困难,避免了弹间通讯,且充分利用了飞行器纵向动力学,时间可控范围较大,更加适用于实际的再入过程。仿真结果说明了时间约束再入制导律对时间的可控性和协同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求解N-S方程的VOF方法,引入Schnerr-Sauer空化模型、SST k-ω湍流模型和6DOF刚体运动模型,通过重叠网格技术建立两发射弹齐射出水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研究了不同发射无量纲时差下射弹齐射出水过程的超空泡演化特性、射弹的弹道轨迹、偏转角变化和减阻性能,分析了超空泡流场的干扰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同步发射出水时,射弹超空泡内侧扩张受到抑制,在出水阶段超空泡发生了非对称性溃灭;两射弹的弹道稳定性较差,其偏转角的最大值达到了3.1°;对于异步发射出水,首发射弹超空泡前沿轮廓基本对称,而次发射弹超空泡前沿轮廓内侧壁面发生膨胀,失去了对称性,随着发射时差的增大,次发射弹超空泡内侧前沿轮廓曲率变小。首发射弹在出水过程中能维持良好的弹道稳定性,次发射弹在压差作用下向内侧偏转,运动轨迹也向内侧偏移,运动过程中次发射弹的最大无量纲水平位移和最大偏转角随发射时差的增大而减小。相比异步发射出水,同步发射条件下射弹的无量纲竖直速度衰减略快。  相似文献   

14.
均匀流场拉条模型颤振导数识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条模型作为介于全桥气弹模型和节段模型之间的一种气弹模型,在以往的研究中,常用来比较分析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结果的差异而使用,而没有利用该模型进行主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的研究报道。本文则引入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拉条模型颤振导数识别,并设计了一个平板断面的拉条模型,在均匀流场下进行了颤振导数识别试验研究,与理想平板颤振导数理论解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与理论解的吻合说明了拉条模型颤振导数识别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钛合金空心风扇单叶片大鸟撞击试验方法,针对宽弦钛合金空心风扇叶片开展了大鸟撞击叶片位置敏感性分 析、鸟撞参数设计及鸟弹姿态控制研究,制定了大鸟撞击风扇叶片试验方案,完成了试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钛 合金空心风扇叶片对大鸟撞击位置敏感性强,撞击最危险位置为50%叶高处;通过采用人工明胶鸟弹、优化弹托和增加泄压段,可 有效提高鸟弹姿态控制精度;验证试验结果与设计预期吻合度良好,表明风扇叶片静止且鸟与风扇叶片的相对速度为工作状态下 的大鸟撞击试验可有效模拟大鸟撞击叶片的冲击历程。  相似文献   

16.
旋转盘腔紊流流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靖周  吉洪湖 《推进技术》2002,23(6):472-476
为了比较近壁紊流模型对旋转盘腔内流动特征模拟精度的影响,采用在核心区选用标准k-ε模型、在近壁区选用单方程和Launder-Sharma两方程两种低雷诺数模型的区域紊流模化方法,对具有径向出流的转-静盘腔和具有径向出流的共旋盘腔结构的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的两个算例中,前者采用近壁单方程模型要稍优于两方程模型,后者采用近壁两方程模型要明显优于单方程模型,因此近壁区紊流特性的处理对旋转盘腔内的流场模拟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防喘系统为某型歼击机研制,采用了数字式防喘控制器,能适应战斗机发射多种武器的要求,可按不同弹位、不同弹种和发射导弹时的不同飞行条件实现不同的控制规律。通过试验室物理模拟试验、火风洞温度畸变试验、地面和飞行台吞噬火药气体试验、高空台试验,优选了防喘控制规律,完成了全飞行包线的实弹考核飞行试验。研制过程中采用发动机进口热扰动参数和防喘系统有效性准则来评价防喘系统的工作能力,使研制工作逐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为描述空间再入充气结构的非线性结构动力学行为,基于二维坐标系计算了再入返回过程中的弹道方程,利用CFD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再入高度处的流场及表面热流分布。同时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空间再入充气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充气压力、薄膜厚度等材料非线性因素对静力学特性和模态特征的影响,并利用流固及热固单向耦合的方法,分析了考虑高超声速流场气动压力和气动热作用下空间再入充气结构的特性变化。研究表明:驻点最大热流密度随半锥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初始再入角的增大而增大;当飞行高度大于40km时需着重考虑气动加热效应对结构热应力及热模态的影响,而飞行高度小于40km时气动压力对结构静应力及模态特征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飞机结构整体壁板疲劳试验的声发射监控研究。整体壁板试验件选用航空上常用的铝合金材料。试验采用常幅载荷谱,用声发射技术监测疲劳裂纹的萌生。通过对采集的计数、能量、事件以及幅值等声发射信号进行参数分析,预报了疲劳裂纹萌生的时间。结果表明,材料裂纹萌生和扩展时有很明显的声发射现象,声发射技术能够准确预报金属飞机结构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从而为飞机结构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优化反导拦截弹的越肩发射制导律,实现了对尾追目标的拦截,采用伪谱法和滑膜变结构理论设计了全弹道复合制导规律。利用Radau伪谱法求解以转弯时间最优为指标泛函的最佳转弯规律,通过曲线拟合给出了初制导转弯段的过载指令。选择零控脱靶量作为滑动模态对末制导律进行设计;利用这两种制导律的加速度指令构造了交接班导引律实现弹道的平滑。最后,对载机越肩发射反导拦截弹拦截来袭导弹的反导场景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制导律能够完成反导拦截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