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星座通信系统的测控观点,基于卫星自主管理和采用新的伪码扩频测控体制,探讨简化地面测控管理所必需完成的大量复杂跟踪测量与控制任务的可行性,研究星座通信系统测控管理的操作设想。  相似文献   

2.
航天飞机是具有空间飞行器和飞机特性,可重复使用的一种空地运输工具,它是美国八十年代初开始试飞的新型载人航天任务。整个任务期间,要经历动态环境差异极大的发射入轨、在轨飞行、会合对接和返回着陆等阶段,因而对其的通信与测控也显得十分复杂。本文说明了这些特点,并分阶段介绍了航天飞机任务对通信测控的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测控和导航手段。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参与航天飞机通信测控的现有和未来的各系统以及有关的各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3.
远洋航天测控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测控设备的远程测试标校和故障诊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船载测控设备配备了大量的智能测试仪器,为建立船载测控设备自动化测试标校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基于PXI总线的虚拟仪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未来航天测控设备的自动化测试提供了新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船载测控设备远程测试标校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对在用测控设备软件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测控软件开发和测试环节中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测控设备软件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软件质量控制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自从日本着手宇宙开发以来,富士通有限公司就一直负责研制航天器测控系统,并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知识。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测控操作的新动向,并论证专家系统用于转移轨道中地球同步卫星的SOE(事件顺序)安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深空测控系统要求具有角度自跟踪功能,而和差双通道跟踪体制下测控设备在任务前需要进行校相。传统校相依赖标校塔,深空测控系统天线口径大,无法建造满足远场条件的标校塔,从而只能采用其他校相方案。本文通过分析校相过程的机理,并结合射电星具有全天候、分布广、星历精确已知的特点,得到了利用射电星校相的方法。通过前期大量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已确定应用于深空测控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工程设计和设备配置角度,介绍了在某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新型数据传输设备——LINK/2~ 。提出了LINK/2~ 的一些新的应用方法。这些新的方法在某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并经工程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可供采用LINK/2~ 进行工程设计和应用时借鉴。  相似文献   

8.
天基测控模式是航天器测控发展的必然趋势.天基测控模式与地基测控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实现天基测控是我国航天领域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天基测控技术和我国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航天器天基测控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航天器天基测控中心相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USB)是在Apollo任务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测控体制。它将跟踪、遥测、遥控、话音信号调制在同一无线电载波上,从而大大减少了星载设备的数量和重量,简化了测控操作。由于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所具备的显著优点,Apollo任务之后该体制迅速为各国航天测控系统所采用。到了八十年代,欧空局、法国、日本、德国等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统一S波段测控网,并能同美国的统一S波段地面网络联网。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航天器自主程度的不断提高,地面站存在的价值曾一度为人们所怀疑。然而事实证明,地面测控系统在航天任务保障中仍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介绍了Apollo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因而本文重点介绍继Apollo任务之后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的发展以及现状。着重论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硬件的改造及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的出现等几个方面。并简要分析了今后可能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在国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测控技术与设备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换代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提升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测控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刊以"航空测控技术与设备应用"为主题展开调查,力求通过我们的调查为测控技术与设备供应商及用户提供一些借鉴。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测控技术与设备供应商和用户2个角度展开。在测控技术与设备供应商方面,调查主要针对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如北京瑞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青云航空仪表有限公司、华北工控集团、北京康拓工控、凌华科技集团、研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友信科技公司、北京汉通达科技有限公司、日本康泰克、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控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用户则以国内主要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为调查对象,包括上飞、西飞、西航、商飞、贵航、成飞、洪都、哈飞、沈阳黎明、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等单位,调查测控设备在这些企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测控数据的软件定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控数据是测控系统测控任务的基础,测控数据的软件定义是测控软件设计和实现的重要步骤。本文对测控数据帧格式和帧字段种类进行分类,而后对各类测控数据帧格式和帧字段提出软件定义方法,最后给出两个典型测控数据的定义实例加以说明。本文讨论的内容对于进行正确合理的测控软件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信息系统的自主、安全、可控已成为测控中心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研究应用自主可控数据库是实现测控中心系统全面自主可控的重要环节。目前,卫星控制中心的数据存储系统大多以Oracle数据库为主,软件和技术服务费用昂贵,更新维护成本高,且可能带有信息安全和任务安全方面的风险。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研究分析了开源数据库MySQL在卫星控制中心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对MySQL数据库做了全面测试,包括功能、性能、系统级的高可用测试,以及MySQL与Oracle数据库的性能对比测试。研究和测试结果表明,MySQL开源数据库可以用于卫星控制中心系统以及类似的测控中心应用系统,对今后测控中心系统应用自主可控数据库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校相方法。在分析这些校相方法的基础上,对近场虚拟目标校相方法进行了试验分析。提供了大量试验数据,通过试验数据比较分析虚拟目标校相与远场校相的相同点,就使用近场虚拟目标进行校相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满足测控任务海上校相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航天测控资源存在“条块分割、设备分散”等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解决设想,其目的是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航天测控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测控资源和空间资源充分共享及综合利用。首先对我国地球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航天测控资源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根据不同卫星的测控特点,提出航天测控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想,并对其利弊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结合我国航天测控资源实际情况,指出了实现航天测控资源综合利用需要重点解决测控覆盖范围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航天测控系统实时软件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对此类软件可信性的评估越来越重要。然而,如何客观合理地给出一个可信性评估结论也成为新的挑战。通过对航天测控系统实时软件质量特性的分析,确定了航天测控系统软件可信性的评估指标。为了对这些指标进行客观评估,将第三方独立测试结果作为专家评判依据,采用二级AHP-Fuzzy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使软件可信性的评估结论更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6.
A205全台压气机试验用测控系统包括三部分:试验数据库的管理和奇异点剔除用专家系统、设备参数测控系统和性能参数测控系统,六个网络节点运行在NFS网络系统中。试验数据库、设备参数测控系统和性能参数测控系统是既可相互独立又可相互协调工作的三个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和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可能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测控需要,重点分析了适用范围内的RISC服务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继卫星系统在我国航天测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继卫星系统高覆盖、数据传输能力强,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其对优化我国航天测控网结构、提升中低轨道航天器测控能力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我国航天测控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在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段测控、载人航天测控、卫星在轨长期管理等方面开展中继卫星系统应用的思路,梳理了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及早期轨道段测控、飞船返回段测控、多址链路测控等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三十多年来,随着实用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的数目、种类以及复杂性不断增加。完全依赖地面的传统测控模式将无法负担由于航天任务的迅速增加而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单从改造地面测控网入手还远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只有发展航天器的自主能力才是根本出路。本文首先介绍了航天器自主的概念以及自主航天器的系统结构。对人们在导航、姿态、定点保持以及电源系统等领域所作的自主尝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分析了航天器自主对传统测控模式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步得出测控网的中心任务将由测控保障转为以监视为主这一结论。同时指出,无论自主发展到怎样的高度,测控网仍是航天工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仍然承担着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1)技术指标不断提高; 2)大量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 3)测量单元微小型化、智能化; 4)测控范围向立体化、全球化扩展,测量控制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 5)便携式、手持式以至个性化仪器仪表的大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