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叙述前苏联早期使用的照相侦察卫星“天顶”-2号和“天顶”-4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斗一号民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典型应用为例,按照民用用户应用领域划分,对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突出体现了北斗一号的应用优势,同时对其民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80年代初航天飞机试飞成功以后,就开始研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 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批准了美国航天局提出的建造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的建议,并要求在本世纪末以前建成。这一计划不久又发展成由美国、欧空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的国际合作计划,并将空间站定名为自由号。 自由号空间站采用大型桁架结构,主横梁长达150米。建成后的空间站重达200多吨,可居住8名航天员,输出75千瓦电力,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4.
王娟 《航天》2010,(12):5-5
10月20日凌晨2点~5点,随着鑫诺六号卫星C频段转发器的陆续打开,以及鑫诺三号卫星C频段转发器的陆续关闭,位于东经125度轨道位置上的这两颗通信广播卫星顺利完成了业务倒接。至此,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鑫诺六号广播通信卫星正式接替鑫诺三号卫星工作圆满完成,进入业务运营阶段。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在第一时间发出2014年一号文件,确定了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潘晨 《航天》2014,(1):17-17
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近3.8吨。  相似文献   

7.
海洋一号卫星——我国蓝色国土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我国海洋一号A星发射成功后,2007年4月11日,海洋一号B星又在太原升空,开始了服务我国海洋事业的辉煌航程。海洋一号B星的发射成功,将大大增强我国海洋水色遥感数据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观测水平,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报导,实践8号航天育种卫星已于2006年9月9日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的运行轨道,中星22号甲通信卫星也于2006年9月13日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践8号卫星和中星22号甲卫星的发射入轨,不仅使进入太空轨道的中国人造卫星的总数达到81颗,而且使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射总次数突破了两位数、达到100次。实践8号卫星和中星22号甲卫星发射入轨@李大耀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11月11日4点33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尼星一号)因太阳翼故障,电能耗尽,卫星失效。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通过国际公开竞标获得的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实现的我国整星首次出口。尼星一号于2007年5月14日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旋风号(Cyclone)火箭和天顶号(Zenith)火箭都采用了全自动准备与发射技术,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这种技术的国家。采用这种技术能减少费用,加快操作过程。火箭一旦在发射场的组装车间完成组装,就不再需要人直接干预,发射台也不需要人操作。 这项技术在旋风号火箭上已应用了12年。直至1989年4月  相似文献   

11.
“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第三代多功能、多用途、多接口(6个)的永久性的轨道站。由对接舱、生活舱、工作舱和发动机舱(服务舱)四部分构成。采用先进的舱段式组合结构,利用站载计算机实现最大限度的自动化。“和平”号质量21吨,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自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一年来成功地进行了多次重大的空间活动,诸如与“联盟”T-15号、TM-1号交会和对接;与“进步”25号~28号对接;“和平”号-“联盟”T-15-“进步”25号三者联合飞行以及“和平”号-“联盟”T-15号-“进步”26号三者联合飞行等。  相似文献   

12.
亚星公司在亚洲卫星一号成功发射后仅一年牛的时间里,就几乎租出了星上的全部转发器。亚星一号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助于改进亚洲地区一些国家的通信状况,还将导致亚洲地区卫星通信领域更激烈的竞争。因而,亚星二号项目能否继续获得成功将会更加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陈曦 《航天员》2012,(5):29-33
自2011年11月26日“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到成功着陆火星,共历时8个多月。它是“勇气”号和“机遇”号成功登陆火星后,NASA科学家开始研制的新型火星探测器,有望在火星探测方面迈出更大的一步。然而,从2004年“好奇”号火星科学实验室立项至最后登陆火星,共花费了8年多时间,“好奇”号火星车的诞生过程漫长而艰难。那么,NASA为何花25亿美元的巨资如此倾心于“好奇”号?它又是如何集各项先进技术最终应运而生的呢?  相似文献   

14.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118-118
2008年11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2D运载火箭同时将创新一号02星和试验卫星三号2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创新一号02星是一颗小型数据采集传输试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研制,主要用于水利、水文、气象、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试验卫星三号是中国第3颗技术试验卫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新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5.
令飞 《航天员》2012,(1):34-37
“好奇”号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 Curiosity)即将于11月25日从卡纳拉威尔角升空,预计在2012年8月到达火星。“好奇”号的长度约为“勇气”号火星车的两倍。重量是后者的5倍,大小与吉普车相当。“好奇”号继承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的很多设计元素,比如都是6轮驾驶设计,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奔赴正在太空遨游的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志在打通中国的天地运输走廊。20日19时41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收官之战打响。被外界亲切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的天舟一号,在"座驾"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护佑下,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载货启程。长征七号和天舟一号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  相似文献   

17.
左永亮 《航天员》2011,(5):17-20
9月29日晚,中国首个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预计在轨寿命两年,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6):704-704
11月25日12时0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六号"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十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有限公司抓总研  相似文献   

19.
月球l号苏联月球号卫星  相似文献   

20.
礼炮号轨道站是苏联迄今为止历时最长的一项载人航天计划。1970年,苏联在成功地解决了载人飞船的轨道对接问题之后,立即开始了礼炮号轨道站的实验研究工作。为了验证礼炮号的基本设计方案,次年4月,第一个礼炮号发射入轨,并在轨道上运行了半年左右。在整个七十年代,苏联相继发射了5个以上的礼炮号轨道站。尽管初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和挫折,但总的来说,礼炮号在设计方案和指导思想方面贯彻了正确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