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单相流体回路控温算法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新的载人航天器在控制密封舱空气温湿度同时,要精确控制流体回路上电池等大热耗设备温度的需求,文章给出了航天器单相流体回路的PID控制、模糊增量控制和专家控制算法,解决了控温点前存在大热容和大热耗设备的流体回路控温问题。新的单相流体回路控温算法的提出和应用,可以有效简化流体回路复杂程度,减少10%的热控质量和功耗。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航天产品热试验时被控对象的特点,并进行了建模分析,接着介绍了如何通过参数自整定技术获得PID的3个初始参数,并进行了模糊自校正PID控制器设计。为了检验该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文章选取了3次有代表性的试验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自校正PID控制方法具有适应性强、控制精度高、抑制试验系统温度滞后明显的优点,该方法较原控制方法超调量有所减小,过渡过程有所加快,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较好地解决了控制系统快速性和小超调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糊/PID混合控制技术,对自主交会逼近段的轨道控制进行了研究。将逼近段轨道控制解耦为三个独立通道的控制,并分别设计了逼近段轨道控制的模糊控制器、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混合控制器。在考虑导航和控制误差情况下,对模糊控制器、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混合控制器的轨道控制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三种控制器的轨道稳定性和燃料消耗情况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混合控制器的最后逼近相对运动轨迹比模糊控制器更稳定,同时燃料消耗更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HDL描述、FPGA实现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使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完成了控制器的VHDL设计,并在一个具体的FPGA芯片上实现了该控制器。由于采用了模糊自整定参数技术和增量式PID算法,本设计既降低了FPGA的资源耗费,又改善了传统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国际空间站内部主动热控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国际空间站内部主动热控系统工作原理.给出了命运号实验舱内部主动热控系统双回路系统的构成,以及内部主动热控系统的泵组、泵旁路组件、管路、三路混合阀、系统流量控制组件、机柜流量控制组件、手动流量控制阀、冷板、有效载荷/再生换热器、温度传感器、维修检测单元换热器、多路复用器/信号分离器等主要组件的功能.国际空间站内部主动热控系统集成度高,相互冗余,维护和更换易,其设计理念对空间流体回路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HDL描述、FPGA实现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使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完成了控制器的VHDL设计,并在一个具体的FPGA芯片上实现了该控制器.由于采用了模糊自整定参数技术和增量式PID算法,本设计既降低了FPGA的资源耗费,又改善了传统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智能Agent的航天器MEMS 自主热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航天器MEMS热控系统为对象,将系统层次的Agent智能体决策体系与热控系统自主控制任务相结合,形成一种无需外界过多干预的自主决策控制机制,即系统自身能依据所辨识出的外部轨道热环境及内部热负荷变化进行控制变量自主调节,达到优化协调多个控制变量且能自适应调节控制器参数的新型智能热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倾斜轨道卫星组合式散热面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传统被动热控设计思路的组合式散热面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优化散热面布局和合理利用空间外热流,实现热控系统热量合理分配,优化热控系统研制流程。以某卫星的优化设计实践为例,基于该方法建立的简化模型可以快速地确定散热面的布局和比例,并减小热控系统质量,表明该设计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动力学的运动控制是星球探测车研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某多轮驱动、多轮转向的月面巡视探测器运动控制为背景,在建立其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常规增量式PID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并进行了仿真比较。典型车轮失效情况下的仿真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月面巡视探测器四轮失效的情况,而常规PID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探测器三轮失效的情况。模糊自适应PID方法对参数扰动敏感性低,鲁棒性更强,较好地处理了常规控制方法可能产生的小超调与快速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分段自适应PID控制器及其在航天产品真空热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分析航天产品真空热试验时被控对象的特点及目前在温度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极点配置自适应PID 控制器的设计,并通过2 次热真空试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PID 控制方法具有超调量小、适应性强且在过程中无需手动调节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目前热真空试验中控制系统智能性差和超调量大的突出矛盾,极大地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值班强度。  相似文献   

11.
刘欣  梁新刚 《宇航学报》2018,39(4):457-463
为了在有限的结构尺寸下提高航天器热控系统的散热能力,提出与流体回路耦合的可展开式辐射器热控方案,建立可展开式辐射器空间散热模型,分析辐射器不同展开角度下系统的热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器展开角度的变化,辐射器吸收的空间热流也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决定热控回路的流量分配。在工程应用中,基于热控流体回路,通过调节可展开式辐射器的展开角度,可以有效提高航天器热控系统的能力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刘欣  梁新刚 《宇航学报》2021,42(3):390-396
为提高航天器热控系统对轨道调整的适应能力,本文研究了与流体回路耦合的可展开式辐射器热控方案在不同轨道高度下的热控性能,分析了不同轨道高度时辐射器面临的热环境的影响,在不同轨道高度下比较了固定辐射器与可展开辐射器的热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器展开角度的变化,辐射器吸收的空间热流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热控系统的散热能力带来直接影响,调节辐射器的角度可以扩大其对外散热能力。在工程应用中,基于热控流体回路,通过调节可展开式辐射器的展开角度,可以有效提高航天器的轨道热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热控系统中的热泵-蓄冷组合方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提出了旨在降低热控系统质量的热泵-蓄冷组合热控方案。通过对负荷进行预测,对热泵蓄冷系统的集成模式,系统的运行策略,以及蓄冷设备的容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热泵蓄冷组合方案能实现热控系统的轻量化设计要求,在未来航天热管理系统中具有相当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器的可重构式控温回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提出了载人航天器的可重构式控温回路系统,它由独立的中低温内外回路系统组成,可改善低温内回路由于控温点温度较低而对辐射器散热能力带来的影响,还可在某个外回路辐射器故障时进行系统重构,维持回路功能。建立了控温回路系统非稳态仿真分析模型,对正常工作模式下和某外回路故障工作模式下各舱回路控温点温度、设备温度、流量分配和载人航天器热负荷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外回路系统比单外回路系统散热能力高27%。当双外回路中某回路故障时,通过系统重构,外回路系统可维持1850W散热能力,能保障载人航天器平台安全,表明可重构式控温回路系统能提高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热传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对航天器用热传输技术近期的发展进行了汇总,主要包括:导热材料、微小型热管、槽道热管、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深冷环路热管、喷雾冷却系统以及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热传输技术。这些新技术是航天器高热流密度散热、大功率热传输、分散点热源散热及深低温热传输未来主要的解决途径,可供航天器热控研究及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小航天器单相流体回路自主热控地面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相流体回路是解决微小航天器热控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其内热源功率密度高、轨道热环境变化复杂,要求其具有高度自适应控制能力。为满足开展微小航天器单相流体回路自主热控研究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单相流体回路核心部件-微机械泵的PWM控制策略及实现算法,设计并搭建了其地面等效模拟实验装置,实现了该单相流体回路包括微机械泵驱动电压-压差输入输出关系、热源载荷变化及微机械泵转速变化的开环动态特性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所提出的单相流体回路自主控制方法控制效果的地面等效模拟实验研究,达到±0.5℃以内的自主控温效果。该控制策略除了可以实现高精度自主控温以外,由于机械泵功耗基本上与热载荷成正比,还可以减少热控系统运行能耗,因而在能量供应有限的微小航天器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Differently from traditional integration satellites, the modular satellites consist of several structurally independent modules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is unevenly distributed, while the interface between modules should support repeatable connection separating.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thermal control design, which supports the independent heat dissipation of an integration satellite, cannot meet the thermal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modular satellite. In this paper the modular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he carbon nanotube array on metal substrate is used as the thermal interface of the modules to realize the separable cross module heat transfer.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structural panels is coated by graphene film to enhance the internal heat transfer in the modules with limited internal space. The smart thermal control coating is used at all the heat rejection surfaces to suppress the orbital heat flux variations.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the thermal connection of the assembly and reconstruction system is built and the synergistic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whole satellite is achieved. As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technology,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circular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 orbit temperature in the extreme working conditions is simulat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odular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satisfy the thermal control demand of the modular satellite.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空间相机的控温精度以保证成像品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相机热特性的高精度控温方法。该方法从相机控温回路所控区域的能量平衡方程出发,根据控温区域自身的热特性参数,综合考虑其它控温区域对其传热影响以及外热流变化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控温周期内的主动控温功耗或加热占空比。通过建立某相机热模型,分别施加上述控温方法与开关比例控制算法,对控温效果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控温精度显著优于常用的开关比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