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年献辞     
金猴西归辞旧岁,雄鸡东唱迎新年。值此新春之际,我有幸通过《中国航天》杂志祝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支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各界人士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刚刚过去的199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空间年,中国开展并参加了一系列空间年活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世界空间年大会”和在日本召开的“亚太地区空间年大会”;中国主办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为回顾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初创到广泛应用、融入世界、开展航天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案例;展示航天技术在惠及人类、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宣传中国航天坚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意愿,经过与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积极沟通、协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拟于2016年11月25日在北京举办"航天国际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以庆祝中国航天成立六十周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航天局已经整整走过了10年的历程。这10年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最为辉煌和富有成果的10年,也是中国航天走向世界,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全面发展的10年。10年来,我国先后与2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空间合作协议和航天局间的协议30余份,已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众多的国家开展了实质性的空间合作。改革开放带来国际合作的机遇航天国际合作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早在1977年9月,中国航天技术代表团率先走出国门,对法国空间技术进行了考察。紧接着1978年8月和11月,中国航天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2 0 0 0年 11月 2 2日 ,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了关于中国航天发展政策的政府公告 ,即《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宗旨、原则、现状、未来、目标、思路以及国际合作作了简要的介绍 ,从中了解到中国航天的过去与现在 ,看到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事业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对于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航天报》 2 0 0 0年 11月 2 5日全文发表了这份白皮书 ,为使广大标准化工作者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 ,本刊在此对白皮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摘登。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京发布首个《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8)》,对2018年航天活动进行盘点,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技术创新、应用服务、国际合作、商业航天进展6个篇章全面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最新发展与成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18年发射次数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发射活动创造新纪录,以突破历史的37次发射首次独居世界航天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6,(11):10-1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6年10月12日发布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发表的第二版关于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这一白皮书的发表,回答了国内和国际上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切,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重申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及和平探索、利用外层空间的愿望,以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国际空间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张叶 《航天员》2013,(5):30-30
2013年9月16日,由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开幕式后,举行了纪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十周年的活动,由联合国外空司空间应用专家土井隆雄(Takao DOI)主持.来自世界各国的航天员、航天机构代表分别致辞表达祝贺,不仅表达了他们对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高度赞扬。还对中国载人航天在未来太空探索中注重国际合作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8.
空间碎片国际机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空间碎片国际机制(多边谈判机制)的分析,指出其发展趋势,从而为中国参加相关谈判工作提供参考。空间碎片国际机制的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化、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趋势。无论是从外空利益争夺、外空战略实现,还是从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航天立法体系完善的角度来讲,积极参加空间碎片技术合作与规则制定的国际谈判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建设上来看,中国应尽快制定“技术—政策(战略)—法律”三位一体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案;从国际层面看,可以借鉴美国一直坚持和贯彻的“技术—政策—国内规则—国际软法—国际法”外空策略,来开展空间碎片减缓和清除等方面的技术与规则制定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张伟 《中国航天》2012,(3):7-13
<正>2011年10月在南非首都开普敦召开第62届国际宇航联大会期间,中国航天人的代表首次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两项大奖,中国刚刚成功发射的天宫一号也成为大会上的热门话题:中国将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发展空间站系统的国家吗?美国会与中国在国际空间站上合作吗?中国是否有载人登月计划?中国航天的能力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到,进一步推广空间信息服务全球化应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让中国航天取得的成果惠及世界。近年来,全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灾害管理、环境保护、食物和水资源短缺,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挑战,尤其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给人类带来严重影响,为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增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提升我国航天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亟需加快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速度,让中国航天技术和应用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为适应航天产业领域不断扩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引导和保障航天产业有序发展,推动航天技术成果的固化,2012年5月31日,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技委在京召开航天国家标准体系及标准审查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审议中国航天国家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航天国家标准体系表,审查首批中国航天国家标准项目。  相似文献   

12.
《卫星应用》2006,14(4):10-16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发表的第二版关于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通过这个白皮书的发表,回答国内和国际上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切,表明中国政府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重申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及和平探索、利用外层空间的愿望,以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国际空间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国际空间法是指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之间开展外空探索、利用、开发活动中权利义务规则的总称。狭义的国际空间法仅指以联合国外空五大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条约体系,对于缔约国是具有强制的法律约束力的;广义的国际空间法还包括联合国大会决议和联合国外空委大会文件在内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具有很强的政治约束力的外空国际活动规则。中国1983年加入《外空条约》,1988年加入《营救协定》、《责任公约》和《登记公约》,没有加入《月球协定》。文章分析前4个公约以及《遥感原则》、《防止在外空部署武器条约草案》、"外空透明与建立信任措施"联大决议、《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准则草案》等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航天活动可能产生的限制和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航天事业虽然孕育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和举国体制之中,但改革开放大潮已经为之打上了深深的市场经济烙印。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变革一直在悄然酝酿,必将深刻改写中国航天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对中国商业航天的法治引领及营商环境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航天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庆伟 《中国航天》2007,(8):3-8,10
在7月10日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国际空间大学暑期进修项目(SSP07)公众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作了题为“发展中的中国航天”主题报告,就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经验和体会、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未来展望等内容与来自24个国家宇航界的学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为纪念1968年12月20日召开的联合国(UN)第一次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以下简称外空大会),联合国于2018年6月18-2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外空大会50周年纪念活动(UNISPACE+50),主要包括研讨会、高级别会议和展览。中国航天代表团参加了上述活动。中国与联合国签署关于开展"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意向宣言6月19日,与会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简称外空委)维也纳办事处举办"中国的航天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和造福全人类"主题宣介会。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  相似文献   

17.
《航天发射技术》2003,(1):25-25
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举办的中国航天展2月17日在维也纳国际中心开幕。  相似文献   

18.
《卫星应用》2013,(6):2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国际化与国际合作成为中国宇航界的热门话题。从9月上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南宁召开的第十届东盟博览会成功亮相,到9月下旬各国宇航精英齐聚北京召开的国际宇航大会,一直到10月中旬成都召开的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论坛,中国航天人士与各国同仁就航天的发展与应用及国际合作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交流。无论从哪个学科的角度来说,航天本身就是一种全球活动,也是航天技术造福全人类的创新之魂。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向全球市场谋求合作与发展,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及全球对卫星技术应用和服务业需求的扩张,近年来全球航天经济总量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而中国航天强国的建设实施又为全球航天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特别是我国航天已形成的全产业体系模式也为中国航天深度参与全球航天发展和航天治理提供了能力基础.《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如何在诸多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全球航天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拓宽国际市场是中国航天国际化所面临的突破性重大问题.本文从全球航天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探究我国航天国际化方向,其目的就是使我国航天国际化达到扬己之长,发挥优势,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航天产业制高点,不断增强我国航天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1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以下简称《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个篇章对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发布会还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超40次的"超级2020"航天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