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航空工业在改革开放前,因种种原因对国内外公开的内容很少,更谈不上系统和全面的介绍,仿佛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使得国内外人士很难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真实面貌。《中国航空工业要览》1989/1990版至2002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国内外航空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欢迎,同时对反映中国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的实力,提高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的知名度,增进外商与企业的业务联系和技术交  相似文献   

2.
孙伟 《国际航空》2005,(7):67-69
本期开始设立“企业风采”栏目,本栏目将着重介绍中国航空工业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和航空精英人物为发展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际航空》编辑们为了办好这个栏目将深入到科研生产第一线,对引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先进单位及风云人物进行专访,报道中国航空企业的最新动态,通过鲜活的人物和丰富的事例,全面记录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本栏目将以介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为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的成立,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也一分为二,成立新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I)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AVIC11)。7月1日上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二集团公司同时在京举行挂牌仪式。两大航空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国有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并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方式运行,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以及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力,实施国有资产的依法经营、管理和监督,并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同时对直接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的国有…  相似文献   

4.
邮购消息     
一、新品介绍《中国航空工业要览》(2002年版) 该书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中英文对照形式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概貌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二集团公司的主要情况,包括两个集团公司的主要成员单位,飞机及部件制造企业、发动机及部件制造企业、航空机载设备制造企业、工具机械制造企业、航空科研机构、专业公司与沿海外向型企业等。该书在2000年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部分企事业单位,新增了部分国外航空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5.
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立了。这表明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进行,其实质就是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经济,振兴航空。今年初,在总公司召开的第一次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上确定了航空工业腾飞计划,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描绘了壮丽的蓝图。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全面构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的国内对航空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加速了国有航空工业向高科技、产业化、集团化、市场化的方向转变,同时也为一些地方航空工业的兴建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土壤。本刊曾介绍过武汉直升机工业有限公司(见1997年第6期),当时它还是以中国首家地方性航空工业公司的身份出现的。后来,笔者在‘98珠海中国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又看到了几家地方政府兴办的地方性航空公司展出的航空产品。在参观过程中,通过与这些公司的广泛接触,笔者了解到,尽管目前我国兴…  相似文献   

7.
热气腾腾的1996年对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更是喜气洋洋。今年正是中国航空工业创建45周年。1月中旬,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召开了第3次工作会议,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八五”规划做了总结,对“九五”规划进行了展望,全行业上下无不精神昂扬、信心十足地准备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大干一场。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朱育理总经理,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以下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9 月 16 日至 18 日, 航空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举办了一期历时 3 天的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班。来自航空系统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和部分非航空系统单位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共计 44 人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次培训是由航空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办公室独立主办的。5 位长期活跃在标准化工作第一线,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标准化工作者为学员们提供了精彩的授课内容, 学员们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饶有兴趣。学习班结束前, 301所副所长周保富代表航空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了简短的发言, 他祝贺学员们顺利完成学业, 并向学员们介绍了该中心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由20 家企事业单位组成,主要包括: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飞机研究所、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以及上海国际航空技术贸易公司,是集产、学、研、科、工、贸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名副其实的民用飞机研发基地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团核心企业(简称上航)。上航有着良好的研制民用飞机的经验和基础。早在70年代,运10的成功研制,积累了民机研制、技术开发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并造就了一大批设计、制造骨干人才,为中国的民机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0年代,他们与原麦道…  相似文献   

10.
对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空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大,国际形势正在迫切要求建立强大的中国航空工业,我国的军机工业应当调整思路加强对地攻击力量,我国的民机工业不能再等下去,应当从支线飞机工业中找到突破口,振兴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建立新的机制,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提高设计人员的待遇,稳定、吸引和培养人才,为我国航空工业在21世纪再创辉煌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18日~27日,法国航空航天工业集团(GIFAS)在成都、西安、哈尔滨和北京举行了法国航空航天设备巡回展览和报告会,掀起了法国航空工业界向中国市场探索的小小高潮。在巡展期间,参展的15家法国航空企业对中法双方在航空工业领域内开展合作表示了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特别是希望能参与中国100座客机的研制计划,并表示支持中国的国产化立场。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弹指一挥间,中国航空工业已走过55年的历程。为纪念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2006年4月17日,中国一航、中航二集团共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庆祝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纪念大会。会上,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郭桂荣作了讲话,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高倬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张洪飚作了致辞。他们的讲话和致辞对航空工业55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进行了系统总结,对航空工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在中国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用航空》2003,(10):24-24
本届北京航展的两大主角是代表中国航空制造业主体的两个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4)-150(\304\352\307\260)]对原航空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组后成立的,[(\276\255\271\375)-150(4)]年的发展,两家企业在军民航空产品研发制造、国际化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航一集团在航展上重点展示了ARJ21的客舱段实体模型,及新型歼击机——枭龙/FC-1(原名超七)和新型高级教练机FTC-2000的模型。同时为展现其在航空电子和防护救生方面的成就,中航一集团还展出了多功能雷达…  相似文献   

14.
重点介绍了航空工业企业架构研究的方法体系及研究内容,并重点描述了航空工业业务架构的构建方法,用以提炼航空工业先进业务运作流程、手段与方法,确定了研究推进路线,并进行了成果验证,研究成果对推进航空工业通用业务模式的总结、表达及信息化通用参考模型的设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出版一期客观评价和报道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专辑,国际航空杂志社的记者和编辑兵分三路,一路“闯”西北,一路“下”东北,一路“走”江南,前往我国航空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集中的航空工业基地进行了广泛的采访和参观。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已经和正在向着独立自主和与世界航空工业结合并与之接轨的方向发展。面对国内经济的连续增长和中国军民用航空产品市场的不断增长需求,中国航空工业正在以腾飞的脚步迈入国家“十五”计划的宏伟发展阶段。 本刊将从本期开始,以“走近西北中国飞机城”为开篇,陆续刊出根据各路记者出行的采访记录整理的各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所领导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前景设想的一些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中国航空工业军转民走过的道路入手,总结了航空工业军转民以来的经验,提出了中国航空工业在新形势下军转民的近期战略目标、发展战略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航空工业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挂牌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成立暨挂牌仪式,分别于9月11日和12日在哈尔滨市和沈阳市举行。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是在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和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目的是加快空气动力专业技术发展,提高航空空气动力学科研水平,以满足国防科研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需要。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有利于集中现有科研力量和资金物力,实现优化配置,提高空气动力研究院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对探索今后航空工业结构调整方向,为中国空气动力事业乃至整个航空工业在国际竞…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是航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的组建工作已经完成,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初见成效,全年任务已顺利完成。1993年航空工业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稳定增长,效益显著好转。全行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比上年增长32%;实现利润5.4亿元,实现税金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5%。工业资金利税率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1.4%,流动资金周转加速5%。全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4家,其中8家超过了2000万元;科研院所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的单位有3家。  相似文献   

19.
《国际航空》2009,(3):80-80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以航空工业的典型事例,强调时代、背景,突出发展变化,从体制创新.民用飞机、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民机工业的特点,指出中国航空工业之不足,以及中国发展民机业的优势,时机策略和目标,尤其强调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人员素质高而工资低廉及是中国民机将来称雄于世界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