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通过选择收集、分析研究,在总结有关国内外技术情报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特点,着眼于未来的作战需要,从常规弹道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出发,紧密联系攻击航空母舰的长处与弱点,充分继承和发挥弹道导弹的优势,提出了一种用弹道式导弹攻击航空母舰设想方案。其关键技术是目标的侦察、定位、全程制导方案及丙入的末制导技术。全程控制导弹的飞行过程为:主动段、末修段、中段和再入导引段,导弹控制  相似文献   

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最高盟军司令部根据现有的和正在研制中的武器现状,提出了对敌后续部队的攻击方案(FOFA)。美国国内目前对这一方案仍有分岐。这一方案能否实施,还要取决于所需要的技术和新系统的研制情况。这里所提到的攻击仅限于采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攻击,不涉及核攻击。 攻击方案包括如下几项内容,即目标侦察和截获;目标攻击系统;作战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简称C~3I)系统。  相似文献   

3.
DDOS攻击的破坏性大,危害面广泛,稽查工作同样是困难重重。为了保障互联网的安全,对DDOS攻击进行深入分析犹显必要和紧迫。本文研究了DDOS攻击的原理、攻击的预防,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攻击矩形目标的子母弹为对象,提出一种计算射击概率的方法,该方法分析简单,计算量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曲东才  何友 《宇航学报》2006,27(6):1414-1418
由于对结构未知和不确定的非线性系统还没有形成一种通用有效的辨识和控制方法,为此首先对非线性系统逆模型辨识和控制的结构方案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复合控制思想,对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逆模型补偿的复合控制结构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BP MFN(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逆模型补偿的复合控制结构方案,并基于不同BPMFN逆模型结构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逆模型补偿的复合控制结构方案是有效的,且在满足辨识建模精度要求前提下,采用相对简单的BPMFN逆模型结构,对提高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效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导弹在攻击角度约束下对目标的打击效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分布式强化学习制导策略。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攻击角度误差,设计了一种新的奖励函数,使导弹在满足视场角约束的同时,视线角向期望值收敛。此外,为了增强强化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探索策略,提高了模型训练过程中对环境的探索效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分布式强化学习制导方法能够在固定攻击角度约束下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打击。与传统制导律相比,所提制导方法的攻击角度误差更小,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空-空导弹火控系统解算攻击区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快速仿真方案。在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地简化,基于瞬时平衡假设建立了导弹质心运动方程。采用时域离散相似法将导弹质心运动方程进行了离散化处理。通过传统模型、变步长积分模型、气动系数拟合模型和离散模型的仿真结果比较,表明气动系数拟合模型虽然运算速度最快但仿真精度最差,而离散模型不仅能大幅提高仿真速度,还能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从而为空-空导弹攻击区快速解算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张晨欣  王宁宇  王小刚 《宇航学报》2023,(10):1544-1554
针对空空导弹期望时间拦截强机动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不依赖剩余时间估计的新型攻击时间约束滑模制导律。设计了一种以弹目距离和攻击时间误差加权求和的滑模面,通过分析制导收敛条件,推导得到自适应非奇异权重函数,通过引入有限时间收敛条件,得到了一种有限时间收敛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在不依赖剩余时间估计条件下保证了终端打击精度和攻击时间约束。通过设计包含滑模变量的附加制导项,显著提升了攻击时间的收敛精度。针对未知加速度机动目标,分析并证明了该制导律对于拦截强机动目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制导律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有效性,并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DDoS攻击防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已经对Internet的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典型的DDoS攻击中,攻击者利用大量的傀儡主机向被攻击主机发送大量的无用分组,造成被攻击主机CPU资源或者网络带宽的耗尽。本文在介绍DDoS攻击原理和分析DDoS攻击网络的控制机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蜜网(honeynet)的主动防御方案,利用网络陷阱与跟踪技术,从根源上阻止DDoS攻击远程控制网络的形成,以达到主动防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连续波制导体系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难以攻击低速目标和空中静目标的弱点,并从原理上进行分析。认为在原基础上加以调整,就能使连续波导弹在不丧失原有低空性能的前提下,具备攻击武装直升机和气球靶的能力,结合某部队实弹射击气球靶训练,在加续波导引头采取措施后的导弹,获得了两发两中,击落气球靶的好成绩。实践验证了连续波导弹攻击低速目标和空中静目标的原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模型参考控制系统设计的一种完全参数化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文[1]中提出的前馈加反馈模型参考输出跟踪控制方案的存在性和求解问题,建立了该控制方案存在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该控制方案的完全参数表示。使得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只包含设计参数的选取和一些简单的代数运算,两个数值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简单、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黄志澄  陈杰 《航天》2009,(1):36-37
在未来冲突中,太空军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从防御敌方系统攻击到应对迅速变化的技术和支援需求,可谓不胜枚举。美国空军把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案称为“太空作战快速响应”(ORS)计划。  相似文献   

13.
挠性卫星振动抑制的变结构主动控制方案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工程角度出发,以具有挠性太阳帆板的卫星为背景,着重研究了挠性空间结构的低阶模型变结构控制方案。针对卫星的“飞轮—喷气”执行机构工作模式设计了算法简单的变结构控制律,并基于单轴气浮台全物理仿真系统成功地进行了国内首次挠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适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最优再入机动制导律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本文运用飞行力学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对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飞行器的再入机动制导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考虑飞行器命中目标时有落地速度和速度角要求的条件下,推导出了一种适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最优再入机动导引律。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论证了该制导规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受到欺骗攻击的主从神经网络的混合事件触发同步控制方法。所提出的方法采用以伯努利分布为特征的混合事件触发方案,通过仅在必要时传输数据来减轻通信负担并处理不可预测的网络环境。记忆事件触发机制可以在系统响应状态的峰值和低谷期间传输更多的数据。通过考虑实际情况中的不确定性,将网络诱导时滞和随机发生的欺骗攻击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并构建了相应的李雅普诺夫泛函。其次,使用李雅普诺夫理论,推导出一个稳定性判据。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向复杂网络理论,针对军事网络易受攻击的现状,对多重同余网络、无标度网络、q-回路网络、随机矩形网络等不同网络进行了6种不同模式的攻击,并研究了多攻击模式下不同网络的可控鲁棒性。仿真分析了在不同节点移除比率和边移除比率下,观察不同网络在不同攻击下的可控鲁棒性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随机矩形网络的可控鲁棒性在各种攻击模式下整体优于其他网络,说明具有多环状结构的有向复杂网络可控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组网雷达抗ARM能力分析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组网雷达抗ARM攻击的工作机理 ,继而提出评估组网雷达抗ARM攻击效果的方法及指标 ,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评估方法和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AOMDV路由协议存在的安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任模型的AOMDV协议(TM—AOMDV)。该协议中每个节点维护一张信任表,通过节点的历史交互信息计算互相的信任值,并根据信任值决定是否该节点做为下一跳节点;根据节点的行为以及信任值,提出了攻击节点的判断标准。同时为了防止某些正常节点移动到特殊位置时被误判为攻击节点情况的出现,提出了二次验证的方法。NS2仿真结果表明,与AOMDV协议相比,采用基于信任模型的AOMDV协议降低丢包率,增加网络的吞吐率,有效的抵御了黑洞攻击。  相似文献   

19.
目前,ARP木马攻击在校园网中频繁发生,导致网络运行不稳定,甚至中断。因此,本文从ARP协议入手,分析了ARP协议的漏洞和ARP木马的攻击原理,研究了校园网的安全机制,并给出了关于如何防范ARP攻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多导弹协同饱和攻击同一目标,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推导了带指定攻击角度的时间控制导引律,使导弹按指定落角和落向以指定攻击时间打击目标。但由于导弹在横航向通道通过适度机动调整剩余时间,可能导致目标超出导引头视场,因此设计附加视角限制修正项,进一步得到带导引头视场限制的具有攻击角度约束与攻击时间约束的导引律。另外,借助Dubins最短路径、弹道轨迹边界分析了多约束条件下可指定攻击时间的取值范围。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多约束条件下导弹协同作战三维制导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