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红  蔡小斌  康继昌 《航空学报》1997,18(5):619-620
研究了将飞机攻角影响引入进气道斜板调节系统的调节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调节规律使斜板调节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对深入研究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对某型飞机进气道自动调节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解算、调节与控制,增加了系统调节精度和可靠性的研究.阐明了在首批飞机的调试中通过对斜板调节机理的研究实验,得出了斜板在大小πk时调节曲线的对比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航空飞行器发动机进气量的控制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M数信号器。当飞行器进气道Ma达到某一设定值时,M数信号器提供信号给发动机进气道斜板调节系统。M数信号器选用机械膜盒作为敏感元件,根据Ma的测量原理求解得到Ma值,然后对M数信号器进行设计制造。经装机试飞验证,表明M数信号器可满足发动机进气道斜板自动调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一起进气道调节系统"手动"状态不工作的故障出发,从故障诊断的角度识别故障模式,在分析斜板调节规律和工作状态转换的基础上,判断"手动"状态不工作的故障原因,并验证排故结果。  相似文献   

5.
4 斜板数字式控制系统4.1 系统简介 斜板数字式控制系统,以数字机取代了斜板模拟式控制系统中的压气机增压比解算装置,系统其余部分基本同斜板模拟式控制系统。 由先进的高精度的振动筒式压力传感器分别感受发动机压气机进、出口的绝对静压P_1、P_2。通过频率/数字转换,将这两个信号送入中心处理部件中;在此解算压气机的  相似文献   

6.
舰载机斜板滑跃起飞情况地面载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舰艏斜板以减少舰载机起飞滑跑距离、降低甲板风要求,从而实现无弹射系统情况下的短距起飞作业,这已在一些“蓝水”海军强国的航空母舰上得到了多年应用。给定航母起飞甲板长度和斜板曲线构型,飞机能否成功滑跃起飞取决于它的气动特性、最大起飞质量、发动机推力、出口速度和起落架强度。 本文提出了一种舰载机斜板滑跃起飞情况地面载荷的计算方法,也建立了完整的斜板曲线方程(曲线已经过飞机适配性优化)。文中还应用本方法计算了某双座多用途舰载教练机的滑跃起飞地面载荷。  相似文献   

7.
不同倾斜角多斜孔壁冷却方式绝热温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林宇震  宋波  李彬  刘高恩 《航空学报》1999,20(3):201-204
对具有不同倾斜角多斜孔壁冷却方式绝热温比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为传热传质类比实验方法。多斜孔壁由多斜孔试验板模拟。多斜孔试验板中小孔方向与主流夹角为0°,小孔与板表面夹角分别为30°,45°及150°.各多斜孔板的孔排距比与孔间距比保持一致。实验结果反映了不同孔倾斜角对多斜孔壁冷却方式气膜绝热温比的影响。并讨论了在航空发动机中采用多斜孔壁冷却方式时选择孔倾角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战斗机地面斜板起飞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数字仿真方法,计算了歼击7型飞机的地面斜板起飞性能,并分析了计算结果,初步探索了采用地面斜板起飞缩短飞机起飞距离问题,对斜板形状对飞机起飞性能的影响及斜板起飞中飞机姿态的控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进一步研究斜板起飞技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偏角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传热传质类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偏角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多斜孔壁由多斜孔实验板模拟。多斜孔实验板中,孔排列方式均为叉排,小孔与板表面夹角均为30°,偏角从0°变化至50°,孔排距比与孔间距比基本相等。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孔偏角对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应用作者前期工作给出的各向异性斜板横向弯曲一般解析解对承受均布载荷的各向异性简支斜形极进行弯曲分析。讨论了各向异性、斜角β、各向异性θ对板挠度的影响。计算表明,对于各向异性菱形板的各向异性角关于对称时,板最大挠度相同,并在各向异性角为时菱形最大挠度取最小值,θ为0时菱形挠度为最大。  相似文献   

11.
膨胀边开槽对单边膨胀喷管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少丽  单勇  张勇  张靖周 《推进技术》2012,33(3):436-442
为了得到高气动性能和低红外辐射的单边膨胀喷管(SERN)结构,通过CFD/IR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单膨胀边开槽率、开槽角度和落压比(NPR)对单边膨胀喷管气动性能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落压比下,单膨胀边开槽形成的气动边界改善喷管气动性能;在高落压比下,扩张段内的热排气倒灌入上游的狭槽内,反而降低了喷管气动性能;随开槽角度增加喷管轴向推力系数减小;单膨胀边开槽后喷管红外辐射强度大幅度降低,最高降幅在XOY平面0°方向达90%;随开槽率增加红外辐射强度减小,而开槽角度对喷管红外辐射强度几乎没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控制壁面压力分布的分级单边膨胀喷管(SERN)设计思想.在强几何限制条件下,设计了一个基准模型A,与采用分级膨胀思想设计的模型B进行对比.然后,对模型B喷管进行缩比进行了冷流试验,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模型A与模型B数值模拟的对比结果表明,模型B喷管在推力性能下降很少的前提下,冷热态俯仰力矩差较模型A下降了44.6%,有效减小了飞行器的配平难度,验证了该设计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斜爆轰发动机的稳定燃烧机理,本文开展了飞行马赫数9的斜爆轰发动机的数值模拟研究和试验研究。首先,设计了全尺度斜爆轰发动机模型,发动机的总长度为2.8m。采用两级进气道压缩,每级压缩角度均为15°。利用三个小支板在进气道前缘主流核心区中进行氢气的喷射和混合。其次,对氢气混合过程和发动机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控制方程采用带化学反应的雷诺平均的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SST k-ω模型,化学反应模型采用9组份19步反应的基元反应模型。数值结果表明,氢气在进气道内混合得比较均匀,在燃烧室内获得了稳定的斜爆轰流场和正爆轰流场。接下来,在激波风洞中开展了马赫数9状态下的斜爆轰发动机稳定燃烧机理试验研究,在50 ms的风洞有效试验时间内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斜爆轰流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在试验中形成了斜爆轰波。研究结果证明了斜爆轰发动机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正>半年多来,燃油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航空公司似乎受到了直接影响,获益较多,但一段时间内是否也能为维修企业带来利好却是众说纷纭。近期各大航空公司的财报统计纷纷显示,航空公司在过去半年来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燃油成本的持续走低。例如,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月25日发布的数据,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为49.56美元/桶,而欧洲布伦特原油价格为59.78美元/桶。去年同一时间,其价格分别为102.88美元/桶和108.98美元/桶。即使最近几个月燃油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但仍也基本徘徊在60美元/桶,属低位。  相似文献   

15.
后掠压缩斜板进气道进口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一种后掠压缩斜板进气道(Caret进气道)的进口激波结构、进口流动对管道后部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对进口倒圆修形的影响、激波覆盖面也进行了讨论。数值模拟采用N-S方程和标准k-ε模型加壁面函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超音速情况下,由于进口存在较强的正激波,进口斜激波强度的不均匀性,对管道内部流动看不出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两压缩面交角处的流动对管道后部流场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非对称喷管流动分离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对称喷管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和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中特有的关键部件,在跨大马赫数范围工作时,往往在非设计点下会出现严重的流动分离。针对非对称喷管在过膨胀状态下的流动分离现象,通过试验验证二维数值计算(计算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正确性,利用数值计算样本点拟合得到了非对称喷管在过膨胀状态下的分离准则表达式,并进一步通过不同构型的非对称喷管分离的试验数据来验证该准则的准确性和普适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特定非对称喷管计算分离数据获得的分离准则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在所进行的试验模型和条件下,两者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3.68%,更好地说明了该分离准则对非对称喷管内的分离预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同时也跨出了其普适性证明的第1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斜置机翼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根据超声速机翼经典理论,说明了斜置机翼可有效减小高速飞行阻力的原因及其可变几何外形的能力;分析了斜置机翼独特的非对称布局带来的非线性高度耦合的气动特性和飞行动力学特性,并阐述了针对这些特性所需的各个方面的设计;最后对斜置机翼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气动斜坡/ 燃气发生器方案燃料掺混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气动斜坡喷注器在提高掺混、点火及稳定火焰方面的作用,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气动斜坡及单孔直喷/燃气发生器2种方案冷流掺混流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气动斜坡方案在燃烧室中能形成更强、更复杂的流向涡结构,对增进燃料掺混作用明显;在燃烧室后半段2种方案羽流面积相差不大,但是气动斜坡方案燃料质量中心在燃烧室中心区域附近,直喷方案燃料质量中心更靠近燃烧室上壁面,气动斜坡方案燃料分布更加均匀,到燃烧室出口处,掺混效率比直喷方案的高约10%;与直喷方案相比,气动斜坡方案对主流的影响更小,总压恢复性能优于直喷方案的,在燃烧室出口处,总压恢复系数比直喷方案的高约10%。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泡沫夹层结构斜坡过渡区域的三维(3D)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斜坡过渡区域的坡度角分析优化。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Nastran,建立了考虑斜坡过渡区面板铺层递减的泡沫夹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结构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一步讨论了坡度角对于夹层结构过渡区域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夹层结构坡度角在25°~30°时能够达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及减轻结构质量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