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汇总了俄罗斯文献中有关机械产品可靠性计算的一些数学公式,并说明了一些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其中包括产品输出参数与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渐发性故障与突发性故障及它们同时出现的过程变化规律,产品参数逼近极限状态与估计等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汇总了俄罗斯文献中有关机械产品可靠性计算的一些数学公式,并说明了一些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其中包括:产品输出参数与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渐发性故障与突发性故障及它们同时出现的过程变化规律,产品参数逼近极限状态与估计等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机械产品可靠性具有与电子产品许多不同的特点。如:涉及面广,可靠性问题复杂;影响因素复杂,故障模式多;故障数据分散;故障大多服从威布尔分布而不是指数分布等。而更使人们关注的是,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至今尚无完整的方法。前苏联工业部门十分重视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问题,长期的努力使他们在这一技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确立了优势地位。本文作者通过跟踪、分析前苏联有关可靠性标准、专著等文献后认为,从故障机理与故障物理分析入手,是他们解决机械产品可靠性问题关键方法所在。为此,本刊将分期连载5篇系列文章,介绍前苏联可靠性专家从故障预测到实现可靠性目标的基本思路和技术途径。在总题名为“故障物理分析与机械可靠性”这一总标题下,拟发表的这5篇文章是:1.机械产品劣化原因及能力降低与故障发生过程;2.故障物理分析基本内容;3.参数及损伤变化与极限状态的数学描述;4.可靠性指标名称与指标产生过程;5.机械可靠性设计与试验。  相似文献   

4.
说明了按产品特征选择新研产品可靠性参数的基本依据和原则;介绍了按产品所受能量作用与随之而引起的输出参数变化的因果关系和信息源情况,确定可靠性指标的一般过程、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5.
离子注入材料表面优化技术首先是由氮离子注入改善金属材料表面耐磨性开始的,其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此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80年代以来,金属元素(如Ti、Zr、V、Nb、Mo等过渡金属和Y、Ce等稀土金属)离子注入材料表面优化研究将此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已经取得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注入可以综合地改善材料表面的多种性能,如耐磨、润滑、耐蚀、抗疲劳等,比氮离子注入的表面改性效果更加有效,其应用范围也更广泛。 金属离子注入材料表面优化技术的基本过程和工作原理,概括地说就是一台离子注入机产生100keV量级能量的离子束,再将载能的离子束打到需要优化处理的材料表面,引起材料表面层内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以改善材料表面的耐磨、润滑、耐蚀、抗疲劳等性能。  相似文献   

6.
前言高分子材料在实际使用及长期贮存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老化问题。例如,产品上使用的某些亲水性聚氨酯材料曾出现过发粘和流汤等老化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湿度所引起的水解反应使高聚物转化为液体的缘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样的材料老化速率与水蒸气所存在的浓度成正比。但是,对斥水性的硅橡胶粘合剂来说,是否存在着水解变粘等老化问题,其老化速率与水蒸气存在的浓度是否同样地成正比关  相似文献   

7.
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有3项影响表面完整性的主要因素,即引起内应力和微裂纹的热作用;侵蚀材料的化学作用;造成表面层软化的电化学作用。为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文中介绍了改善表面完整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切削速度范围157~314m/min内,在23-1析因设计的基础上,对兵器用难加工材料超高强度合金钢进行了高速干式铣削试验。在考查表面特征测量值———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加工表面层一定深度内微观金相组织变化规律与显微硬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切削超高强度合金钢时,切削用量对工件表面层组织特性有显著影响;高速加工过程对可见表面之下会产生塑性变形堆积层、回火马氏体、过度回火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等变化;当以较高的切削速度铣削超高强度合金钢时,选择较大的每齿进给量对工件表层金相组织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HTPB推进剂定应变老化损伤本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复合固体推进剂在定应变老化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及本构行为,开展了HTPB推进剂方坯定应变加速老化试验。考虑到推进剂内部缺陷分布的随机性,建立了定应变老化条件下推进剂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在构建损伤变量方程时,通过引入初始损伤系数,将推进剂的老化过程等效看作是一种损伤过程。基于定应变加速老化试样的单轴拉伸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准确地描述推进剂在定应变老化过程中的力学行为。通过对模型参数进一步分析发现:初始损伤系数方程能区分化学老化与定应变对推进剂的损伤作用。化学老化对推进剂的损伤效应随老化时间呈指数规律增大;同一老化时间段内,定应变对推进剂的损伤作用呈指数规律增大。化学老化不但影响本构模型曲线在损伤段强度的大小,还影响其形状特性,在55℃条件下,老化时间小于284d时,试样拉伸曲线具有明显的屈服区;老化时间大于284d时,没有明显的屈服区。定应变仅降低损伤段强度的大小,不改变其形状特性;在定应变老化过程中,损伤应变阈值随老化时间及定应变水平基本呈现线性关系下降。  相似文献   

10.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定义疲劳损伤参数,通过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结合扫描电镜等观测手段,定量跟踪了三种表面处理镀层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损伤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因基体材料产生表面滑移塑性变形,三种表面处理镀层都以不断开裂的损伤方式发展。磷化膜层表现为在比较长的循环周期里产生连续的疲劳损伤过程;晶化镍磷化学镀层和铁镍磷合金电镀层则在较短的循环周期里大规模开裂,磷化膜在疲劳损伤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韧性。试验结果还显示:三种表面处理层都是在循环载荷作用到一定的循环周数才开始开裂,说明表面处理层都有一定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定量断口学的发展过程,说明了RL与RS的局限性。详细论述了分形几何作为一种新理论在断口分析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模糊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压缩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然而,经典主成分分析它对极端值及缺失值非常的敏感,而极端值与缺失数据会带来残缺或错误的分析结果.针对经典主成分分析的缺点本文提出了模糊数学期望、模糊离差、模糊方差、模糊协方差及模糊相关系数的概念,从而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来改进经典主成分分析,即模糊主成分分析(Fuzzy PCA).把模糊数学的知识应用到主成分分析中,使模糊集参与决策分析,使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达到最小,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本文以模糊主成分分析为出发点,建立了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平台具有可移植性,为其它使用提供了通用接口,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3.
引信作为武器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其可靠性决定了整个武器系统的最终毁伤效果.现有引信可靠性研究多集中于对某型引信或引信某个机构的可靠性分析.基于故障树分析法,以引信系统分析为基础:首先,根据引信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常见的故障模式;然后,根据故障模式建立故障模型并以某型触发引信为例,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影响该型触发引信...  相似文献   

14.
动力学分析在某直升机尾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直升机尾桨动力学信号特征分析着手,从动力学特性影响方面分析了直升机尾桨产生故障的原因,并结合故障件的检查进一步确认故障原因,从而提出了从动力学信号分析故障原因的程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断裂螺钉的断口观察,分析了螺钉的装配情况,找出了断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某零件的裂纹进行了断口分析及金相组织、化学成分、抗拉强度检查,结果表明:压铸件的开裂是由于组织的不均匀性引起强度降低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正>提出工业软件的定义和分类,并结合国内外工业软件发展现状和航空工业的应用分析,论述了工业软件发展规律,认为工业软件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产物,强调工业知识在工业软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指出工业软件起源于工业并依托于工业才能发展壮大。文章最后以国家级工业软件研发基地规划为指引,总结了国内工业软件重点发展方向,并对工业软件产业化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各种网络扫描技术,从扫描的范围、源头、速度、内容将网络扫描技术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扫描技术实现上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指导扫描器的技术实现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美国民用航空规章(FAR)——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标准第29.785条“座椅、卧铺、担架、安全带和肩带”的适航条款。首先研究了本条款的起源以及后来的发展历程,即历次修正案;同时分析了各次修正案修改的背景修改内容和修改原因。为航空器设计人员提高对航空器适航的认识提供了辅助性资料,使从事适航工作的人员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适航条款的本质目标,缩小与世界适航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飞机典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的稳定性及破坏强度,本文将计算在轴压载荷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的失稳载荷及破坏载荷。通过对稳定性试验、有限元计算、工程算法3种方法结果的比较,摸清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在轴压载荷下的稳定性和极限承载能力,找出壁板失稳规律,为今后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稳定性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