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义 《中国航天》2012,(10):17-19
卢森堡卫星运营商欧洲卫星公司(SES)9月12日宣布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签订了再为其发射3颗卫星的合同,合同额未公布.这再次表明了商业卫星行业对这家尚未发射过商业静地轨道通信卫星的公司的信任.该合同下的首次发射定于2015年进行.SES以往常用欧洲阿里安火箭来发射其卫星,2011年3月同太空探索公司签署了首份发射合同.这份合同下的发射拟在2013年进行,将发射的是SES-8卫星.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秋位于PatuxantRiver海航站的美海军试验人员对安装在E 2C舰队预警机上的监视红外搜索和跟踪 (SIRST)传感器样机进行飞行实弹检测试验。飞行期间 ,E 2C飞机检测和跟踪到从白沙导弹靶场发射的一枚战区弹道导弹(TBM )。这是为SIRST进行的首次实弹试验 ,属于先进E 2C计划的组成部分 ,由美海军 ,NorthropGrumman公司总装系统部和Raytheon系统公司联合实施。SIRST是一种角跟踪器 ,没有测距能力 ,但它确能利用与瞬时雷达检测相连的手段进行实时的导弹发射和落点计算。SIR…  相似文献   

3.
正太空探索公司2015年12月21日首次成功实现了"猎鹰"9火箭第一级回收,为未来通过重复使用而大幅降低发射成本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公司创始人马斯克随后表示,由于其特殊意义,本次回收回来的这枚火箭并不会在经过整修后再次用于发射,而可能会一直留在地面上。这枚火箭已在3天后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设施,并入住太空探索公司在那里新建的水平总装设施。马斯克说,这枚火箭将在39A发射台  相似文献   

4.
唐伯昶 《航天器工程》1994,3(3):68-68,F003
我国的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继1992年8月第一次发射获得成功,今年7月又发射了第二颗星,飞行试验再次取得圆满成功。卫星由13个分系统组成,即有效载荷、结构、控制(包括姿控和轨控)、程控、跟踪、遥控、遥测、天线、供配电、热控、压控、回收、搭载分系统。卫星由仪器舱和返回舱两大舱段组成。其中仪器舱由密封舱和服务舱组成,返回舱由回收舱和制动舱组成。该星于1993年初开始结构件生产和设备齐套,7月份开始总装,1994年1月卫星总装完毕。2~3月进行卫星电测试,4月完成整星振动试验,5月初完成北京的工作,赴发射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航天运载火箭事业发展需要以及承接外星发射任务的增加必须提高运载火箭发射工位的发射频率为依据,提出研制运载火箭总装运输起竖车液压系统的必要性;论证了实现运载火箭总装运输起竖车液压系统的技术途径、系统组成、功用、性能及今后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6.
到1990年,荷兰陆军将首次采用专用电子战装置,并将拥有第一个多管发射火箭系统(MLRS)连,1992年将拥有第二个连.  相似文献   

7.
一、本次发射活动及所用运载火箭2013年2月25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宣布利用1枚"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从位于该国南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7颗卫星。这是印度自1999年首次实施"一箭三星"发射以来,第12次执行"一箭多星"发射任务,也是印度自1999年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后第12次承担  相似文献   

8.
5月5日,印度在靠近班加罗尔的中部试验靶场成功地对其“大地”(Prithvi)地地导弹进行了发射试验,这是该导弹自1988年2月首次试射以来的第7次发射.去年年中进行的导弹结构强度机动试验曾因故障而失败,随后印度人对之作了许多改进.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资源一号"卫星第二颗星(FM2)在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INPE)总装测试大厅(LIT)的空间环境模拟器进行分舱热真空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分舱热真空试验与整星热真空试验的不同点,以及试验技术的关键和难点,最后讨论了实现分舱热真空试验的基本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首次分舱热真空试验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10.
柳念芦 《中国航天》1997,(10):40-42,44
世界航天发射中心:日本航天发射中心柳念芦图1鹿儿岛航天发射中心1.卫星跟踪中心;2.控制中心;3.遥测中心;4.有效载荷总装车间;5.兰姆达火箭发射场;6.缪火箭发射场;7.缪火箭总装楼;8.卫星准备大楼;9.行政办公室;10.大门图2竹崎发射场配置...  相似文献   

11.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7,(3):44-46
德首颗侦察卫星在俄发射俄罗斯宇宙3M火箭2006年12月19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德国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1军事侦察卫星。这是俄首次发射德国军事卫星。  相似文献   

12.
正在美国商业航天政策的牵引下,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秉承简约、低成本和高可靠的运行模式,不断探索实践,大幅降低研发周期、研发成本和发射价格,改变了传统航天的市场格局,创造了商业发射市场单位载荷发射价格最低的运载火箭、首次私营航天公司的空间站货运发射、首次运载火箭海上回收与陆地回收、首次运载火箭回收箭体再次发射、现役下行能力最强的飞船、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等一系列成就。其持续实施的低成本策略不断获得成功,累计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等美国官方订单或经费数十亿美元,也获得了大量的商业发射服务订单,自2007年以来连续盈利。SpaceX公司给整个航天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3.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AIT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45年来,作为我国各类航天器系统级总装与专业测试、环境试验与可靠性研究代表性单位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取得了快速发展。文章综述了该所的航天器总装技术和环境试验能力,重点介绍航天器总装技术与工艺、总装专业测试技术、真空热环境试验技术、空间光学及光学特殊试验技术、动力学环境试验技术以及磁环境试验技术近十年的发展概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愿景。作为中国最早开展航天器环境试验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正努力发展、提升各项专业技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总装集成与专业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宇宙空间第一次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已经具有了制造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卫星的研制、总装和测试任务,确实是个奇迹,在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第一页。1967年,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需要,北京科学仪器厂(七机部五院卫星总装厂)由生产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火箭托举着高分一号卫星及3颗国外研制的小卫星飞向苍穹,将各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一箭四星发射任务. 2012年12月,长二丁火箭成功发射了土耳其突厥(GK)2卫星,完成了我国宇航任务的年度收官之战.本次发射的圆满成功,又实现了2013年中国航天发射的开门红.除了将高分一号这颗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首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之外,本次任务长二丁火箭还肩负着搭载任务,发射两个荷兰的卫星分配器以及分别由阿根廷、厄瓜多尔和土耳其研制的3颗微小卫星.  相似文献   

16.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于1990年11月26日用一枚新型德尔它-Ⅱ运载火箭为美国空军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海星(Navstar)卫星.这是德尔它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1次发射,是称为德尔它-Ⅱ7925的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服务. 德尔它-Ⅱ7925型运载火箭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新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并且加大了第一级主发动机的喷管、新型固体火箭助推器采用石墨环氧发动机(GEMS),该发动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丙(长三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升空,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8.
1987年5月15日,苏联价值200亿英镑的“能源”号(Energia)重型运载火箭首次从哈萨克斯坦的丘拉坦发射场发射试飞成功,从而表明,苏联即将在工业开发太空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宇宙神运载火箭将于今年年中进行首次商业发射,其有效载荷是一颗科学卫星CRRES。到1995年将发射32次,预计1991年发射6次,有效载荷是静地轨道环境观测卫星1(GOES-1)、银河卫星、国际通信卫星K和3颗美国空军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卫星3;1992年发射5次,有效载荷为两颗未来型DSCS和一颗GOES—J、另一颗银河卫星及美国海军的第一颗特高频(UHF)舰队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20.
“星链”三发,又用四手箭,成最大商业卫星编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2020年1月6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采用"猎鹰" 9-1.2型火箭发射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三组共60颗卫星,任务代号"星链" 2。这是卡角2020年的首次发射。根据安排,SpaceX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公司2020年共将在卡角进行30多次发射,此前2019年共进行了16次入轨发射,另外还进行了一次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猎户座"载人飞船的大气层内试飞,以验证飞船的发射逃逸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