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第四期摘要译载了美国民用空间政策的十八点指导方针。这里摘要译载美国民用空间政策的第二部分,即美国关于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的未来政策。本文系根据美国《空间通讯》1978年11月15日刊载的一篇题为“美国新的空间政策”一文摘译整理的。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空间局执行局长布鲁斯·米德尔顿最近说,在澳大利亚约克角因用苏联天顶号运载火箭发射商业卫星而形成的与美国商业运载发射公司的竞争将是公平的。美国的运载火箭公司和某些国会议员一直在发难,说约克角航天局(CYSA)如果使用苏联天顶号运载火箭,就会把美国的卫星技术转送给苏联。美国的一位议员对美国航宇局1990财年的授权法案而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航宇日报》报道,美国可能为以色列提供一颗军用侦察卫星,并带有地面接收站设备,以诱惑以色列参加美国里根总统的所谓近东和解计划。以色列从一九八一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航天政策一号令,宣布美国要重返月球,精心挑选的这一天是1972年最后一次登月45周年纪念日。美国当年登月使用土星5号火箭和阿波罗飞船,时过境迁现在要重返月球,很可能使用新的SLS重型火箭和猎户座飞船。45年弹指一挥间,美国运载火箭尤其是发动机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现将英国《空间飞行》1978年7月刊载的《美国侦察卫星计划》一文中的最后一节翻译整理如下: 美国截止1976年底,共发射各种类型的侦察卫星296颗,成功入轨的有262颗,占美国卫星总发射量的43%。人们自然会问,美国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发射如此众多的侦察卫星,值得吗?回答是十分肯定的。然而由于侦察卫星给公众带来的益处是以间接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政治与游说圈子中,与中国合作是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当前美国航天计划是否接触中国,在美国国会、学术界和航天游说群体中争论激烈。航天政策领域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两位专家阐述了支持和反对与中国进行航天合作的理由。1支持接触的理由最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对美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未来发布了一篇报告。除了倡议一个火星任务之外,该报告还提倡谋求更多国际协作,其中明确包括中国,这将需要美国政策上的明显转变。这一提议很可能遭遇支持2011年以来对美中合作强加立法限制的国会团体的阻力,这一团体虽小却力量强大。  相似文献   

7.
在1991年针对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中,曾发生过美国飞机误伤友军的事件,那是美国A—10飞机两名驾驶员,由于判断错误而对英军的装甲车进行攻击。 无独有偶,1994年4月14日,还是在伊拉克上空,一架美国F—15S战斗机将两架美国“黑鹰”直升机击落。以下是这一事件的始末。 4月14日早晨,两架UH—60“黑鹰”直升机载着26名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土耳其的联合国人员和  相似文献   

8.
欣然 《太空探索》2007,(2):56-59
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上天的那个晚上,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苏联大使馆里一片灯火辉煌,50多位科学家正出席国际地球物理年火箭和卫星会议的鸡尾酒会。忽然,一阵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人们的交谈。“我要向诸位宣布一件事,”《纽约时报》的沃尔特·沙利文敲打着手中的酒杯大声说:“我得到一个消息,一颗卫星正在900千米高的轨道上运行。我想我们应该祝贺苏联同行们取得的这一成就。”此言一出,举座哗然,在场的美国科学家们的谈兴和酒兴被一扫而光。第二天,当苏联成功发射卫星的消息传遍美国后,公众普遍对美国在这场竞争中的表现感到气愤和失望。面对…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唐纳德·特朗普将成为美国史上首位毫无从政经验的总统。与美国大选的另一名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在选前多次表态支持奥巴马的航天政策有所不同,特朗普本人在竞选中很少谈及自己的航天政策,因此其航天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从特朗普本人的少量讲话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就欧空局租赁美国海洋大气局的“静止实用环境-4”气象卫星签署了一项协议,作为临时取代燃料用尽的欧洲气象卫星。“欧洲气象卫星-1”在1984年7月漂移时,与地球站失去联系。到1986年不打算发射取代卫星,于是与美国海洋大气局协商租用它的一颗发生过故障的气象卫星,以免中断观测气象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静止实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和组织认为美国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组织,但美国人还在竭力保守这一秘密。美国人为什么要保守秘密,而且这种“保守”已远远超出了“保守”所应有的界限。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人“公布这些秘密将导致人类的恐慌”,这已间接地说明飞碟不只是“大气物理现象”,还是一种能导致人类恐慌的可怕东西。   有证据表明早在 20世纪 40年代初期甚至更早,美国人就与飞碟“乘员”有了接触,至少美国人已经掌握了飞碟存在的证据。   举证一: 1989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费尼克斯召开不明飞行物研究会。一个…  相似文献   

12.
苏联1985年7月10日发射了一颗载有两只猴子的生物卫星,其中一只猴子身上带有美国航宇局的传感器,这颗卫星已于7月17日返回地面。美国航宇局和苏联的生物空间飞行是一项科学交流活动。尽管在过去几年里美苏关系紧张,但是里根政府还是允许它继续下去。卫星的再入日期正好是美国“阿波罗”和苏联“联盟”飞船在空间进行对接实验的十周年。苏联政府机关报在阿波罗和联盟对接纪念日就空间合作的意义表示满意。美国官方相信这些合作为以后航天飞机同礼炮号空间站的对接飞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JPL的盛宴     
正2015年10月11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美国加州帕萨迪纳小城醒得格外早,一改往日周末慵懒的惯例。这天是坐落在此地的美国航宇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对公众的开放日。JPL开放的时间是上午9点,由于相距不远,自以为提前一个小时出发应该是早到者。哪知道我太低估了美国人民的科技热情,就像中国农村春节赶集似的,天一放亮,小车、大  相似文献   

14.
1959年10月7日,国民党空军RB-57D侦察机被我地空导弹部队击落后,使台湾和美国受到震撼,两年零三个月内不敢对我纵深地区进行战略侦察。1960年7月美国将两架U-2型飞机交给台湾当局(至1971年美国共交给台湾当局U-2型飞机18架)。经过一年半的训练和准备,1962年U-2飞机开始对大陆进行侦察,每次侦察时,美国人决定它的侦察目标、出动时间、往返航线;侦察结束后由美国处理所得信息。甚至它的机务维护工作也完全由美国人  相似文献   

15.
卫星名称国别发射日期近地点远地点周期(公里)(分)备注宇宙一2195美国一82小探险者卫俄罗斯美国美国美国俄罗斯印度7。1958(公里)1011104。857。2地球同步轨倾角 (度)82。93道7。351268781。7…一l一!一l剧导航星ZA一。(美国一83)7。7199602040455。05宇宙一21967。85903973362。日5引刁l|印度卫星一ZA7。935537361320。19军用导航卫星国防通信卫星系统一m卫星小型探险者系列卫星中的第一颗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兼通信、气象和救援任务的多用途卫星欧洲通信卫星}欧洲通信卫2/F4宇宙一2197~2202星组织俄罗斯7。935784357910。0…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0月12日,美国总统卡特概述了指导美国今后十年空间活动的一项新的空间政策。这里刊载的是白宫公布的美国民用空间政策的第一部分。本刊第五期将继续刊登其第二部分。有关美国对这项空间政策的一些评论,《国外空间科技动态》在1978年第八期和第十二期上已有一些报道。  相似文献   

17.
江燕 《国际太空》2005,(9):26-27
美国政府允许印度发射美制卫星一事,势必会在美国国内引起不同反应。有人认为,美国这一政策调整会导致敏感技术未经批准向国外转让,会对美国运载火箭供应商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电视转播是一项充分体现卫星通信系统实时性和宽域性的业务,目前不仅在国际电视转播中,而且在国内电视转播中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等国得到广泛运用。广播电视转播业务主要有广播节目播放台向地方台的节目分配,新闻素材电视转播或节目提供公司向CATV台的节目分配等。一、美国的利用形式近年,美国在西经69°至东经139°的静止轨道位置上已发射了20多颗卫星,可提供约500套转发器。这些转发器的用户中有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它们已于1985年后将节目  相似文献   

19.
志豪 《国际太空》2011,(9):31-36
2011年7月8-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完成了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它标志着历时30年的美国航天飞机时代怅然落幕。航天飞机曾承载着美国人的光荣与梦想,但现在却“早退”,因此,正确评价航天飞机的功过是非,认真总结航天飞机的经验教训,对世界载人航天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慧 《太空探索》2012,(7):26-29
美国当地时间5月22日3时44分,搭载"龙"飞船的"猎鹰"9号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发射的"龙"飞船,携带大约半吨补给物资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世界第一艘向空间站发射的商业飞船。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科学顾问霍德林在飞船发射后说:"每一次航天发射都令人兴奋,但这一次尤其激动人心,因为它可能代表美国航天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