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地磁Ap指数是描述全球地磁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数, 过去许多参考大气模式中都用Ap指数来表述地磁活动状态, 大气模式的运行需要输入地磁Ap指数, 因此, 地磁Ap指数的预报一直是空间环境预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针对太阳活动低年冕洞引起的地磁扰动具有明显27天重现的特性, 利用修正的自回归方法, 对地磁Ap指数进行了提前27天的预报; 采用从SOHO/EIT观测资料发展出来的描述冕洞特性的Pch因子, 进行了提前三天的地磁Ap指数预报. 结果显示, 将统计方法与物理分析相结合, 进行地磁Ap指数的中短期数值预报, 可以得到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
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从多个变化尺度上对1932—2000年的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1)太阳黑子数存在准11年、准32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及Ap指数存在准32年、准11年、准6个月、准27天和准13.9天的周期变化特征;(2)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有着相似的准11年周期变化,但Ap指数极值的出现要比太阳黑子数极值出现滞后1—2年;(3)Ap指数准27天的周期变化在太阳黑子活动高、低年不同,在太阳活动低年,Ap指数有着较稳定的准27天周期变化,但在太阳活动高年,27天的周期变化几乎消失,这种周期变化的消失和出现时间可在Morlet小波变换图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十八、十九周下降期的地磁观测资料导出了对应时期太阳风速度的卡林顿经度变化,并结合由极盖区地磁观测导出的行星际磁扇形结构确定十八、十九周下降期太阳南北磁极极性、类偶极点的太阳余纬和卡林顿经度,从而确定了该时期的冕洞分布,并与二十周冕洞分布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测站1997-2007年电离层TEC资料, 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以及小波相干方法, 分析了该站电离层TEC的周期变化特征以及与太阳和地磁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 武汉站TEC变化的长期趋势主要随太阳活动的强弱而变化; 在局部时域上分别存在128~256d, 256~512d和512d~1024d的周期尺度, 且与同时期的太阳黑子数和地磁Dst指数的周期特征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数在512~1024d周期尺度上超前TEC变化约1/6个周期; 在准半年的周期尺度上武汉站TEC与地磁Dst指数几乎呈反相位变化, 但TEC对$Dst$指数的这种响应仅在太阳活动高年存在, 具体机理尚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太阳黑子和地磁活动指数的关系A.C.Young的《太阳》(1897年修正版)中的插图复制品太阳磁场照片黄色表示N极,深蓝色表示S极,在南半球和北半球,N极和S极正好相反日地关系研究的开始1852年英国天文学家萨比恩(1788~1883)宣布,根据从中世纪积累到19世纪30年代的可靠数据,发现地磁和磁暴也有同太阳黑子数变化相应的周期变化。此外德国的拉芒特(JohannvonLamont,1805~1879)和瑞士天文学家鲁道夫·沃尔夫等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独立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这标志着日地关系研究的开始。太阳的不同旋转1858年英国的卡林顿(1826~1875)和德国的斯玻勒(1…  相似文献   

6.
冕洞发展及其相关地球空间效应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出现在2003—2004年的一个大冕洞及其相关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和地磁资料,分析了冕洞自身演化规律以及对太阳风和重现性地磁暴的影响.研究发现,冕洞发展经历了生长期、成熟期和衰减期三个阶段;成熟期,冕洞高速流中的最大太阳风速度和地磁暴平均强度基本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但地磁暴的持续时间和冕洞高速流的持续时间仍有较大变化,该时间长短主要与冕洞穿越太阳赤道部分所横跨的经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EMD方法提取太阳活动周期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MD(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及非平稳时间序列时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利用EMD方法研究太阳活动周期,对110年(1894-2003)和55年(1949-2003)的太阳黑子数月均值进行分解,分别得到一系列模式和一个趋势项,其中都可能包含有1.3至1.4年周期分量,25至30个月QBO(准双年振荡)分量,11年太阳周分量和22年Hale周分量.其中11年周期分量幅度最大,变化特征与太阳黑子数原始数据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不同于传统方法,EMD方法给出了太阳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各自分离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太阳活动对电离层TEC变化的影响,从整体到局部分析了2000-2016年的太阳黑子数、太阳射电流量F_(10.7)指数日均值与电离层TEC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X9.3级特大耀斑前后15天太阳活动与电离层TEC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2000-2016年的数据整体看来,太阳黑子数、太阳F_(10.7)指数、TEC两两之间具有很强的整体相关性,但局部相关性强弱不均;此次耀斑爆发前后太阳黑子数、太阳F_(10.7)指数和TEC具有很强的正相关特性,太阳活动对TEC的影响时延约为2天;太阳活动对全球电离层TEC的影响不同步,从高纬至低纬约有1天的延迟,且对低纬度的影响远大于中高纬度.太阳活动是影响电离层TEC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局部也可能存在其他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冕洞特征参数与重现型地磁暴关系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提取冕洞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利用1996年到2005年8月近十年来对地磁扰动有影响的356个冕洞事例,定量分析了冕洞特征参数(包括冕洞的面积比、经纬度跨度等)与冕洞高速流特征、重现型地磁扰动特征(包括扰动大小和持续时间等)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从引起地磁扰动的冕洞在整个太阳活动周的分布来看,在地磁扰动峰年中冕洞影响同样具有重要的贡献;冕洞高速流太阳风速度与地磁扰动强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高速流中太阳风速度与冕洞面积比关系不大,与冕洞亮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冕洞的经度跨度与地磁扰动持续时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CME是非重现性地磁暴的诱因,通过对太阳耀斑爆发活动的特征与可能引起地磁活动的CME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太阳耀斑的强度、位置、持续时间以及耀斑所伴随的太阳质子事件和行星际高能质子通量的增长与CME的特征及可能产生的地磁扰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报模式,对太阳耀斑爆发活动所引起的地磁扰动的发生及Ap指数进行了预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依据实际观测的中等磁暴数据,统计分析了中等磁暴的太阳周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太阳活动周内,每年中等磁暴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多个峰值,其中,最大峰值均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即中等磁暴的峰值比太阳黑子数平滑年均值的峰值要滞后,滞后的时间为2~3年.超过70%的中等磁暴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这表明绝大多数中等磁暴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通过对中等磁暴平滑月均值与太阳黑子数平滑月均值相位差的计算分析发现,中等磁暴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太阳黑子数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滞后,不同太阳活动周中等磁暴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太阳黑子数峰值时间滞后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r fluxes of most of the solar phenomena show a 11-year cycle like that of sunspots. However, the aver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henomena may not show a 11-year cycle. Among the terrestrial parameters, some related directly to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solar phenomena (for example, ionospheric number densities related to solar EUV fluxes which show 11-year cycle like sunspots) show 11-year cycles, including the double-peak structures near sunspot maxima. Other terrestrial parameters related to average characteristics may not show 11-year sunspot cycles. For example, long-term geomagnetic activity (Ap or Dst indices) is related to the average interplanetary solar wind speed V and the total magnetic field B. The average values of V depend not on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ICMEs and/or CIRs as such, but o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slow and high-speed events in them. Hence, V values (and Ap values) in any year could be low, normal or high irrespective of the phase of the 11-year cycle, except that during sunspot minimum, V (and Ap) values are also low. However, 2–3 years after the solar minimum (well before sunspot maximum), V values increase, oscillate near a high level for several years, and may even increase further during the declining phase of sunspot activity, due to increased influence of high-speed CIRs (corotating interplanetary regions). Thus, Ap would have no fixed relationship with sunspot activity. If some terrestrial parameter shows a 11-year cycle, chances are that the solar connection is through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and not averag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solar parameter.  相似文献   

14.
1996-2002年太阳耀斑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6-2002年南北半球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北半球太阳X射线耀斑级别(简称Imp)≥M1.0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特征和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的程度交替上升,在2001年7月以前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强于南半球,2001年7月开始耀斑活动逐渐以南半球为主.本文还逐月分析了1996—2001年南北半球的耀斑指数.2000年7月为第23周太阳指数最大的一个月,与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月均值吻合.  相似文献   

15.
The common methodologies used to predict the smooth sunspot number (SSN) at peak (Rmax) and the rise time (Tr) for a cycle are noted. The estimates based on geomagnetic precursors give the best prediction of Rmax for five SSN cycles (20–24). In particular, an empirical technique invoking three-cycle quasi-periodicity (TCQP) in Ap index has made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Rmax and Tr for two consecutive SSN cycles (23 and 24). The dynamo theories are unable to account for TCQP. If it endure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Sun shall enter a Dalton-like grand minimum. It was a period of global cool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scending phase of cycle 24 is described and the delayed reversal of the solar polar field reversal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September 2013 is noted.  相似文献   

16.
太阳10.7 cm射电辐射流量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引进“相似周”方法,通过两种方式对第23周太阳10.7cm辐射流量(F10.7)月均值进行预报和预报,由“相似周”方法得到的第23周太阳黑子数月均平滑预测值来预测F10.7月均值和直接采用“相似周”方法对F10.7月均平滑值进行预测,通过对两种预报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两种预测结果与实际都比较吻合,都得到双峰结构。(2)直接通过相似周预测的F10.7的月均值结果较间接通过太阳黑子数的预测结果所推断的F10.7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观测结果。(3)使用“相似周”,预报方法,可以给出F10.7比较精细的剖面结构,这是其他普通预报方法很难做到的。  相似文献   

17.
Ionospheric hourly monthly-median values of the F2-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from six European station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12-month running mean values of each of the six solar indices, the Zurich sunspot number R, the solar radio noise flux at 10.7 cm F, the ionospheric index of solar activity IF2, the index IG, the Australian T index and the Russian RS ionospheric index, using various model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in using one index over another. Their statistical behaviour is virtually identical. Furthermore, it is shown that there is a slight degree of favourability for a quadratic relation between foF2 and any index of solar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