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小平 《国际航空》2011,(8):24-24,26,27
2012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上述功能将覆盖全球。由于航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较为苛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应用于民航运输中,还需要满足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作者为此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给世界军事、政治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GPS系统的军事特性使民航用户必须采用增强措施,以提高精度保证飞行安全。随着欧洲伽利略系统的进展和俄罗斯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有望于2007年满星座运行,未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会出现竞争,我国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3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4.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中国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5.
北斗导航系统完好性是指北斗导航系统不能用于导航服务或导航精度超出给定范围时,具备及时发现故障并通知用户的能力.针对北斗导航完好性检测问题,为改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度、连续性、完好性和可用性,研究了基于惯性辅助的北斗导航故障检测方法,设计了北斗导航系统的量测修正与故障检测实现方案,构建了基于新息正交性的自适应滤波北斗/SINS紧组合导航架构,根据滑动窗口内新息动态变化特性修正系统量测噪声方差,在北斗导航信号受到较大干扰、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对品质较差的卫星测量信号进行识别,并对检测超出一定阈值的突变卫星信号实现故障隔离,从而提高系统适应能力,增强北斗/SINS紧组合导航系统容错性.构建了北斗/SINS组合导航系统仿真验证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惯性辅助的北斗导航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卫星信号故障,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2颗卫星是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卫星的第12、第13颗,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7.
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卫星导航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46年由国家科技部建立,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建设和运行,上级主管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地方主管部门是河北省科技厅。实验室历经建设全过程,获北斗工程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团队、北斗卫星导航创新贡献奖等称号,是北斗系统建设国家队、北斗增强补充开拓者和泛在智能导航技术探路者。  相似文献   

8.
国际民航组织正在积极推动其通信、导航、监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即新航行系统)的实施。新航行系统是星基系统,是空间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将取代大部分地基系统。新航行系统的实施,可望提高经济效益、效率和航行安全水平。新航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NSS属于无线电导航系统,可以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确定飞机的实时位置、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国际航空》2008,(3):66-66
2月21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在上海研制成功。“领航一号”由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研发,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完全国产化的首个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并将替代“北斗”系统内的国外芯片。  相似文献   

10.
自从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成功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道,为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危难之中显身手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曾在今年初我国南方抗击雪灾中起到巨大作用,因为当时很多通信系统都瘫痪了,GPS 的使用受到限制,而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拥有导航定位、双向通信等功能,及时把最新灾情通报给有关人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道路中断,通信中断,震  相似文献   

11.
近来,围绕导航定位卫星的消息不少。其中最让国人高兴的是今年5月25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的第三颗备份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这说明,我国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已经全部就位。尽管这种双星定位系统无论定位精度还是覆盖范围都无法与先进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相提并论,但它的自主性对我国未来长远利益来讲却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斗卫星系统工作原理,提出了北斗卫星通信导航信号激励器的方案设计和在直升机型号设计中的应用。该激励器具有模拟北斗卫星通信导航信号的功能,其作用是在航电系统地面综合联试中,为机载北斗接收机和组合导航系统提供激励信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资利用的导航信息源越来越多,导航系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典型的是惯性导航系统和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两种系统在性能上正好形成互补,所以采用该两种系统作为组合导航设计中的子系统是最佳方案。SINS能够输出多种导航信息,但导航结果随着时间发散,GPS/北斗导航系统能够提高较高精度的位置速度信息,但不能提供姿态信息,且在遮挡等情况下会出现丢帧现象。为了能够利用SINS和GPS/北斗导航系统两种导航测量结果,使得两者的测量数据互补,且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控制的组合导航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这种方法不仅充分利用了SINS和GPS/北斗导航系统的信息,还增加了定位精度和可靠性,且能在丢帧情况下还能满足导航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轨空间超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常服务区域,导航信号微弱、可见性差,难以实现高轨飞行器全程稳定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提出了以空间卫星为时空基准传递平台,向高轨空间区域发射导航信号,从而提高高轨飞行器导航性能的方法,并展开面向高轨空间的北斗导航性能增强星座选型研究。基于卫星可见性、精度衰减因子(DOP)、信号接收门限和所需增强卫星数目等评估指标,仿真分析了基于LEO星座、MEO星座和HEO星座的北斗导航增强性能。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6.
在低轨卫星上搭载导航载荷,为北斗系统提供有效的备份及辅助性能提升手段,是近年来卫星导航领域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受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单颗低轨卫星实现北斗备份和辅助的方法.北斗备份是指通过单颗低轨星独立为地面用户提供导航服务.北斗辅助是指利用单颗低轨星信号及信息,为地面用户...  相似文献   

17.
北斗导航系统及其在无人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做了简要介绍。针对其在无人机(UAV)上的典型应用结构,系统地阐述了BD对无人机导航系统的可靠性、精确性、自主性以及机动能力等所起的改善和提升作用,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北斗二代”的卫星星座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首先,设计适合我国区域导航定位需求的GEO+MEO的星座;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座扩充成一个GEO+MEO+IGSO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GDOP值和可见星数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星座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组合导航系统的研究,介绍了GPS、IN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形匹配辅助等精确导航系统原理。同时,通过GPS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导方法的比较,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思浩  郭佩  张伟 《载人航天》2014,(2):173-177
载人航天器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导航定位和相对测量以支持轨道确定和交会对接任务。为了评估当前星座条件下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对中国载人航天器的服务能力,建立了当前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的星座仿真场景。利用载人航天器轨道参数,对其轨道处北斗区域星座的覆盖特性和服务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可以用于载人航天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的时间长度、可见卫星情况、位置精度因子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载人航天轨道的一些持续时间段内,航天器可以利用北斗(区域)系统完成绝对和相对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