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航天是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发展航天是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序言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高技术产业。发展航天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从明代人万户飞天到早期的“曙光号”飞船,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经历了跨越千年的“梦想期”、“孕育期”和“催产期”。直到1992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决策,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由此铺开了中国载人进军太空的宏伟蓝图。经历了11年的刻苦攻关,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的基础上,中国人终于圆梦九天。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与京九铁路、三峡工程并称为20世纪末中国的三大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高度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航天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体现了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6,(12):3-7
金秋的珠海,摆出了比试全球航空航天尖端科技产品的空中擂台。在充满了现代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区,首次亮相的中国月面巡视探测器、空间站、空间太阳望远镜以及代表着我国最高技术水平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新型小运载火箭和种类繁多、功能齐备的大小卫星、微小卫星、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等多彩靓眼的明星阵容,使这里成为第六届珠海航展最具耀眼亮度、最吸引眼球和镁光的展区。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次集团参展的项目多达110种,其中近60%是新增项目,70项首次登场的新品充分展示了集团公司近两年来在民用航天、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开发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在科技含量上具有“两大两小”的特点,在科学探索上展现了“更高更远”的势态,在航天应用上弹奏着“军民两硬”的和弦,折射出航天科技快速发展和大步跨越的雄厚基础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标准数字化的概念和国内外标准数字化研究及应用进展,以航天领域数字化转型探索为契机,结合数字化条件下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分析,提出航天领域标准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实施路径,以期对航天领域标准数字化转型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支撑和保障“航天强国”目标和“数字航天”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世界航天强国排行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麟 《中国航天》2006,(4):20-23,28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已成为显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都加大了对航天事业的投资,加快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步伐;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发达国家也开始涉足航天,加入世界“航天俱乐部”。截至2004年底,世界各国向太空发射了5700多个航天器,其中俄罗斯(含前苏联)3192个,美国1782个,日本104个,欧空局48个,印度30多个。按照所拥有航天技术实力的强弱和水平的高低,各主要航天国家排行榜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和印度,可称为世界航天五强(注:本文只介绍除中国以外的航天强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小卫星的军事应用是一个一直有争论的题目。支持者认为几乎所有的军事航天任务都能由小卫星来完成。而反对这种观点的是传统的美国军界,他们认为卫星应具备很高的能力和有冗余度。美国空军的科学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一种未来的可联络的智能型小卫星星座。作为航天领先的空军,开始转向“航天和空军”领域,理解混合的航天系统对于最有效地和以负担得起的方式完成航天任务是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小卫星的技术现状并把它与军用航天有关的任  相似文献   

8.
戴超 《航天器工程》1999,8(1):58-66
“三S”技术是伴随信息革命发展起来的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大技术,载人航天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航天任务,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三S”技术已渗透到载人航天领域的方方面面,已成为航天领域中倍受关注的高科技手段,这三大技术的利用是载人航天工程成败的关键。本文对“三S”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着重介绍了“三S”技术在载人航天工程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筒述了航天火工装置“三化”的必要性、目的与途径,分析和研究了国外航天火工装置“三化”的趋势和我国航天火工装置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我国航天现有最常用、覆盖面最广的3种火工装置及7种发火元、器件的“三化” 方案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廖春发 《卫星应用》2006,14(2):17-24
新一轮世界航天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各主要航天大国都将航天领域视为展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竞争舞台,投资航天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各大国的战略共识。航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呈现新的态势。月球、火星成为未来太空探索新热点,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全球航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卫星服务业展现新商机。本文按“国家和地区”及“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化”两条主线分别对最近3年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与竞争格局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1.
上周六,由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举办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同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张庆伟总经理入选“2005年十位具价值经理人”。这还仅仅是10月12日神箭发射以来,万众瞩目的中国航天的普通一天。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里,“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返回成为这个年度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先进文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荣传统。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不仅取得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还孕育了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航天工业是当今世界最具风险和挑战的高科技领域之一。针对航天型号系统复杂、投入大、风险高以及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为确保万元一失,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可靠性技术和管理手段,采用预防、控制与纠正的措施来解决产品可能或已经出现的故障,以产品的高可靠性来实现型号研制的高效费比。  相似文献   

14.
《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活动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将发展航天作为重要战略选择,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已走过60年光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在航天产品研制中全面实施“三化”是以最少人力、最低成本、最短研制周期满足最可靠产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分析了目前航天产品实施“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实施的基本思路,从意识形态、组织机构和政策倾斜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三化”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第一个由联合国确定的纪念世界航天事业的伟大节日──“世界空间周”。我谨代表中国国家航天局向世界所有航天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航天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祝贺!此时此刻世界各国政府以及航天工作者也正以不同方式庆祝着人类共同的节日!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它包括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它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  相似文献   

17.
魏雯 《中国航天》2011,(4):26-26
俄政府新近出台的2011~2013年联邦预算法案继续保持了对航天领域拨款的力度。2011年的航天预算总额比上一财年增加了5.1%.达到1123.439亿卢布(约合37.4亿美元)。三项航天领域的联邦专项计划:“2006~2015年联邦航天计划”、“GLONASS导航系统”、“2006~2015年发展俄罗斯航天发射场”的预算占全部航天预算的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18.
《航天》2012,(1):10-11
2011年11月22日,“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在这项活动中,航天领域院士专家走进各地大中小学校进行百余场科普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欧洲、俄罗斯等航天国家注重航天军、民、商综合协调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综合发展的战略。这些战略对我国制定军用、民用、商业航天综合发展的方案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一、美国、欧洲、俄罗斯的综合 发展战略 1.保持在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三个方面已经取得的地位。 美国在制订新的航天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宣称:将通过支持一个强大、稳定和均衡的国家航天计划,继续保持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导地位,这对子“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以及民用和商业利益都是极为重要的”。俄罗斯在制订2000前航天计划时也强调:“保持和发展国家空间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58年由民转军,现已服务国防40多年。多年来,哈工大主要开展以国防、航天领域为主的高、精、尖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卫星、惯性导航、雷达、通信、仿真、自动化测试、计算机、光电子和材料、制造技术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预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制造技术的预研工作,紧密围绕我国航天武器装备研制的需求,与型号研制生产单位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基础研究。部分成果已直接为型号研制服务。经过“八五”和“九五”的努力,哈工大现已成为我国航天制造技术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